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幻画》课程设计

《科幻画》课程设计

《科幻画》课程设计
一、特色课程《科幻画》简介
1开发背景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 “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

加强艺术教育,积极开展音乐、美术、舞蹈、戏曲等各种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体验成功、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引领下,为了使学生们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围绕学校《365成长课程实施策略研究》重点项目,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和教师的专业特长,我校依据美术基础教学,开发实施《科幻画》拓展课程,实现在课程化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步形成创新意识,良好的创作态度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2适合对象
根据普陀区快乐拓展日活动要求,选择有兴趣、活动能力较强的各年级学生参加。

3教育价值
科幻画是引导学生接触科学、探索科学、热爱科学的好方法,对培养学生科学想像力和创新意识,倡导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想像,运用绘画的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世间万物、未来社会发展的遐想。

通过学习科幻画,让学生了解科学、关注科学、喜爱科学,树立起热爱科学,热爱中华民族,科学发展的思想。

增强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创作能力,绘画能力,表达能力、探究性学习的能力等,让学生在我校办学理念的作用下,拥有一样的成长,不一样的成功。

4活动总量一学期16课时
二、《科幻画》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科幻画的科学性、想象性、艺术性。

学习用绘画形式,在观察、模仿、创新中表现科学幻想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在情境欣赏中了解科幻画的形式、特征。

在模仿、交流、创想中学习、想象、绘画、创作。

运用特定设备与场景的描绘、文字、符号等表现形式准确描绘表现科幻世界。

师生互动参与中深入探究科幻画。

培养学生的想象,
勇于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和激发学生创作科幻画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收集创作资料。

通过对未来世界的想象,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热爱生活,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的创新能力。

三、《科幻画》课程内容
1内容说明
本课程有五部分内容。

第一单元是了解欣赏“科幻画”;第二单元是学习、模仿“科幻画”的创作方法;第三单元是选择、收集各种资源自主探究想象;第四单元是创作“科幻画”;第五单元是展示交流“科幻画”。

以上五个单元根据学生接受情况适当调整授课时间的长短。

2内容框架
自编教材、相关的科技杂志和
书籍、网络资源。

整合美术学科基
础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开展主题活
动。

(具体见右表)
四、《科幻画》课程实施
1实施基本原则
生活化原则:教师要引导孩子
学会多方面多角度去观察生
活,发现事物中独特的地方;要指导学生上网收集资源,了解新的科技资讯,拓宽视野,为创作好的作品打好基础。

创作性原则:教师要解放思想,采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去诱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去大胆想、画、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留给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要营造百花齐放的学习氛围,赞扬有独特想法的学生,支持他们与众不同的观点。

2学生学习方法
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运用欣赏、讨论、模仿、合作、探究、实地考察等方式有效地学习。

3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人数25人左右,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结合、合作式活动相结合。

4教学实施模式
欣赏交流:欣赏→交流→感悟;讨论实践:欣赏→讨论→构思→绘制;
探究展示:合作→展示→交流→指导→绘制→评选
5教学指导建议
结合学生各年级年龄特点分层次开展活动。

运用文字、图片、影像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发挥合理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潜能,科学的创新。

6两钢、德育或创新教育的思考
科幻画在引导学生接触科学、探索科学、热爱科学、热爱生命的同时也渗透
了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同时对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想象力、创新意识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特色课程《科幻画》评价
1评价原则
尊重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的差异,采用过程性评价,提倡学生通过课程活动获得发展的过程。

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只是重视考级、比赛、展出等过程中的评价,还要依据自身的风格,形成综合评价。

2评价标准
3评价方法每学期满8☆为优,满6☆为良,满4☆为合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