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浅谈会计诚信问题

论文浅谈会计诚信问题

浅谈我国企业会计诚信问题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会计工作在我们的世界里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怀集的信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在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的今天,企业会计诚信问题则成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焦点。

诚信不仅是市场经济领域中一项基础性的行为规,更是会计工作的灵魂。

企业会计诚信问题它不仅联系着社会和公众的利益,也关系着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1】。

在2011 年爆发的绿生物科技股份欺诈发行的案例中,我国的会计企业诚信问题马上彰显出来,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原因的分析,从而研究出如何建立诚信机制,杜绝会计诚信问题,从而恢复诚信在会计中的地位【2】。

关键词:会计造假;绿;企业会计;诚信;前言近年来,国外的会计数据造假问题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引起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的强烈关注,但是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方案。

诚信问题已经成为了会计行业的重大危机。

它严重的危害着社会公众的利益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前进。

诚信是中国人民的道德标准也是法律要求,然而最近的会计工作却频频出现造假事件。

本文就2011 年爆发的绿生物科技股份欺诈发行的案例,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原因的分析,从而研究出如何建立诚信机制,杜绝会计诚信问题,从而恢复诚信在会计中的地位【3】。

一、会计造假的现状会计的发展史拥有很悠久的历史,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也在不断地进步,然而却频频出现了会计造假事件,愈演愈烈。

现在人们的眼中会计这个名词已经不再是那么的干净清洁,那些违规、不讲信用已经成为了这个行业的代名词,从而会计工作中经常出现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这些造假手段,已是司空见惯了。

会计诚信问题已经严重的阻碍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会计造假这个问题已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很大的危机。

它不但没有被解决掉反而更加的严重。

据统计,在2001年的财政部抽查的150家大型企业会计报表中,有120家企业虚列资产,有123家企业序列利润均达几十亿元。

2002年,国家审计署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实施质量检查的结果中,抽查了38份审计报表,就有15家行了上亿元的会计造假。

§2011 年伴随着公司董事长何学葵的被捕,绿公司的会计造假行为也露出真相。

调查发现,绿也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有效证明文件和有关单据、凭证,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等多项犯罪行为,欺诈发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性质极为恶劣【4】。

2004 年至2007 年,绿利用其控制的多家公司,采用阴阳合同等方式虚增资产;以虚构银行回款方式虚增收入;以虚增资产、虚假采购方式将资金流出,再通过其控制公司将资金转回方式虚增销售收入,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96 亿元。

调减后,公司连续三年亏损。

在招股说明书中,绿虚增2006 年末银行存款,虚增金额占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一半以上IPO 募资3.46亿元。

上市后,绿继续采取2008 年虚增收入8 564.68 万元,2009 年虚增收入6 856.1 万元。

还有2010年一季报表令人大跌眼镜上述做法影响公司利润。

会计造假引起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极扰乱了我国的资本市场【5】。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还损害了社会大众的利益。

他们贪图一时的利益,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就添加了许多阻力,在众多这样的“他们”推动下,阻力是日积月累的,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阻碍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样只会害人害己。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对于会计造假的事件越来越严重,为了保证我国的社会经济能够稳定的发展,公众的利益得到保证,我们不得不对引发该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

1、会计人员对法律的无视当国家、社会公众利益和单位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很多的会计人员不能够把自己放在公平公正的位置,坚持原则,不能够保持实事和客观公平的道德规,而为了维护单位的利益利用自己的职务进行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虚假制造;挪用公款,贪污受贿等乱纪的事情;在现在的科技发达的社会里,有些会计人员却缺乏学习的进步,不求上进,缺少先进的职业知识和技术,只是一味的守护着自己原先那匮乏和落后的知识,根本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脚步。

更有甚者,对会计准则和制度一无所知,对法律充满盲目性。

这些现象更加肯定了会计诚信教育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2、公司部管理不到位目前的公司里的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负责人。

会计人员也不例外,单位的负责人对他们拥有工作上的管理和领导权。

所以,负责人的职业道德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的利害关系。

会计人员的工作情况也与单位负责人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

很多会计人员的行为都是与单位负责人的管理和领导有着直接的关系。

很多个人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单位负责人的非法领导下,进行会计造假和论及的行为。

面对现在的市场经济的利益化,很多的会计人员被企业利润的引诱下,完全不顾社会和公众的利益以及国家的利益,进行造假违纪,虚做假账和报表,虚报利润,监守自盗来获得最大的利益,完全失去了作为会计人员的诚信的道德意识,逃过了监管者的眼睛。

比如绿事件上市后,绿继续采取2008 年虚增收入8 564.68 万元,2009 年虚增收入6 856.1 万元,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就添加了许多阻力【6】。

3、管理力度薄弱,处罚力度不强出公司部的管理不到位外,目前的企业公司外部的监督体系也非常的不完整,很薄弱。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还没有形成公开公正有效的管理体制。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尽管市场的规模和经济在不断地发展和前进,很多有力的大型政策的不断地出现,但是在监管体系上却并不是那么的差强人意。

相关法律的残缺,在会计造假所得的利益面前,政府的处罚力度那真是九牛中的一毛。

就以2011年发生的绿事件中,在对该事件的处罚中明显就是过轻的。

股价在2011 年暴跌近60%,法院只是判处绿公司赔偿400万元人民币,对被告人进行了三年以的判刑【7】。

这不仅让媒体和公众对这样的监管制度进行质疑和思考。

4、利益的引诱是根本“利益”是多么耀眼的字眼,而企业通过会计造假后获得的巨大的利益后,更是义无反顾的走这条道路。

利益时驱动会计造假的根本力量。

例如,绿事件中,董事长何学葵在通过会计造假后2007年就得到了募集资金净额3.29亿元,变成了亿万富翁。

与此同时,在市场的爆炒下绿的每股收盘价竟比发行价高出29.33元,从此绿企业成为了苗木种植业中的领头者【8】。

在个人和企业的利益频频增加的巨大诱惑下,在某些人眼里的会计造假的惩罚已经微不足道了。

此外,在这样的利益下的企业不仅这一家,还有很多的中介企业和政府在,他们在IPO中获得的费用远远超出了他们所能承受的界限。

在利益的诱惑中,他们不由得放弃了自己的道德原则和专业素质,走向了会计造假的乱纪的道路上,为在家企业的上市起到了掩护的作用。

政府在企业给带来的优越的政绩和税收的面前,也把法律抛到了一边,完全没有了诚信的思想道德。

三、诚信缺失导致的危害1、对社会的危害政府管理机关的失职和会计造假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作为政府的管理机关,操作国家宏观调控是他们的职责,然而他们却对绿事件的调查失职,没有得到准确的企业经济状况。

这为后来的绿事件的欺诈事件埋下了祸根。

而像绿这样的会计造假事件不但增加了政府执法者的负担也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严重危害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安定,违背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意旨。

与此同时,造假事件对那些个会计信息使用者,无疑是一种欺诈,更是对他们的投资决策做出不准确的判断。

2、对企业和会计行业的影响第一,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诚信。

企业的造假事件让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失去了对企业实力和信誉的信任,自然对企业的未来也失去了期望,也就不再关注该企业的发展。

这样就会使得企业的财务及经营效益受到严重的损害,阻碍企业的稳定发展。

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这样的企业就会逐步的被淘汰。

第二,在会计行业中,诚实守信是会计的职业道德行为规的重要容,是保证市场经济正确的发展的根本,也是市场经济得以发展的关键。

从事会计的工作人员就要诚实待人,不弄虚作假,实事,决不能做乱纪的行为。

而会计造假事件使得会计行业出现了严重诚信危机,严重阻碍了会计行业的发展。

四、会计诚信的恢复措施1、对会计监管进行多手段强化通过绿事件,我们不难想到在企业的部进行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让企业的各个部门相互的制约着,从而产生互相监督的治理结构。

在企业外,我国的社会市场上的审计职业质量也很大的纰漏,我们可以采取利用媒体和投资者以及相关部门的多方面的监管,从而对会计监管进行强化。

2、加大惩处力度如今要想遏制频频发生的会计造假事件,采取相关部门进行加大力度的惩罚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可以让那些造假的企业和人员尝到利益上的苦头,这样才会迫使相关人员增强责任意识。

在会计在假中,加大司法介入和法律惩治的力度,让相关机构及负责人面临的是巨额罚金甚至牢狱之灾,改变无压力的民事赔偿,让行政处罚走上惩治的舞台,这样会让那些造假者心虚,而使造假事件的发生率降低。

这就要求证券监管机构应全面履行会计监管职能,对会计及审计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坚决查处,绝不姑息【9】。

3、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而科学的法律法规对遏制会计造假有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对会计造假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对投资者的保护机构的科学建立是首要的任务。

例如,在确保所有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设立审计委员会,同时也对非法上市的企业进行部的审计作用。

我们要让对会计造假的出发有法可依,这就要求我们即使的制定出科学完善的惩罚措施和围的法律法规,对处罚标准进行明确指出,增强可操作性【10】。

在投资者利益保护机构的实施中,要严格把关,否则就会出现现在的绿事件给很多的股民造成损失,但却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益保护。

所以科学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会计造假拥有有效的约束和监督作用。

4、中介机构各自称担责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计市场的迅速发展,我们的会计监管工作就更加的艰难和提高。

诚实守信的思想要灌输到所有的中介机构,例如会计师事务所、保荐机构、律师事务所等等,在工作中都要拥有公平公正客观的态度,不能因为眼前的利益诱惑而违背自己的原则,进行造假和乱纪行为。

一旦发现造假事件就要把责任落实到各个机构中的人员身上,做到责任到人。

5、切实构建会计诚信制度虽然我们已经进行了对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强化,中介机构责任到人,上市公司的自我要求,但是切实构建会计诚信制度更是主要的。

我们的市场上的所有利益都是靠诚信来保障的,没有诚信,市场就没有了立市的根本。

虽然现在的证监会等机构已经对造假时间的处罚容进行了修改,但是要想监管更加的完善还需要像地方政府、司法机关、行业组织等主体的大力配合。

为了使诚信意识不断地提高,上市公司要对会计从事人员进行切实的诚信教育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实现工作人员的主观诚信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