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音乐_欣赏《土耳其进行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欣赏《土耳其进行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型:欣赏课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曲《土耳其进行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对土耳其音乐文化,特别是军乐队有初步了解,知道《土耳其进行曲》作者是音乐家贝多芬。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模仿、律动、声势、哼唱、画图形谱、打击乐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充分感知《土耳其进行曲》三部曲式的结构,表现其热情奔放、活泼欢快的风格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集体参与乐曲的表演,感受进行曲的风格,感受《土耳其进行曲》的风格。

了解进行曲的一般特征,对今后的学习充满兴趣与期待。

教材分析:
《土耳其进行曲》这是贝多芬为德国剧作家科策布的剧本《雅典的废墟》所作配乐的片断,后被改编成钢琴曲,成为家喻户晓和学琴者必弹的世界名曲(与此齐名的还有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全曲结构为A+B+A+B+A+尾声。

A段主题朴实明朗,表现了士兵们生气勃勃的形象,B段主题轻快灵巧,具有诙谐的气氛。

两个主题交替出现,音量由弱到强再到弱,表现了土耳其军队从远方渐渐走来,又渐渐远去的形象。

教学重点:
1、要引导学生注意和理解进行曲的特点。

2、熟悉土耳其进行曲第一主题。

教学难点:
1、两个主题的区分
2、按节奏要求为乐曲伴奏
教学准备:
录音机及《土耳其进行曲》等音像资料、钢琴、儿童打击乐、课件、小木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运动员进行曲》中展开教学。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进一步认识进行曲
1、运动会上,土耳其士兵要参加阅兵表演,可是没有适合齐步走的伴奏音乐,大家帮忙选一个吧。

2、老师这里正好有两首音乐片段,大家听听,那个适合?为什么?
3、放音乐片段——a《天鹅》 b《土耳其进行曲》
学生聆听,合适的就拍拍手,不合适就摇摇手。

4、分组讨论选哪个音乐?为什么?
5、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出进行曲的特点(出示课件)
板书:
欢快活泼
速度适合齐步走中速
6、刚才大家听到的进行曲就是《土耳其进行曲》
三、欣赏《土耳其进行曲》
1、(课件出示课题)简要说明土耳其地理位置及音乐作者
(师)在亚洲的最西边,与欧洲相连的地方,有一个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国家就是土耳其。

他们的国旗是在红旗上画一弯月亮和一颗星星。

有一天,德国的大音乐家贝多芬看到了土耳其的士兵扛着枪精神十足的走过街道,非常兴奋,就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土耳其进行曲》。

现在我们就来看杰克他们部队的表演吧!
2、放录音、课件,学生聆听欣赏。

后半部分师生边听变齐步走,
3、分析乐曲
a、熟悉第一主题
(1)教师弹琴,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发音方式轻声哼唱第一主旋律
(2)真好听的音乐,老师都忍不住要唱起来了(哼唱两句,注意强调重拍)当大家听到这么带劲的音乐,仿佛看到了什么?
(3)学生讨论:土耳其士兵扛着枪整齐前进
b、区分第二主题
(1)《土耳其进行曲》不只了士兵排队前进的,还有其他有趣的画面,当然是用和刚才大家唱的不同的音乐旋律表达的,我们仔细听一下,看看谁的耳朵灵,听到的就向老师招招手。

(2)完成聆听《土耳其进行曲》(主题1学生踏步拍手,主题2向老师招手;老师用手势表
扬)
(3)让学生比较两个主题的力度对比,简要说说第2主题表达了什么?
C、结尾部分力度有什么变化?表现了什么?
四、打击乐伴奏。

1、学生分别用声音表示“炸弹、——、子弹”三种符号
2、看图谱用口发音为《土耳其进行曲》小片段伴奏
3、用打击乐为《土耳其进行曲》伴奏。

五、拓展。

(1)欣赏基辛钢琴演奏版《土耳其进行曲》
(2)大家一定不知道,还有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也创作了一首《土耳其进行曲》,我们欣赏一下周杰伦和李云迪四手连弹的《土耳其进行曲》。

六、小结下课。

孩子们,我们今天欣赏乐曲《土耳其进行曲》,好像也变成了小士兵,扛着枪行走在大路上,音乐的力量多神奇呀。

老师希望不久的将来,咱们班也能出许多伟大的音乐家,大家想谱写出什么进行曲?(学生发言)可是大家写进行曲时一定要记住速度要适合人们齐步走。

大家加油!今天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本节课采取情境教学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在身临其境中轻松愉快地了解土耳其音乐文化、《土耳其进行曲》的作者贝多芬,感受到土耳其军乐队磅礴气势和神气阵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效果如下:
1、对土耳其音乐文化有所了解,知道《土耳其进行曲》作者是音乐家贝多芬。

简单了解贝多芬生平。

2、多种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能够分辨《土耳其进行曲》两个主题,表现其热情奔放、活泼欢快的风格特点。

3、积极参与乐曲的表演及音乐实践,感受进行曲的风格,感受《土耳其进行曲》的风格。

了解进行曲的一般特征。

《土耳其进行曲》(贝多芬曲)创作于1811年,是为德国剧作家科策布的剧本《雅典的废墟》所作配乐的片断。

全部配乐由序曲和八段乐曲组成,《土耳其进行曲》为其中的第四段,后被改编为钢琴曲等多种形式。

乐曲第一主题引自贝多芬1809年创作的钢琴变奏曲。

这一主题开始时音量较弱,仿佛一支土耳其军队在明快的军乐声中从远处走来。

短促跳跃的旋律轻巧诙谐,生动地刻画了士兵生气勃勃的形象。

在鼓和钹等打击乐器的伴奏下,乐曲力度渐渐增强,情绪也更加活跃,仿佛精神抖擞的军队已经走近。

不久,乐曲奏出中间部的主题。

乐曲更为轻快精巧,诙谐的气氛也更为浓厚。

全曲的结构简单明了,为A+B+A+B+A+尾声,两个主题交替出现。

随后乐曲又一次再现第一主题,力度逐渐减弱,仿佛土耳其军队渐渐走远,在一个短小的尾声后结束全曲。

《土耳其进行曲》课堂评测练习
1、贝多芬是哪个国家的?
2、进行曲的速度?
3、能否哼唱《土耳其进行曲》第一主题?
4、能否看图谱为音乐做声势练习?
《土耳其进行曲》是一节音乐欣赏课,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进行曲的有关知识,了解认识进行曲的类型及特点,并用正确的审美观感受、体验土耳进行曲。

我在课堂上,首先是向学生介绍进行曲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什么是进行曲。

然后介绍进行曲的分类,再让学
生欣赏《土耳其进行曲》,在最后的环节中让学生听辨歌曲各乐段出现的顺序。

在课堂上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我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引导,让学生再去掌握、体验、理解进行曲,并取得很好的成效。

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对于学生掌握那些枯燥的乐理有了很大的帮助。

总结经验,反思如下:
一、在“律动”中,体验音乐
好动,注意才不稳定是小学生的特点之一。

律动可以刺激和激发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对音乐产生兴趣。

因此本节课开始,我采用听赏不同的音乐,即兴编一些同学们喜爱的容易接受的动作,带领学生表演。

孩子们情绪高昂开始了音乐的学习,在欢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

二、在“趣味游戏”中,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
在欣赏《土耳其进行曲》时,运用各种趣味游戏,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培养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能力。

感受音乐带来的情绪,加上游戏比赛形式,更能满足小学生强烈的参与心理和竞争心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造性地玩打击乐器,感受乐器带来的喜悦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

孩子们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充满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

演奏打击乐器,能充分调动他们的这种积极性,也更能激发他们对音乐课的喜好之情。

我们一般把打击乐器放最后演奏,我觉得打击乐器可以随时用在音乐课上。

本节课要求学生自由组合,运用打击乐器或自制乐器表演《土耳其进行曲》,鼓励学生用打击乐器表现音乐情绪,创造自己喜欢的节奏。

除了这些方面,我还把打击乐器图谱与军事小道具相结合,同学们很高兴地演奏起来,当老师配上有趣的故事,学生的课堂气氛顿时达到了高潮。

学生们玩得开心,也学得开心,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了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合作精神。

通过《土耳其进行曲》这堂生动的音乐欣赏课,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不断地钻研教材,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就能寻找到更多的方法,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气氛中,积极地获取音乐知识,从而有效的实现音乐教育审美育人的最终目的。

(一)课标要求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对土耳其音乐文化,特别是军乐队有初步了解,知道《土耳其进行曲》作者是音乐家贝多芬。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模仿、律动、声势、哼唱、画图形谱、打击乐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充分感知《土耳其进行曲》三部曲式的结构,表现其热情奔放、活泼欢快的风格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集体参与乐曲的表演,感受进行曲的风格,感受《土耳其进行曲》的风格。

了解进行曲的一般特征,对今后的学习充满兴趣与期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