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施工阶段所有活动符合国家、市地方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在七个环保、水保防治区的一切活动,最大限度地做到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影响施工沿线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

具体环保目标如下:
1、施工现场场界噪声达到排放标准,明确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为:6:00~22:00不大于70dB,22:00~6:00不大于55 dB。

2、生产、生活污水尽可能地回收循环利用。

3、固体废弃物集中、分类堆放。

4、取土场遵循复耕和生态防护为主,工程防护为辅的原则,做到“三同时”,施工期临时排水系统畅通,将水土流失降到最低限度。

5、洒水降尘,确保空气质量。

6、节约能源、资源,降低钢材、水泥、木材等材料和水电的消耗量。

7、按设计文件植树种草,搞好景观绿化,满足顾客要求。

一、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体系
1、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
严格遵守国家环保、水保有关法律法规和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定,制定科学合理的环保、水保措施并落实,避免对沿线水质及周围环境产生污染,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科学、合理地确定场、厂、站位置并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努力把工程建设对周边居民生活和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限度,确保施工沿线地表及地下水质不受污染,植被有效保护。

2、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环保、水土保持领导小组,做好施工期间的环保、水保工作,安质环保科为日常的管理机构,设环保工程师1名,各施工队长为兼职环保监督员。

建立与地方各级环保、水保等主管部门沟通机制,主动接受监督检查。

环保、水保组织机构见下图。

3、施工环保、水土保持保证体系
建立健全环保、水保体系,制定全面而系统的环境与生态保护、水土保持的管理办法和措施,符合国家、地方政府有关环保、水保的标准,坚持施工过程中对环保工作的持续监督检查。

项目部环保、水保领导小组的职责是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实施性的环境保护措施,从思想、宣传、组织、制度、措施、经济等方面入手,形成严密的控制格局,确实保证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使施工现场环境与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工作满足国家和各级环保部门的标准。

在施工过程中,有计划地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控制环境污染,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创造适宜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保护自然生态和人身健康。

二、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环境保护的重点有:噪声与振动控制,取土场节约用地及临时用地恢复,工程跨越沟等敏感水体的保护,沿线居民区施工噪声、扬尘控制,施工扬尘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控制和施工固体废弃物管理等。

加强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建立高效、务实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环保、水保组织机构图
环保、水保组织机构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常务副经理兼总工程师
副组长:项目现场施工负责人施工队长(兼环
保监督员) 生活营区环保监督员站、场、厂环保监督员安质环保科等科室负责人,协调、站、场、厂负责人各施工作业点环保监督员流动巡查环保监督员领导层
管理层执行层
制订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主动接受地方环境和水土保持的主管部门提前介入,对施工环境和水土保持进行监控、指导、及时处理。

1、临时工程环保措施
1.1临时工程按照设计统一规划、《省高速公路工程工地建设标准
化细则》(试行)要求和施工环保的要求进行实施。

严格在设计核准的用地界和临时用地范围内开展施工作业活动,绝不随意开挖、碾压界外土地。

1.2临时工程设施(如砼拌合站、预制场、钢筋加工厂、生活与生产房屋等)选址在地表植被稀少、易于恢复的地方;确有困难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修建。

施工现场生产区和生活区种植树木花草进行绿化,美化施工环境。

临时用地使用完后恢复至原有的地形地貌或比原有更改善的状况。

1.3合理布置施工便道,尽量减少施工便道数量,不在便道两侧就近取土。

施工营地合理选择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

1.4临时工程设施修建不切割、阻挡地表径流的排泄,不在临时工程附近形成新的积水洼地或负地形。

2、废水、废渣处理措施
2.1施工机械维修产生的含油废水、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尽可能地回收循环利用,多余的排入地方水系。

施工废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不污染周围水环境。

废水处理采用多级沉淀池过滤沉淀,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为:废水→收集系统→多级沉淀池→沉淀净化处理→排入地方水系。

在施工时,对天然排水系统加以保护,不随意改变,必要时修建临时水渠、水沟、水管等。

2.2拌合站砂石料存放场设沉淀池,处理清洗骨料和冲洗机械车辆产生的废水,沉淀达标后排放。

2.3废碴主要包括冲洗拌合站沉淀池中的废碴、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2.4工程施工期,加强施工营地及施工队伍的环境保护管理,合理设置垃圾箱、垃圾池等环卫设施,集中收集的生活垃圾定期送到当地的垃圾卫生填埋场进
行填埋处置,不随意倾倒,以免污染当地环境和影响景观。

施工产生的建筑废料尽量回收、利用其中的有用部分,剩余废物送到当地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填埋或作妥善处置,严禁乱堆乱放。

3、防止空气污染和扬尘措施
3.1拌合站、工程材料存放场地、生产和生活区道路采取硬化处理,施工便道用混凝土硬化,施工过程中经常洒水和及进清扫,防止扬尘对施工人员造成危害和对周边农作物的影响。

3.2在运输易飞扬的散料时,装料适中并用蓬布覆盖。

储料场松散易飞扬的材料用彩条布遮盖。

避免运输、装卸过程中和刮风时扬尘。

3.3六级以上大风停止土方倾倒、摊铺工序作业。

4、施工噪音控制措施
4.1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修保养,降低噪音。

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和、预制场等场地选择在远离居住区的K3+755左侧。

车辆途经施工生活营地或居住场所时减速慢行,不鸣喇叭。

适当控制机械布置密度,条件允许时拉开一定距离,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音叠加。

4.2在靠近学校、医院和居住区较近的地方施工时,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对噪音较大的机械设备修建隔音棚或隔音墙,减少对居民的干扰。

4.3在比较固定的机械设备附近,修建临时隔音屏障,减少噪音传播。

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施工尽量不安排噪音很大的机械施工。

4.4当噪声敏感点规模较大,优先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和工艺,仍不能满足噪声要求的,考虑夜间不施工。

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加装减振机座,同时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良好运转,降低噪声。

5、对沿线风景区和敏感水体的施工环保措施
对通过的自然风景区和人造景区,在施工中对其予以充分保护。

5.1施工前,会知线路所通过地区的当地政府、环保部门,经充分沟通、协商,明确风景区或敏感水体范围并制定相应措施后方可施工。

5.2施工中,争取景区或水域管理部门的配合并严格按照制定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确实保证不污染周围环境。

5.3完工后,成立专门的清理队伍,清理施工中留下的泥浆、余土、废渣等污染物,拆除施工围堰以及栈桥等临时设施,尽量恢复原有的状况或有所改善。

6、节能减排优化措施
节能减排主要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废水排放。

施工过程全面推行节能减排活动,将拌合站、钢筋加工厂、预制场等集中布置,并配备变压器,防止线路长电能损耗;施工机械维修产生的含油废水、施工营地住宿产生的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和多级沉淀池过滤达到排放标准后尽可能地回收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污染;采用大功率设备以减少设备的用量;建立调度中心加强对项目部坐行车辆的管理,充分发挥车辆的在工作中的利用率,减少车辆数量,达到节能减排效果;食堂采用液化气、电能作为主要能源,不采用木材,减少对资源的直接破坏。

7、施工水土保持措施
7.1合理安排施工用地,施工场地范围内的树木进行移植,保护施工场地和临时设施附近的植被;临时用地范围内的裸露地表植草或种树进行绿化;及早施作防护工程、排水工程、环保工程和裸露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

7.2临时工程设施修建不切割、阻挡地表径流的排泄,不在临时工程附近形成新的积水洼地或负地形。

对施工人员加强保护自然资源的教育,在施工期内严禁随意砍伐树木。

7.3在当地排水沟边施工,防止弃土、弃碴淤积、污染沟内水质。

7.4施工场地硬化和道路灰土板结处理,周边和两侧设排水沟,防止排水引起水土流失。

7.5路基、桥涵施工时,做好临时排水系统,按照防洪要求配备足够的应急物资、设备和队伍,确保不因暴雨等原因引起水土污染和流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