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第三章第六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3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三章第六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案3粤教版必修1

第六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本节教材分析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3.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2.通过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好物理的信心.3.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3.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教学难点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教学建议本节首先从力的基本概念出发引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然后将两者间的关系以及与平衡力的区别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探究将其一一解决,最终上升到理论的过程.牛顿第三定律是从实验中得出的.这里的设计都体现了作用力跟反作用力间的关系.每做一个实验都应讲清实验装置和实验目标及基本步骤.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定律的内容外,还应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教师要注意对课堂的控制.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引入新课视频:杨文军500m皮划艇冲刺阶段。

分析过渡:看上去分明是人用力向后划水,为什么皮划艇却也在飞速前进呢?导入二用课件展示:分小组试做以下实验:(1)用手拍桌面;(2)抓住桌子边缘用力拉它;(3)用力推桌子;(4)找两个弹子球,让一个不动,用另一个去碰它.师做了上面的实验请谈谈有何感受?生1 当我拍桌子时,桌子会使我的手痛而让我感觉到它在回拍.桌子的回拍是力,因此使我的手变速(使我的手停下来).生2 当我拉桌子时,桌子也把我拉向它.当我推桌子时,桌子也把我推开.这些都是桌子对我们施加的力.生3 当两个弹子球碰撞时,投出的弹子施力于第二个弹子,这由第二个弹子被加速而开始运动即可看出.但第二个弹子也施力于第一个弹子,这由第一个弹子速度的变化可以看出.师这些实验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面进一步来研究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2019-2020学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A 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用手缓慢地提起木板的左端使木板以其右端为圆心缓慢转动,当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37θ=︒时,滑块A 开始沿板下滑。

而后将木板和滑块A 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固定在桌面上,如图乙所示,滑块A 左侧弹簧测力计读数为5N 且处于伸长状态,右侧通过轻质细绳绕过定滑轮悬挂一轻质砝码盘,滑轮摩擦不计,滑块的质量1kg M =,连接滑块的弹簧测力计和细线均水平放置,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若缓慢增加盘中的砝码,使盘中砝码总质量达到1.2kg 时,将会出现的情况是()210m/sg =( )A .A 向右运动B .木板对A 的摩擦力为7.5NC .木板对A 的摩擦力方向保持不变D .弹簧测力计读数仍为5N2.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中,质量为1m 的21H 与质量为2m 的31H 发生核聚变反应,放出质量为3m 的10n ,并生成质量为4m 的新核。

若已知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新核的中子数为2,且该新核是32He 的同位素 B .该过程属于α衰变C .该反应释放的核能为()23412m m m m c +--D .核反应前后系统动量不守恒3.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有两个小球A 和B ,其质量A B m m >,B 球上固定一轻质弹簧。

A 球以速率v 去碰撞静止的B 球,则( )B.B球的最大速率为vC.当弹簧恢复原长时,B球速率最大D.当弹簧压缩量最大时,两球速率都最小4.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过状态B、C又回到状态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单位时间内撞击单位面积器壁的分子数增加B.C→A过程中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增加,单位时间内撞击单位面积器壁的分子数减少C.A→B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大于B→C过程中气体放出的热量D.A→B过程中气体对外做的功小于C→A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5.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以下实验中属于理想实验的是()A.伽利略的斜面实验B.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加速度C.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D.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反应时间6.如图所示,一人用钳碗夹住圆柱形茶杯,在手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夹子和茶杯相对静止,并一起向上运动。

夹子和茶杯的质量分别为m、M假设夹子与茶杯两侧间的静摩擦力在竖方向上,夹子与茶杯两侧间的弹力在水平方向上,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加大夹紧钳碗夹的力,使茶杯向上匀速运动,则夹子与茶杯间的摩擦力增大B.当夹紧茶杯的夹子往下稍微移动一段距离,使夹子的顶角张大,但仍使茶杯匀速上升,人的作用力F 将变小2f(m+M)C.当人加速向上提茶杯时,作用力下可以达到的最大值是D .无论人提着茶杯向上向下做怎样的运动,若茶杯与夹子间不移动,则人的作用力F=(M+m )g 7.放置于固定斜面上的物块,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 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直线运动。

拉力F 和物块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则不正确的是:( )A .第1s 内物块受到的合外力为0.5NB .物块的质量为11kgC .第1s 内拉力F 的功率逐渐增大D .前3s 内物块机械能一直增大8.2024年我国或将成为全球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若我国空间站离地面的高度是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的1n,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地球半径的6倍。

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空间站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的表达式为( )A .33(6)2n Rn g+ B .(6)2n Rng+C .3(6)2n Rng+D .26ngRn π+9.一人站在滑板上以速度0v 在冰面上滑行忽略滑板与冰面间的摩擦某时刻人沿水平方向向正前方距离滑板离开时人相对冰面的速度大小为02v 。

已知人与滑板的质量分别为,()M m M m >,则人离开时滑板的速度大小为( ) A .0m v MB .0mv m M+C .0M mv m- D .0M mv m+ 10.以下仪器能测量基本物理量的是( ) A .弹簧测力计 B .电磁打点计时器 C .电压表D .量筒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1.我国研发的磁悬浮高速实验样车在2019年5月23日正式下线,在全速运行的情况下,该样车的时速达到600千米。

超导体的抗磁作用使样车向上浮起,电磁驱动原理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相距l 的两根平行导轨间,有垂直水平面前等距离分布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每个磁场的宽度都是l ,相间排列。

固定在样车下方宽为l 、阻值为R 的导体线框abcd 悬浮在导轨上方,样车运行过程中所受阻力恒为f ,当磁场以速度v 0向右匀速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样车速度为零时,受到的电磁驱动力大小为2204B l v RB .样车速度为零时,线圈的电热功率为2222B l v RC .样车匀速运动时,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为20224Rf fv B l- D .样车匀速运动时,速度大小为0222Rfv B l-12.图甲、图乙为两次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屏幕上显示的图样。

图甲条纹间距明显大于图乙,比较两次实验A .若光屏到双缝的距离相等,则图甲对应的波长较大B .若光源、双缝间隙相同,则图甲光屏到双缝的距离较大C .若光源、光屏到双缝的距离相同,则图甲双缝间隙较小D .图甲的光更容易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13.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四个顶点各固定一个点电荷,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 、-q 、+q 、-q ,E 、F 、O 分别为AB 、BC 及AC 的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E点电势低于F点电势B.F点电势等于O点电势C.E点电场强度与F点电场强度相同D.F点电场强度大于O点电场强度14.已知基态He+的电离能力是54.4 eV,几种金属的逸出功如下表所示,He+的能级E n与n的关系与氢原子的能级公式类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金属钨钙钠钾铷W0(×10–19 J)7.26 5.12 3.66 3.60 3.41A.为使处于静止的基态He+跃迁到激发态,入射光子所需的能量最小为54.4 eVB.为使处于静止的基态He+跃迁到激发态,入射光子所需的能量最小为40.8 eVC.处于n=2激发态的He+向基态跃迁辐射的光子能使上述五种金属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D.发生光电效应的金属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最大的是金属铷15.平静的水池表面有两个振源A、B,固有振动周期均为T。

某时刻A开始向下振动,相隔半周期B开始向下振动,二者振动的振幅相同,某时刻在水面上形成如图所示的水波图。

其中O是振源连线的中点,OH为中垂线,交叉点G、H的中点为D,C点位于波峰和波谷的正中间,实线代表波峰,虚线代表波谷。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如果在E点有一个小的漂浮物,经半个周期将向左漂到F点C.图中G、H两点振幅为零,D点的振幅也为零D.当B引起的波传到E点后,E点的振动始终处于加强状态E.C点此时振动的速度为零三、实验题:共2小题16.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下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O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

已知m1=50g,m2=150g,则:(g取9.8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在打点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加量ΔE k=________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ΔE P=__________J;(2)若某同学作出v2-h图像如图所示,则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m/s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