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案(精选9篇)篇一:中班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理解他人烦恼与生气的原因,尝试用各种正确的方式排解不开心的情绪。
2、愿意与同伴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准备:1、电脑多媒体课件。
2、相关前期活动“说说你的烦心事”,幼儿通过简单文字形式记录自己的烦恼事。
3、烦恼事的统计表、魔法师的服饰。
活动过程: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教师变成魔法师,带领幼儿随音乐来到快乐城堡。
二、设问想象1、观看PPT,帮助小企鹅找回快乐的心情。
提问:①是谁来了呢?小企鹅为什么在哭呢?②小朋友们有没有好的办法让这只伤心的小企鹅变得快乐起来呢?小结:小朋友们遇到困难,应该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退缩。
2、观看肥兔兔不开心的图片,请幼儿猜测设想。
提问:①快乐的城堡里又来了一个客人,它是谁呢?②肥兔兔的长相怎么样呢?③我们看看它有什么烦心事。
启发幼儿想出各种方法帮助肥兔兔减肥。
小结:小朋友们遇到困难,应该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退缩。
3、观看课件,引发讨论。
提问:他们是谁?他们怎么了?听听他们为什么吵架?与幼儿共同讨论调解米老鼠和唐老鸭的方法。
小结:小朋友们遇到困难,应该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退缩。
三、提升经验1、提问:小动物们的烦心事都解决了,那小朋友们有没有烦心事儿?2、播放课件,随机选取幼儿的烦心事,让被选的幼儿讲一讲自己的烦心事,并让其它幼儿帮着解决。
3、出示展示板,请幼儿将自己的烦恼贴上去,引导幼儿帮助同伴解决烦恼。
四、教师小结:人人都会有不开心的时候,如果你碰到不开心的事时,可以把不开心的事告诉老师、爸爸、妈妈或朋友。
他们会帮助你、安慰你、你的心情就会好起来。
如果同伴、老师有不开心的事,你们也要帮助他、安慰她、他们的心情就会好起来。
篇二:幼儿园中班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撕纸粘贴活动的兴趣。
2、通过撕纸培养幼儿手指灵活性。
3、练习使用粘贴材料,学习撕纸和粘贴的技能。
活动准备1、小兔子玩具一个2、红、绿色彩纸,胶水若干。
3、“小兔子的家”展示板一个。
活动过程一、导入1、谈话:送给小兔的礼物。
教师:小兔子明天要过生日了,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参加它的生日宴会。
2、提问:我们送给小兔什么礼物呢?(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二、展开1、教师出示范画请幼儿欣赏。
(引导幼儿说一说红萝卜的颜色、形状是什么样的)2、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红萝卜是怎么做出来的吗?3、出示操作材料,教师示范红萝卜的制作方法。
(重点强调撕纸和粘贴的技巧)教师:先将红色和绿色的彩纸撕成小碎片,然后将胶水轻轻地涂在小碎片的反面,最后将小碎片的粘贴在红萝卜上,一根红萝卜就做好了。
4、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对制作有困难的幼儿进行指导,提醒幼儿涂抹胶水要适度。
三、结束:游戏:给小兔送礼物引导幼儿将作品布置在展板上互相欣赏讲评。
(教师引导幼儿从撕纸和粘贴是否均匀方面进行评价)。
篇三:中班教案篇三活动目标:→←1、初步学会朗诵儿歌《量词歌》,感受儿歌活动的乐趣。
2、通过游戏,引导幼儿正确使用量词。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活动准备:1、课件活动过程:一、找错游戏。
1、师:现在,老师要讲一句话,这一句话中有两个地方讲错了。
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能把错的地方找出来。
师:一匹牛两头马,三只鲤鱼四条鸭"。
2、引导幼儿大胆找出错误并进行改正,对量词的正确使用有个初步的感知。
3、小结:小朋友真聪明!把我说错的地方都找出来了。
"匹、头,条、只"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量词。
"(出示字卡"量词"。
)量次说错了,就会闹出笑话来。
二、学习儿歌。
1、师:今天,有很多量词都跑来跟我们做游戏了。
不过,他们都躲在一首儿歌里面,要大家把他们猜出来呢!你想来猜一猜吗?(想)2、出示儿歌第三句"五本书六支笔。
"看!图上是什么?有多少?请你来说一说!")3、猜猜第四句儿歌中的物体名称。
4、猜想第五句儿歌中的量词。
(引导幼儿自己想猜想哪一个就说哪一个,可以不按照顺序。
)5、出示正确答案,给予猜对的幼儿以言语奖励。
6、教师小结:想不到一个小小的量词也有这么大的学问,牛要说"头"、马要说"匹"。
所以说(出示儿歌最后一句):"量词千万别说错,说错就要闹笑话。
"三、朗诵儿歌《量词歌》1、倾听老师完整朗诵。
2、幼儿同老师朗诵。
四、经验迁移活动通过苹果让幼儿感知有些物品的量词随着数量以及容器的改变会有所改变。
五、延伸幼儿在身边找量词。
教学反思:活动氛围较好,幼儿兴趣也较高,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观察的很仔细,而且表述的也很准确,可见幼儿自己探索实践的能力是很强的,但幼儿的年龄决定了他们认识的局限性,仅靠自己的直接经验是不行的,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的一个小“闪光点”,给孩子充分感知活动的空间,帮助幼儿自己设立活动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篇四:中班教案篇四活动目标1、了解儿歌名称,理解儿歌的内容,学会念儿歌。
2、能口齿清楚、语言连贯、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活动重点活动难点能口齿清楚、语言连贯、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课件、电视机、电脑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家庭小主人”的含义1、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都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情呢?2、引导幼儿说:“爸爸在做什么的时候,我怎么样。
”3、小结:原来我们小朋友在家都很关心爸爸妈妈,是个家庭小主人。
二、播放课件,完整的欣赏儿歌1、今天黄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就叫《我是家庭小主人》。
我们一起来听听儿歌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帮助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做事情的?2、播放课件,教师完整的朗诵儿歌3、幼儿集体欣赏三、分句播放,帮助幼儿更好的了解儿歌内容。
1、儿歌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帮助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的呢?2、个别幼儿完整的朗诵。
3、集体幼儿完整的朗诵。
4、完整播放课件,集体幼儿完整的朗诵。
5、分角色,分组表演。
四、结合生活,鼓励幼儿大胆的仿编1、妈妈洗衣服,小朋友还可以帮忙做是你事情呢?你会用儿歌里的话来说一说吗?2、个别幼儿仿编后半句。
3、如果你当家庭小主人,你会怎么来帮爸爸妈妈呢?4、还有谁来大胆的说一说呢?5、鼓励幼儿完整的仿编儿歌。
篇五:中班教案篇五设计意图:中班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都有了一定的兴趣。
但由于数学活动比较枯燥,所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都不是很高,经常机械性的学习,学习不够主动。
为了让幼儿能更主动的学习,更深入的掌握数的概念,我设计了这一带有情境性的数学游戏活动,利用了幼儿所喜欢的小昆虫―瓢虫吸引幼儿的眼球,使幼儿一开始就对活动能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按小瓢虫身上的点、数的量不等、颜色不同的特点,让幼儿巩固对7以内数的认识,学习按二维特征分类。
希望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的学习。
活动目标:1、尝试按数量、颜色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巩固对7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情境创设,让幼儿体验到数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画有4个点、5个点、6个点、7个点的五彩纸制瓢虫若干。
2、画有4个点、5个点、6个点、7个点的五彩树叶若干。
3、5幢五彩房子、瓢虫妈妈一只活动流程:引起兴趣―领瓢虫―帮瓢虫挑树叶―帮瓢虫找家活动过程:(一)谈话1、今天,何老师邀请了一群你们的老朋友来我们班里,看看它们是谁?2、哇,树上有好多小瓢虫呀。
它们都长得一样吗?小结:小瓢虫身上的颜色和点数都不同。
3、那你们知道身上有4个点的瓢虫叫什么吗?(小瓢虫都有自己的名字,它身上有几点就是几星瓢虫了。
)(二)领养小瓢虫1、那么多小瓢虫,它们都想和我们交朋友,让我们来找个小瓢虫做朋友吧。
(每个幼儿领养一个小瓢虫)。
2、和同伴或客人老师交流一下你领养了一只怎样的小瓢虫。
3、请个别幼儿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小瓢虫。
(三)挑树叶1、哇,你们看这里有什么?(树叶)2、是怎样的树叶呢?(颜色不同、数量不同)3、告诉你们噢,小瓢虫最喜欢在小树叶上玩啦!4、我们也给自己的小瓢虫挑选一片小树叶,好不好?想一想你的瓢虫朋友会喜欢哪一片小树叶呢?5、你给小瓢虫选了一片什么样的树叶?为什么?小结:我们的小朋友们真棒!都为自己的瓢虫朋友挑选了一片它最喜欢的树叶。
(四)找家1、天黑了,瓢虫妈妈叫孩子们快回家啦!我们把小瓢虫们送回家好不好?2、这是小瓢虫的家,看看是什么样的?3、想一想你的瓢虫朋友是住在哪幢房子的哪里?为什么?4、现在请你们把小瓢虫送回家吧!5、瓢虫妈妈开心极了,谢谢大家帮忙把它的孩子们送到了各自的家中。
篇六:中班教案篇六目的:1、练习双脚向前跳。
2、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准备:录音机、操节磁带、小波胸饰、洒水壶一个、场地布置(画好一个大圆圈)。
进程:1、准备活动:小波带领小皮球一起活动身体。
2、游戏:拍皮球。
小波带着小皮球走成一个大圆圈。
小波做拍球人,幼儿做皮球,根据小波的口令做相应的动作。
反复2——3次。
3、游戏:小皮球跳回家。
(1)教师示范动作,练习双脚向前跳。
(2)幼儿自己练习。
(3)请个别幼儿做给其他幼儿看,教师点评。
(4)情境:小皮球跳到篓子来,小皮球回家了;哎呀,篓子倒了,球都滚跑了。
篓子放好了,小球快回来吧;篓子破了一个洞,球又滚出来了,来!我把它修修好,小皮球再跳回来吧。
4、游戏:吹泡泡。
5、放松活动:开火车游戏和小皮球洗澡游戏。
篇七:幼儿园中班教案篇七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现比较、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在操作中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活动难点:探索如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积木、塑料瓶、弹珠、泡沫、雪花片、盖子、恐龙玩具、装水的盆子、毛巾、桌子;记录单(16)、笔、透明盆子、"↑""↓"符号图片。
知识准备:知道什么是沉,什么是浮。
活动过程:(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师:今天小熊过生日,小蚂蚁要到河对面去给小熊送生日礼物,老师准备了积木、大盖子、塑料瓶、小纸片、珠子、雪花片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1、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
(1)师: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说说哪些材料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为什么(个别幼儿回答)(2)师小结:小朋友觉得浮起来的材料可以帮助小蚂蚁过河,而沉下去的就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