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体育局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体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体育局
•【公布日期】2013.06.18
•【字号】川财教〔2013〕73号
•【施行日期】2013.07.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
正文
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体育局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体育专
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川财教〔2013〕73号各市(州)、扩权试点县(市)财政局、体育局: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分配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川办发〔2011〕70号)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省体育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我省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制定了《四川省省级体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体育局
2013年6月18日四川省省级体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省省级体育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我省体育事业发展,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分配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川办发〔2011〕70号)的有关规
定,结合我省体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省级体育专项资金是指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用于体育事业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
第三条省级体育专项资金的主要用途和分配方法分别是:
(一)体育场馆及设施维修改造、器材购置和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支出适用据效分配方法。
(二)县级业余训练重点单位补助支出适用据实分配方法。
根据《关于下发〈四川省县级业余训练重点单位认定办法(试行)〉和〈四川省县级业余训练重点单位认定办法(试行)实施细则〉的通知》(川体发〔2010〕42号)和命名认定结果,按每县(市、区)每年5万元的标准补助业余训练事业费。
(三)业余训练奖励支出适用据实分配方法。
奖励标准按照《关于下发〈四川省业余训练奖励办法〉的通知》(川体发[2007]13号)的规定执行。
(四)运动队联办支出适用据效分配方法。
(五)其他体育工作支出适用特定补助分配方法。
本类支出指涉及体育方面的抢险救灾等特殊事项。
第四条各市(州)、扩权试点县(市)体育部门和财政部门,根据体育工作实际需求情况,于每年3月31日前联合向省体育局和省财政厅报送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和相关材料。
对按规划确定的县级业余训练重点单位补助支出、按协议确定的运动队联办支出和经审核认定的业余训练奖励支出,各地不另行申报。
第五条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须明确项目主要内容、资金申请额度、项目总投资、实施方案和绩效目标(其中:体育场馆及设施维修改造和全民健身设施建设项目须明确项目内容、规模、预期社会经济效益;购置体育专用器材项目须提供购置清单)等内容。
项目相关材料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体育场馆及设施维修改造和全民健身设施建设项目须附项目申报书,运动队联办项目须提供相关合作协议;省体育
局要求报送的其他材料。
第六条省体育局负责对各地申报的项目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分配方法提出资金分配建议方案商省财政厅后,按规定程序报省政府领导审批,经批准后,省财政厅下达支出预算。
各市(州)、扩权试点县(市)财政部门应在收到上级补助资金预算后的15个工作日内下达支出预算。
第七条省级体育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各级使用单位应将省级体育专项资金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清晰准确地反映资金使用情况,做到入账及时、核算规范、收支清晰。
第八条各级体育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切实加强对省级体育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绩效评价。
第九条省体育局和省财政厅根据需要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及绩效评价。
检查和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省级体育专项资金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十条省级体育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依法接受审计和监察部门的监督。
对虚报、骗取套取、挤占挪用等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严肃处理。
对涉嫌严重违纪或违法犯罪的,按规定移交监察或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一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体育局负责解释,本办法自发布之日30日后执行,有效期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