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体育局文件

四川省体育局文件

四川省体育局文件川体发…2010‟3号关于印发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的通知各市、州人民政府: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印发你们,请各单位遵照执行。

原《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草案)》(川体发…2008‟4号)即行废止。

附件: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各项目组别、年龄、金牌一览表二○一○年一月三十一日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选拔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促进我省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省,保证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各项目竞赛的规范、有序、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竞赛规程总则。

一、竞赛日期和地点2010年8月9日至19日在自贡市举行。

二、竞赛项目田径、游泳、跳水、体操、艺术体操、举重、国际式摔跤、柔道、拳击、武术(套路、散打)、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排球(沙滩排球)、足球、棒垒球、曲棍球(女)、射击、射箭、赛艇、皮划艇(激流回旋)、跆拳道,共23项。

三、参加单位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巴中市、雅安市、眉山市、资阳市、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

四、运动员资格(一)参赛运动员须持有四川省行政辖区内的正住户口和本人第二代身份证。

(二)参赛运动员须经医务部门检查证明身体健康合格。

(三)参赛运动员的年龄须符合各项目年龄规定(具体见附表《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各项目组别、年龄、金牌一览表》)。

(四)参赛运动员须按照《四川省青少年运动员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进行注册,持省体育局核准签发的运动员注册证(IC卡)参加比赛。

(五)参赛运动员须参加2009年四川省青少年相关项目锦标赛。

只注册、报名而未实际参赛的运动员不予确认参加本届省运会资格。

(六)省优秀运动队(包括经省体育局批准同意输送到解放军并实行两次计分的)符合年龄规定的运动员可代表原输送单位参赛、占原单位名额,参赛须持有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运动员注册证。

(七)成都市优秀运动队和成都体院竞技体校符合年龄规定的运动员,按照《四川省青少年运动员注册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进行了注册的,可代表原输送单位参赛、占原单位名额。

(八)经省体育局批准、由省市(州)共建的省优秀运动队二线队伍的适龄运动员,按照《四川省青少年运动员注册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进行了注册的,可代表原输送单位参赛、占原单位名额。

如原输送单位未报该项目,可代表共建单位参赛。

(九)每一名运动员只能代表一个单位参加比赛。

各参赛单位的运动员均不能相互交流。

凡2008年1月1日(含当日)以后户口由外地迁入四川者不能参赛。

(十)各市州已代表外省、市、自治区在国家体育总局注册的运动员不得参加本届省运会。

(十一)各市州体育(文体)局必须负责对所辖地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

违反运动员资格规定者取消比赛成绩,集体项目取消全队比赛成绩。

(十二)参加比赛的所有运动员名单及基本信息将在四川省青少年体育网上公布。

为维护决赛竞赛编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省体育局接受举报运动员资格问题(须提交详细的举报和证明材料)的截止时间为各项目决赛开始前30天,逾期不再受理。

五、参赛办法(一)重点项目报项规定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遂宁、内江、乐山、南充、宜宾、达州、雅安、眉山、资阳、凉山16个市州在跳水、体操、射击、举重、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柔道、田径、游泳、赛艇、皮划艇共12个重点项目中选报6项;在篮球、排球、足球、棒垒球、曲棍球(女)共5个重点集体项目中选报2项,共8个项目为以上市州的必报重点项目。

广元、广安、巴中、阿坝、甘孜5个市州在上述重点项目中,任选4项为必报重点项目。

(二)在保证必报重点项目的基础上,其它报项不限。

(三)各代表团在报名时须确认必报的重点项目,一经报定,不得更改。

(四)各代表团所报的项目,必须是连续两年(2008、2009年度)组队参加全省青少年锦标赛的项目,否则不能报名参加该项目的比赛。

(五)每名运动员只能参加一个项目的比赛。

(六)各项目参赛教练员须持省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颁发的专业培训证书。

六、竞赛办法(一)采用国家体育总局最新审定的各项目竞赛规则和相关规定,个别项目将另订竞赛评分细则。

(二)各项目比赛办法按各单项竞赛规程规定的竞赛办法执行,各项目竞赛规程由省级各项目管理单位制定。

单项竞赛规程必须服从本竞赛规程总则。

(三)部分项目因报名参赛队(人)数较多,可进行预选赛,并按各项目竞赛规程规定的录取标准或名额参加决赛。

省优秀运动队适龄运动员可直接参加决赛。

(四)本总则设定的竞赛项目以及各竞赛项目中的小项,如报名参赛的单位(团体、队、人)不足3个时,则取消该项目或小项的比赛。

(五)各项目裁判员和仲裁委员由省级各项目管理单位提出建议名单,报省体育局统一审定。

(六)在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决赛中,除部分有纪录项目根据规则规定,确实无法认定名次而允许并列外,其它项目不得出现名次并列。

七、录取名次和计分、奖励办法(一)篮球、排球、足球、棒垒球、曲棍球项目录取前十二名,各名次依次按13、11、10、9、8、7、6、5、4、3、2、1乘4计分;获得前三名的,分别按4枚金牌、3枚金牌、2枚金牌计算。

(二)其它项目录取前八名,各名次依次按13、11、10、9、8、7、6、5计分,前三名分别计金、银、铜牌1枚。

(三)参赛队(人)不足录取名次,按实有参赛队(人)录取,并按实际录取名次计分。

(四)单项名次并列时,将名次并列的下一个(或几个)名次空出。

空出名次的分值与获得名次的分值相加后的平均数,作为并列名次的所得分值。

如果第八名并列,则按照上述原则进行计分。

(五)各市州输送到省优秀运动队(含四川和解放军实行两次计分)的运动员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取得的名次,按实际得分、得牌数计入该代表团。

(六)各市州输送到省优秀运动队(含四川和解放军实行两次计分)的运动员在第十五届亚运会上取得前八名的,分别按13、11、10、9、8、7、6、5分乘2,奖牌数乘2计入该代表团。

(七)各市州输送到省优秀运动队(含四川和解放军实行两次计分)的运动员参加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按每1人加13分计入该代表团;取得前八名的运动员再分别按13、11、10、9、8、7、6、5分乘6,奖牌数乘6计入该代表团。

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成绩统计按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有关统计办法执行。

(八)破世界纪录(含青少年)加26分;破全国以上纪录(含青少年)加13分。

一个运动员在同一个项目中,多次破纪录的,只按最高的一次予以加分。

(九)省体育局与市州共建的省优秀运动队二线队伍的运动员在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实行两次计分,即同时计入原输送单位和共建单位。

(十)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遂宁、内江、乐山、南充、宜宾、达州、雅安、眉山、资阳、凉山16个市州未报足8个必报重点项目,广元、广安、巴中、阿坝、甘孜5个市州未报足4个必报重点项目,每缺1项在代表团重点项目总分中扣除50分。

(十一)各项目获得比赛前三名的,分别颁发金、银、铜牌;获得四名以下录取名次的,颁发证书。

(十二)设“四川省体育事业贡献奖”,具体按“四川省体育事业贡献奖评选办法(川体发…2006‟35号文)”执行。

(十三)设“体育道德风尚奖”,评选办法另定。

八、公布代表团名次(一)团体奖牌榜按各代表团所有参赛项目所获金牌数,与各市州于本届省运会周期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比赛中获得的金牌数的总和排序,公布各代表团名次。

具体办法是:金牌数多者名次列前;金牌数相同,银牌数多者名次列前;金、银牌数相同,铜牌数多者名次列前;金、银、铜牌数相同,名次并列。

(二)团体总分榜按各代表团所有参赛项目所获分数,与各市州于本届省运会周期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比赛中获得的各项加分的总和排序,公布各代表团名次。

具体办法是:总分高者,名次列前;总分相同,名次并列。

(三)重点项目奖牌榜按各代表团在必报的重点项目比赛中获得的金牌数排序,公布各代表团名次。

具体办法是:金牌数多者名次列前;金牌数相同,银牌数多者名次列前;金、银牌数相同,铜牌数多者名次列前;金、银、铜牌数相同,名次并列。

(四)重点项目总分榜按各代表团在必报的重点项目比赛中获得的各项名次分数累计,公布各代表团名次。

具体办法是:总分高者,名次列前;总分相同,名次并列。

九、颁发奖项在闭幕式上颁发以下奖项:(一)获团体奖牌榜前8名的代表团。

(二)获团体总分榜前8名的代表团。

(三)获重点项目奖牌榜前8名的代表团。

(四)获重点项目总分榜前8名的代表团。

(五)获“体育道德风尚奖”的代表团。

(六)获“四川省体育事业贡献奖”的市州。

十、申述与纪律(一)比赛期间,凡对比赛判决提出申述者,应以书面形式提交项目仲裁委员会处理,并交纳保证金。

申述期间,维持原判。

各项目仲裁委员会在处理结束后,应及时将结果答复申述者。

胜诉退还保证金,败诉不退保证金。

(二)凡有弄虚作假、冒名顶替、报名后无故弃权、停赛罢赛、打架斗殴、徇私舞弊等违反体育道德和纪律者,经查情况属实,将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警告、停赛、罚款、通报批评、取消参赛资格、取消比赛成绩、取消体育道德风尚奖评选资格等处罚。

(三)兴奋剂检查和处罚按照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反兴奋剂委员会和省体育局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一、其他规定(一)各代表团设团长一人,副团长二至三人。

各代表团团部工作人员按代表团总人数配备(100人以内配备5人,100至200人配备8人,200人以上配备15人)。

领队、教练员和工作人员的报名人数按各单项竞赛规程规定执行。

(二)各代表团(队)食宿由大会统一安排,但应按规定交纳一定数额的伙食费等;提前报到和超编的人员食宿费自理。

(三)各代表团团旗自备,颜色自定,规格为长3米,宽2米。

旗杆由大会统一准备。

旗面文字统一规定为:“××市(州)”。

(四)各代表团运动队的服装必须统一整齐。

参加各单项比赛的运动员服装规格、样式、颜色、号码以及有关标识等按各项目单项竞赛规程的要求执行。

(五)各代表团须为参赛运动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十二、本竞赛规程总则的内容由四川省体育局负责解释。

主题词:体育运动会总则通知抄送:各市、州体育(文体)局四川省体育局办公室 2010年1月31日印发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各项目组别、年龄、金牌一览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