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培训讲稿:关于文字材料起草的几点体会今天,来教育局主要向大家学习,向大家汇报一下写材料的一些粗浅体会,由于我的水平有限,我在这里,谈几点肤浅的认识和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与大家共勉。
一、我们平时所接触的各类文体及其主要特点行政机关接触的文体主要是公文类的写作文体,大多是讲话、汇报、典型交流材料、工作总结、调研报告,但也还会接触到其它方面的文体,主要包括请示、通知、通报、主持词、简报、接受记者采访、署名文章、致辞等等。
那么,这些公文写作文体究竟有什么特点呢?我觉得它们不同于文学创作,不同于一般的理论创作、研究文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占.∕∖W•一是写作的〃目的〃具有指导性。
公文写作的目的跟文学创作、理论研究完全不同。
它既不是为了供人〃鉴赏〃,不是为了抒发个人的〃情怀〃,也不是提出个人的主张。
公务写作与一般〃文章〃的写作目的也不相同。
记叙文在于向人们报告〃事实〃,议论文在于向人们讲明〃道理〃,说明文在于向人们传授知识,研究性、理论性的文章在于向人们宣传自己的观点等等。
公文写作的目的在于〃指导〃,就是通过领导的讲话、报告来指导工作,推动工作。
二是写作的“主题〃具有鲜明性。
公文写作的主题必须鲜明。
所谓鲜明,就是提出的意见或观点一定要明确而肯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准怎么做,都要界限清楚,明明白白,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
公文文书的主题鲜明,就是要求主题必须〃单一〃和〃直陈〃。
所谓"单一〃就是只有一个主题;所谓〃直陈〃,就是要直截了当地点明主题,不隐瞒、不含蓄、不拐弯、不渲染,不夸张,更不允许有虚假,要说什么事、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都直截了当,观点鲜明。
三是写作的〃材料〃具有真实性。
公文写作它对材料的要求跟文学创作的材料要求完全不同。
文学创作的材料是素材和题材,它可以经作者加工,甚至虚构,体现作者的主观意图、感情色彩。
公务写作要〃写实〃,一是一、二是二,有则有、无则无,如实地把客观实在的事实写出来,什么事,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样子,什么原故,不能对材料作任何的加工,不能想当然,否则就出乱子。
四是写作的“角色〃具有特殊性。
我们所写的讲话,主要是为领导服务的,最终要通过领导的口讲出来,而不是为自己所用。
那么,我们写材料的就必须找准定位,要以领导的思路,站在领导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和从事写作。
同时,写作的语言要求也是有特点的,它要求准确、鲜明、简明、严密、朴实。
二、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公文写作不同于自我创作的文体,有以下特点和要求。
第一,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党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是实行领导管理、进行各项工作的指南和依据。
那么,领导所作的报告、讲话就是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结合各自实际加以贯彻,变成基层和群众行动的重要工具。
那么,起草各类讲话就必须把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章的基本思想,包括主要观点、意见和办法,都要体现有关方针、政策的基本精神,要与法律法规保持一致。
只有如此,我们所写的报告、讲话,才有权威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方针政策一般带有普遍性和原则性。
由于各地的情况不同,那么,所写的报告、讲话,必须从实际出发,既体现中央的方针政策,又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加以贯彻。
第三,要深入调直研究,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凭空想象是公文写作的大敌,调查研究和掌握大量的资料是公文撰写的前提。
回顾这几年我们办公室所写的一些比较让领导满意的材料,如《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推动保康旅游大发展》的调研,还有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等,事先都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第四,要掌握各种文书写作的具体要求.步骤和方法。
一般而言,无论什么文稿,在起草过程中都离不了明确主题、选用材料、安排结构、运用技巧和使用语言这5个基本步骤和方法。
第五,要提高起草工作的实效。
我们起草的讲话、报告等,都有明确的时间要求,时间紧,要求严,工作量大,必须按时完成,要有快速反应的能力。
三、几种主要文体起草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今天,我着重就常写的讲话、工作总结、典型交流材料的写作,谈几点认识。
(一)怎么写领导讲话起草领导讲话稿,体现着大家的理论功底和文字水平,如何才能写好讲话稿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和琢磨的问题,要写出领导满意、听众爱听的高质量讲话稿,决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出来的功夫,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一门艺术。
首先,我谈谈对写领导讲话的认识第一,说简单不复杂。
写讲话我觉得不是学文科就必然写得好,也不是学理科的就肯定不会写;不是高文凭的必然就写得好,也不是文凭低就写不了;不是工作时间长、经验足的同志就写得好,也不是新同志就写不了。
实际上,只要做到三点,写好领导讲话就很容易。
一是肯吃苦。
要有〃清灯孤影苦思寻,字斟句酌撰公文,暑寒饥渴浑不顾,错把晨曦当黄昏〃的精神,要有〃磨脑水(髓),喝墨水,流汗水,没i由水〃的责任担当。
要热爱他,对写材料有兴趣,要多学习、多实战,不要怕,敢搞,肯钻,才能厚积薄发。
二是善借鉴。
要广泛阅读文件报刊,有助于及时领会上级精神,学习外地经验做法,把握上情、了解外情。
目前已步入网络时代,要学会利用网络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善于作笔记,把有价值的信息摘录下来,以备将来拿来为己所用。
三是有悟性。
就是要〃了解领导、适应领导、学习领导〃。
〃了解领导〃就要察言观色,了解其理论素养、思想内涵、决策取向;〃适应领导〃就要适应其思维特征、性格特点、语言习惯;〃学习领导〃就要学习其领导艺术、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在讲话稿中充分体现领导特点,与领导风格充分对接。
要有〃悟性〃。
悟性指的是一种学习、理解、明白的能力。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其中也就有悟性的含义。
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
第二,说复杂不简单。
一是因为重要而不简单。
讲话是是用来指导工作、推动工作的。
这本身就很重要。
二是因为主体特殊而不简单。
下级写给上级用。
不在其位,要谋其政。
常言说:〃三分匠人,七分主人〃。
写材料的决不能固执己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领导,写进文稿之中。
三是因〃很多人不愿意做,很多人又做不好〃而不简单。
李瑞环曾说过:〃办公厅室主任是个很多人不愿意干,一般人又干不了的活。
就拿写材料来说,这个领导喜欢这样的口味,那个领导喜欢那样的口味,要让领导都满意,写得好的人一般也不简单。
第三,关键是写好难。
简单也好,容易也好,真正要写好还是有难度。
写好要体现在四个标准上:一是领导标准。
从形式上讲,要符合领导风格、领导讲话的气势和语调。
如,有的喜欢讲长句,有的喜欢讲短句;有的喜欢引用,有的喜欢群众语言;有的喜欢新观点、新语言,有的喜欢朴实无华。
从内容上讲,要有一定的深度和水平。
标准不一样,水准不一样;领导水平多高,材料水平就有多高。
二是听众标准。
让听众喜欢听,爰听,听得进去。
举例老师教学生。
三是实践标准。
就是要通过领导讲话,看能否把干部群众的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思想统一起来、把目标任务一致起来、把工作干劲鼓起来。
所以,写讲话之前,一定要过细研究会议方案,要搞清那个领导讲,与谁一起讲。
在什么会上讲。
听众是那些。
不同的会议要求不一样。
举例座谈会和教育工作大会。
四是技术标准。
我觉得,一篇好的讲话,就是要明晰、凝练、有力。
〃明晰〃是对一篇讲话稿的基本要求。
就是让人能听明白,就是讲话稿主题、结构、措施都很清晰。
首先,一篇讲话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基调按照主题来确定,材料围绕主题来选取,层次布局依据主题而设计,以此保证主题的鲜明和突出。
主题是灵魂,要尽量用有利于突出主题的材料和表现形式,反之,就要断然割舍。
其次,结构明晰是主题明确的必然要求,要按照便于听众理解的方式来组织材料、安排详略、设计结构,赋予文章合理的内部逻辑。
例如,叙述事情可以按时间顺序,分析情况可以按因果关系,罗列现象可以按重要程度,等等,总之,要让听众感觉到整个讲话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具有清晰的内在联系,它们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共同支撑主题,是在主题统摄之下的有机整体。
比如,这次县党代会报告,主题就是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那么在这个主题之下,推进绿色发展,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推进绿色发展,必须加快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推进绿色发展,必须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报告用了六个必须,以此保证主题的鲜明和突出。
最后,措辞要明晰,我们在写讲话时,不能因为追求新奇、华丽的辞藻而生造词语,牺牲措辞的明晰性。
这个道理很简单,在明白和漂亮不能兼顾时,把话说明白远比说漂亮更为重要。
〃凝练〃是对讲话稿写作的更高一级要求。
一篇优秀的讲话如同一部好看的电影,一定要内容大于形式,而不是相反。
如果TB电影大量使用华丽的布景、高超的特技和震撼的音响,但表达出的却是浅薄、干瘪的剧情,就会遭到观众的无情批评。
讲话也是一样,要想赢得听众,就要用尽量少的话语,表达尽量丰富、深刻的内容。
在形式上,必须控制篇幅,力求简短,避免冗长。
我们给张书记写讲话,很少超过10页的。
在内容上,要高度把握主题精神,选取最具典型性和证明力的材料,表达丰富而深刻的信息。
杜牧的《阿房宫赋》,起句交代历史背景时写道:〃六王毕,四海一〃,仅用六个字,一个气势恢宏的大时代便跃然纸上,阿房宫尚未出场,但其在时间纬度上的壮丽磅礴已经扑面而来;同样只用六个单词,恺撒记录了击败庞贝的著名战役,他说,我来,我看,我征服,这个在结构上最大可能地省略叙述要素的概括,却在最大程度上展现了这场战役的迅速与凶猛,以至于这句名言的千古光芒甚至盖过了那场胜利本身。
〃有力〃是优质讲话稿的最终检验标准。
一篇优质讲话稿应当具有〃快速抓住人、持续吸引人、强烈震撼人〃的〃魔力〃。
这种抓住人、吸引人和震撼人的力量从哪里来?从内容上看,形象可以产生力量。
毛泽东同志在描绘中国革命前途时写道〃它是站在海岸遥望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充满希望的意象让人无比振奋和鼓舞;情感可以产生力量,冯县长在担任县长答记者问时,我与山区人民休戚与共,对保康的山山水水和父老乡亲有着深厚的感情,我深深热爱这个地方,真挚而朴实的情感,打动了听众的心。
逻辑可以产生力量。
从形式上讲,短句可以增强力量,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爰国亨利在议会讲话的最后大声呼吁:〃不自由,毋宁死〃,简短的句式强化了发言者无比坚定的抗争意志;排比可以增强力量,马丁路德《我有一个个梦想》的著名演讲中说道,noo年后,黑人依然没有获得自由;loo年后,黑人依然悲惨地蹒跚于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之下;100年后,黑人依然生活在物质繁荣瀚海的贫困孤岛上;IoO年后,黑人依然在美国社会中间向隅而泣,依然感到自己在国土家园中流离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