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案(通用15篇)幼儿园中班教案1活动目标:1.欣赏散文诗"听雨",感受春雨带来的美好意境。
2.学说象声词,尝试用象声词创编儿歌。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图片活动过程:1.通过谈话引出活动主题。
你喜欢春雨吗?春天的细雨像什么?打在身上有怎样的感觉?2.分段欣赏散文诗《听雨》。
小蝴蝶为什么觉得没意思?妈妈是怎么和他说的?小雨点发出了哪几种声音?它落到什么地方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的呢?小雨点落在这些地方好像在做什么?幼儿完整欣赏散文。
教师带领幼儿学说象声词:沙沙沙、叮叮叮、吱吱吱、嗒嗒嗒。
3.创编儿歌《快乐的小雨点》。
小雨点,沙沙沙,是和树叶在玩耍;小雨点,叮叮叮,落在屋上翻跟头;小雨点,吱吱吱,是和花儿捉迷藏;小雨点,嗒嗒嗒,在和蝴蝶打招呼。
想一想,小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还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引导幼儿尝试使用象声词表现小雨点落在不同地方发出的声音。
教师鼓励幼儿将刚才想象的内容编入儿歌中,并进行朗诵。
散文诗:《听雨》春天到了,窗外下起了细雨,小花蝴蝶不能出去玩。
他舞着美丽的翅膀在屋子里飞来飞去,嘴里嘟哝着:"没办法出去玩,真没意思。
"蝴蝶妈妈慈爱的看着小花蝴蝶,然后带他到窗前,"孩子,你来听,小雨正在唱歌呢!""妈妈,你说什么呀!小雨怎么会唱歌?"妈妈向他点点头,闭上眼睛仔细听。
小花蝴蝶闭上眼睛侧着耳朵静静的听,"啊,听见了,听见了,沙沙沙,那是小雨跟森林里的树叶在玩耍;叮叮叮,那是小雨在小熊的铁皮窗上翻跟头;吱吱吱,那是小雨钻进花蕊里;嗒嗒嗒,那是小雨在敲自家的窗玻璃,跟自己打招呼呢!"小花蝴蝶高兴的'说:"沙沙沙,叮叮叮,吱吱吱,嗒嗒嗒,小雨在唱一支多么有趣、多么好听的歌啊!"窗外,小雨还在轻轻的唱;屋里,小花蝴蝶在静静的听。
活动反思:这节活动目标已经完成,我们不应该停止脚步,把学到的知识延伸到我们的生活,启发幼儿去探索新的知识。
幼儿园中班教案2【设计意图】在几次的进班后,我发现我们中二班的小朋友在参与活动方面很积极,特别能说会道,但是,总是急于表现自己,将答案脱口而出,甚至在其他小朋友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好好倾听。
所以,我打算设计“最佳倾听者”这一堂课,希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能够初步学会倾听,做到在其他小朋友回答问题的时候能够不插话,认真倾听。
【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倾听”这个词。
2、能够初步学会在别人讲话时不插话,认真倾听。
3、乐于积极参与到游戏中。
【活动准备】小星星若干个、三张图片(火车、电话、笑脸)、三种动物声音(猫、狗、鸡)、三种生活中的声音(火车声、电话铃声、笑声)、每个幼儿一支笔一张纸。
【活动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出并初步理解“倾听”这个词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耳朵有什么用吗?如果我们想要听清楚老师或者其他小朋友在说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认真听、仔细听……)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更好听的词来代替吗?——引出倾听。
2、一起来念念“倾听”这个词,说说应该怎样“倾听”,一起来做做“倾听”时的动作。
(做得好的小朋友进行物质奖励,小星星一个,强化)所以,我们在倾听的时候,应该管好自己的小嘴巴不说话,注意力要集中,竖起小耳朵认认真真地听其他人讲话。
3、想想什么时候我们应该倾听?(听老师讲课的时候,小朋友回答问题的时候……)那我们要想想自己有没有做到?要是以前没有做到,我们就从这节课开始,在老师讲课,小朋友回答问题的时候认真“倾听”,小嘴巴不说话。
能不能做到?(奖励做得好的小朋友)(二)游戏环节,练习倾听我们要玩三个小游戏,获胜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一颗小星星。
游戏结束后我们要来看看谁的星星最多,谁就是我们今天的最佳倾听者。
1、听三种动物的声音,请幼儿在认真倾听后回答,获胜的幼儿奖励一颗小星星。
2、听三种生活中的声音,请幼儿在认真倾听后进行排序,获胜的`幼儿奖励一颗小星星。
3、记苹果我现在开始讲故事,在故事里出现一次苹果,你们就在纸上画一个小圈,又出现一次苹果就再画一个小圈,看看谁最后画的圈圈数跟老师讲的故事里的苹果次数一样多。
讲两遍,第二遍幼儿自己检验游戏结果。
获胜的幼儿奖励一颗小星星。
(三)结束部分,统计幼儿游戏成绩选出今天的最佳倾听者,鼓励其他幼儿继续努力,在今后的课上也要认真倾听,成为真正的倾听者。
PS《苹果的故事》原创有一只小刺猬名叫灰灰,他非常地挑食,除了又香又甜的大苹果,什么都不喜欢吃。
每次妈妈问他“灰灰啊,你今天想吃什么啊?”“额……我想吃苹果”“还有呢?”“别的我不想吃”“可是这样会营养不良啊,你看你多瘦啊!”“不嘛不嘛,我就想吃苹果。
”灰灰真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可是妈妈有个好办法。
每次妈妈都把苹果切成丁,再加上其他香香甜甜的水果,挤上白白的沙拉酱,啊,美味又营养的水果沙拉做好了,灰灰吃得真开心。
(4次)幼儿园中班教案3一、设计意图在日常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保持安静,老师经常会采取拍手的方式,让孩子们也跟着拍。
但发现很多孩子拍的节奏比较紊乱,想怎么拍就怎么拍,这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幼儿来说,可以说是不允许的。
《表情歌》中有×××的节奏,有4分音符和8分音符组成,应该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节奏。
《纲要》中提到,选材的内容既要符合孩子的现有水平,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让孩子们从最基础的节奏学起,逐渐提高,这是最有利于孩子长远发展的。
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每个人又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幼儿处于一个模仿很强的时期,让他们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模仿各种表情和动作,他们是很有兴趣的。
让他们在兴趣中学习,是幼儿学习的最好方式。
综合以上原因,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二、说目标1、引导幼儿感受歌曲中独特的表达心情的方式,学会唱歌曲。
2、掌握×××的节奏,尝试进行歌词的改编。
3、通过歌曲,感受不同表情所表现的情绪。
难点:目标1重点:目标2三、说准备歌曲图谱(表情图谱)、节奏图谱这也是我本次活动的亮点,孩子们通过看歌曲图谱,能够很容易地掌握歌词内容,更加形象;而节奏图谱又可以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多种感官(看、听、拍)来掌握节奏,突破难点。
《表情歌》幼儿园中班说课稿四、说环节1、用游戏法激发幼儿兴趣,引出主题,熟悉音乐。
(1)让幼儿看老师的表情猜测老师的心情;(2)请你跟我这样做: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做表情,通过与幼儿的互动,让他们在游戏中了解歌词内容。
在这个环节中,是中播放歌曲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让孩子们熟悉音乐旋律。
2、出示歌曲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并学习歌词内容。
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突破重点,因为孩子的思维一般都比较具体形象,因此,具体的图片事物更加容易被他们所记忆。
3、出示节奏图谱,掌握节奏×××。
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突破难点。
如果教师单单拍手让孩子们学习,那么,孩子只用了听的感官,所以,并不一定能够准确地拍出节奏;而利用节奏图谱,让孩子们边看边听,以看、听结合的感官去记忆,这样,孩子们能够更清楚地掌握节奏。
4、整合:幼儿学唱歌曲。
其实有了前面环节的铺垫,这个环节就会变得迎刃而解,孩子们很自然地就会跟着老师唱,从而发展到自己唱。
5、歌词改编。
这个环节也可以作为活动的延伸。
因为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多种生活经历,因此,他们对于表情地掌握也不会局限于歌曲中的内容,只要将自己记得的表情进行填空,然后做出相应的动作就可以了,对于他们来说不会太难。
教学反思:中班音乐活动歌曲《表情歌》,是一节用音乐表现人面部表情的歌唱活动。
为了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顺利完成本次教学活动目标。
首先,我用表情图片,让幼儿直观形象地知道了表情的概念,同时也激起了幼儿的兴趣。
然后,我又利用富有童趣的填词形式激化活动的难点切分音的掌握。
在整个活动过程,环环相扣,清晰明了。
特别是我巧妙利用孩子各种丰富的面部表情,激发幼儿大胆表现音乐的热情。
其次,为了让幼儿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人,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现自己在不同心情时尝试创编各种动作,使幼儿的各种感官得到运用的同时,幼儿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发展。
幼儿园中班教案4学习目标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回答有关故事的问题。
初步了解警察的工作。
活动准备亲子故事《谢谢警察》(《谢谢你帮忙》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4-17页。
)活动过程学习领域:形式:集体1.请幼儿回忆,书中提到哪些人曾帮助过小东的爸爸和小东。
2.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4页,请幼儿猜猜小东的爸爸发生了什么事,他会找谁来帮忙。
然后讲述故事《谢谢警察》:爸爸和小东来到花店,想买一束花送给妈妈,他们先商量买什么颜色的花。
小东说:“妈妈最喜欢黄色的花,就买这一枝吧!”可是,当爸爸想从口袋里拿钱包时,发现钱包不见了!小东感到很害怕:“爸爸,现在怎么办?”爸爸说:“别害怕,我们可以找警察帮忙。
”爸爸和小东立刻赶到了派出所报案,警察问爸爸:“先生,您今天到过什么地方?您在什么时候发现钱包不见了?”爸爸回答说:“我今天到过餐厅,还到过理发店。
在理发店,我还拿出钱包付款。
然后我来到花店,付款时就发现钱包不见了。
”警察问:“您的钱包是什么颜色的?里面有什么东西?”爸爸说:“我的钱包是棕色的.,有一张身份证和银行卡,还有两张100元的纸币。
”警察一边问,一边把爸爸的话记录下来。
这时,一位小朋友和他的妈妈来到警察局,那位妈妈对警察说:“我们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丢钱包的人一定很着急!”爸爸看了看,发现他们捡到的钱包和自己的很像,他高兴地对警察说:“那好像就是我的钱包!”警察打开钱包,看见小东爸爸的身份证,说:“没错,这是您的钱包,幸好被这两位拾金不昧的好市民捡到了。
”爸爸对警察说:“谢谢您!”然后,爸爸又对捡到钱包的小朋友和他的妈妈说:“谢谢你们帮我找回钱包!”小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妈妈说这是应该的。
”3.引导幼儿讨论:小东的爸爸在花店里发生了什么事?(他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
)。
爸爸丢了钱包,怎么办的?(他和小东立刻到派出所报案。
)。
爸爸后来怎样找回钱包的?(一位小朋友和妈妈在路上捡到钱包,把它交到派出所,警察就把钱包还给爸爸了。
)。
故事中的警察负责什么工作?(接受市民报案。
)4.老师朗读故事,让幼儿完整地听一遍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评价能专心听故事。
能回答老师的提问。
能说出警察的工作。
活动建议:在自由活动或过渡环节可再次讲述故事,让幼儿熟悉故事并引导幼儿进行复述。
幼儿园中班教案5一)、活动背景和设计意图:中班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过程中,孩子们尝试在娃娃家中体验家里的各种角色,我们发现:孩子们开始有交往的意识,开始与同伴互动,但又不会合作,经常会为了争角色、抢玩具而发生摩擦,这些都是幼儿自我中心化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