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会计是向社会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如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结果的诚信行业,是社会经济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荣誉、精湛的专业技术、完善的品质和服务。
今天应届毕业生网为大家带来一些相关的资料来帮助大家,希望对您有帮助!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篇1一、会计诚信具体含义会计工作中的诚信是传统观念的延伸,它包括四层含义:会计人员要以诚待人,做好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会计工作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会计数据要真实,计算要正确,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严密保守因工作关系获取的机密,只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完整。
二、会计诚信失真原因现如今,凭证、账簿、报表失真导致的会计信息造假现象普遍存在,“安然公司”、“蓝田股份”、琼民源、大庆联谊等一系列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事件出现,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会计诚信问题不能得到合理解决,后果将制约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我们要重视会计诚信问题,分析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到其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这已然成为中国甚至世界会计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会计诚信失真的原因。
1.利益的诱惑。
会计造假可获取的利益巨大,成本又低,使得背后存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管理层人员利欲熏心,就会在会计工作中缺失诚信原则,致使造假的收益者数量庞大。
事业单位利用泄漏机密、信息造假等行为,获得预算外收入,职工可多拿工资资金等;企业领导及管理人员通过虚假业绩取得国家管理机关或投资者的信任,获取更多的社会名誉及资金收益;减少税金支出。
他们无视国家法律、法规,不坚守诚信,唯利是图的行为,国家应给予严重打击。
2.会计人员素质偏低,法律意识不强。
从已经发生的一些会计造假事件我们可以得知,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工作原则,放弃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规范,利用职务之便知法犯法,见利忘义,挪用公款,更有些会计人员放弃诚信原则,违背职业道德规范,乱用会计科目,故意伪造、变造、毁损原始凭证、报表等会计资料,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以达到贪x、谋取非法利益等不可靠白的目的,这些事件都已成为不容小觑的社会问题。
正是由于新的会计准则逐年推出和修改,部分会计人员却不注重创新精神,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缺乏职业追求和爱岗精神,使得他们会计知识退化,工作能力低,效率低,会计核算方法理解不精准,无法正确掌握相关的经济业务,导致在业务工作中会计信息的失真。
其次,在提升会计人员工作能力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又经常忽视道德方面的培养,培训内容和重点不符合业务知识不断革新的要求,使得继续不见效果。
更有些会计人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要求没有精准的理解。
这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反映了在新形势下对会计人员加强诚信教育,提高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3.市场经济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并不能形成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有效地传递。
不健全的法律监督机制,导致在执法过程中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而我国对会计造假采取“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处部分开处理”的处理,股东权益方必须承担经济处罚,却不怎么追究单位会计人员的责任,不完备的监督组织,致使法律监督力度薄弱,不能对企业形成有效监督制约机制,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疏漏,为会计信息造假提供了条件。
虽然近年来我国为规范市场运行,前后出台和完善了一些法律法规,如《会计法》、《证券法》、《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等,这些法律、制度完善,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抵制会计造假行为,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性的关键作用。
但从实际贯彻实施的效果可以看出,经济制度仍存在一些疏漏和缺陷,部分法规出台不仅不具备该有的前瞻性,紧跟实践的更新发展,还存在滞后性,只是立法变得是消极被动,没有预见性和超前性。
现有法律虽然对某些道德失范的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但还不能细致的包含所有不诚信原则的行为,使信用活动缺乏法律支撑,对违法者打击制裁不力,以行政处分来替代承担刑事责任,都会促使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泛滥。
由此看出,我国对会计造假的打击力度较弱,惩罚措施不精准,使会计诚信水准持续下降,虚假会计信息不断出现。
三、加强会计诚信的对策及建议1.以诚信为核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苏州丝绸之路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迎维教授曾说,法律和信誉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条件,与法律相比,信誉机制是一种成本更低的维持交易秩序的机制,解决所有问题,只有信誉才能起到作用。
杜绝会计假账,是会计行业职业道德拓展和细化,由于所有财务收支都要通过会计进行核算,在政策及法律制度制定完善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决定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所以要选择道德素质好、具有扎实会计知识和技能的人从事会计工作。
可采取激励、约束方式,培养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大批高素质会计人员,挖掘德才兼备的会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效率,通过有效途径,保障道德规范的履行。
在方针、政策及法规制度确定以后,要落实到具体教育工作中,使每一名会计人员形成必依法做事的观念,并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及精湛的会计工作水平。
2.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建立健全一套包含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等内容,周密完善的企业内控系统,能有效地遏制会计诚信缺失现象。
因此,要全面贯彻《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会计工作实践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合法合规。
也可以组织会计职业道德论坛会,使会计人员把规范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提高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培养职业道德情感。
3.强化注册会计师的监督效果。
注册会计师为客户提供审计服务时,不能同时为客户提供代理记账、代理纳税、内部控制设计等影响独立性的服务,必须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客观公正。
提高审计立法的效率,完善审计工作的流程,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水平,完善传统的审计流程,从而强化社会各方面对会计人员的监督,根除会计诚信缺失带来的一切不良后果。
4.加强法治建设,杜绝会计造假行为。
目前我国有关会计诚信的相关法律规定还不太完善,立法部门应该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即使制定或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那些破坏会计诚信者应严厉打击,包括进行经济、行政、甚至刑事处罚,提高造假者的违法成本,达到杜绝会计造假的目的。
四、结语会计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行业,其存在的价值就是诚信。
会计诚信对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作用非同一般,失去了诚信,会计工作就无异于消亡,一国的经济就是混乱不堪的。
会计人员应该自觉坚持原则。
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篇2摘要:会计诚信是社会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的灵魂,然而诚信也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会计诚信问题非常重要。
无疑,会计诚信问题也成为整个社会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频繁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会计诚信问题解决不好,将成为阻碍我国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巨大障碍。
维护会计诚信原则,提高会计诚信水平,建设会计诚信体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会计工作担负着向社会提供会计真实信息,如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结果的一种责任。
关键词:会计诚信;职业道德;对策人无信不力,国无信不强。
人与人交往、合作需要诚信,市场经济越发达,道德信誉就越重要。
诚信是会计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是会计工作的灵魂,它对保障经济秩序的运行和规范商业行为的合作操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会计诚信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的、高度的重视并不是会计的诚信,而恰恰是当前会计诚信的严重缺失。
“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把信用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线。
1会计与诚信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观念,是我国自古以来尊奉的道德原则和立身治国之本,也是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司法、教育等活动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一个社会能否和谐,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诚信素质和诚信意识。
离开了诚信,市场经济就寸步难行,构建和谐社会就成了虚无飘渺的事。
1.1诚信的含义“诚信”二字最初在我国古代是分开使用的,“诚”的原意是真诚客观,无妄无欺。
“信”的原意是人言谓定、诚实无欺。
由于“诚信”二字在原意上相通,可以互用。
诚信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会计诚信是社会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会计诚信非常重要,但现实中会计诚信缺失,发生会计信息使用者违背真实意愿的交易行为,严重侵害会计服务对象的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会计诚信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成为阻碍我国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巨大障碍。
会计诚信是指生产、提供会计信息的相关人员(包括会计人员、审计人员、企业管理层等等),在从事与会计信息有关的工作时,应诚实守信,运用合法、合理的技术和方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会计诚信缺失是指会计信息提供者为了获取一定利益,在提供信息的过程中,利用其掌握的专业知识,对会计信息进行人为操纵,导致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受损。
会计诚信是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是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以便他们能正确的考察和了解企业过去、现在的盈利情况和偿债能力,并对企业未来做出预测和判断。
1.2诚信的意义会计业是诚信行业,会计工作担负着向社会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如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结果的一种责任。
会计诚信作为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重要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只有会计做到诚信,才构成企业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
诚信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
会计诚信,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传统“诚信”理念的发展与延伸,它要求会计人员立足会计实践,力行诚实守信。
1.3诚信的要求会计诚信要求会计人员在执业活动中讲求信用,保守秘密,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进行真实、完整的会计核算。
即根据原始凭据,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这是对会计的基本要求。
会计诚信是会计对社会的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各项经济活动反映出来。
2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危害2.1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会计工作是整个宏观经济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会计从业人员被誉为资本市场的“经济警察”,证券市场的“看门人”,而当这个“警察”和“看门人”职业道德观念淡薄,追求私利,监守自盗,违背准则,弄虚作假,不能尽职尽责时,市场的危险度就会增加。
失真的会计信息即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主动或被动地违反法律、法规和制度,搞变更、生成了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会计信息并将其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