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职业暴露相关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

完整版)职业暴露相关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

完整版)职业暴露相关应急预案及处置流

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流程
皮肤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职业暴露,以下是应急处置流程:
1.确定职业暴露部位,包括皮肤和黏膜损伤。

2.如果皮肤完整被污染,应轻轻挤压伤口,尽量挤出损伤处的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伤口。

3.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决定是否预防性用药,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本。

4.如果需要药物阻断和预防用药,应尽早实施,并报告主管院长。

5.如果不需要药物阻断或预防,可以使用肥皂液和清水冲洗,或者使用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

6.如果需要一般性消毒,可以使用0.5%碘伏进行消毒。

7.如果暴露时状况不明,需要判断暴露物质的性质,并认
真分析暴露种类,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取药物阻断和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为保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与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因职业暴露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切实落实职业暴露处置措施,降低职业暴露的危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指导原则,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应急预案:
一、成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长任组长,总院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北城医院分管院长及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和部分专家组成,负责组织和协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处理工作。

二、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包括:
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操作时要求戴手套,操
作完毕后立即脱去手套并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医务人
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在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污染医务人员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发生破损,在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
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须带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

4.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存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使用锐器后,应当将其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以防刺伤。

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针头。

同时,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针头、刀片等锐器。

如果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以下局部处理措施:脱离污染环境,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再用肥皂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安尔碘等进行消毒,
并用防水敷料覆盖;被损伤的黏膜,应反复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尽快报告所在科室负责人,并进行登记备案。

暴露者需持科室负责人签字的职业暴露书面证明,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

各医疗区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应调查暴露源(病人)与职业暴露者的情况。

在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

如果不慎被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然后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

再用0.5%碘酒或75%酒精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并
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血清学水平的基线检查。

如果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破,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
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如果被
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抽
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

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采取预防性
用药方案,同时报告人事科、感染管理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