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保险法的最大诚信原则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的由来,并对含义进行界定,接着分析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的基本功能,并结合我国保险法,从告知义务、说明义务、通知义务等角度对最大诚信原则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我国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立法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对策。
关键词: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功能内容保险业因其交易双方信息高度不对称的特殊性最易诱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是最依赖诚信的行业,因而对保险业诚信的要求很高,保险合同对于诚实信用的要求也远远大于其他合同,保险合同应遵循“最大诚信原则”。
一、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的由来及其含义最大诚信原则最早起源于海上保险,该原则在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中得到了确立。
该法第17条规定“海上保险是建立在最大诚信原则基础之上的合同,如果任何一方不遵守这一原则,他方可以宣告合同无效。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英国法律非常强调最大诚信原则的地位,它认为最大诚信是海上保险合同建立的基础,同时这一原则对保险合同双方均有同等效力,要求双方严格遵守,一切违反这一原则的行为将导致保险合同无效。
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之所以被称为“最大”,就在于它比一般诚信原则更加严格,要求更高。
因此,最大诚信原则离不开它的严厉性,只有那些比一般诚信原则更为严厉的义务和做法,才是最大诚信原则的产物。
二、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的基本功能(一)有助于当事人切实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最大诚信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主观上不能有损人利己的心理,并且要以应有的注意程度设身处地为他人的利益着想,防止损害他人利益。
对于超额保险,如被保险人不存在恶意,保险人应按照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根据损失程度予以补偿,不得随意主张合同无效;要忠于事实真相,遵守公平交易的商业准则,践行诺言、一诺千金,以实现相对人的利益。
最大诚信原则追求公平合理的利益结果,合同当事人通过一切合同行为所追求和达到的互利公道状况,当事人不得通过欺诈手段获取利益。
如对于重复保险不得取得双重补偿,对于超额保险应按照实际价值予以补偿。
(二)有助于平衡保险当事人间的各种利益冲突因为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不同的交易动机、交易基础和交易目标,加之保险活动的复杂性、专业性以及保险活动主体判断能力、预见能力的局限性,当事人在交易中往往不能详尽、周全地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纠纷的发生也就因此不可避免。
如保险合同专业术语的理解、条款的适用、合同违约、合同履约、合同责任等种种冲突与纠纷,若不及时化解,将直接影响到双方当事人的财产、权利享有及对整个市场的信赖感与安全感,进而影响到某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保险业发展。
每逢此法律真空地带,保险法的最大诚信原则就能起到平息争议、补充漏洞的作用。
(三)有助于弥补保险立法的缺陷与不足一方面,在法律规定不明或者没有规定时,阐明法律意旨,对法律进行漏洞补充;另一方面,在法律规定不符合法律目的,其适用有违正义时,避免机械地适用法律,而追求实现个案正义。
通过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使法官获得一纸“委任状”,诚实信用原则成为克服成文法局限的重要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最大诚信原则对保险合同的内容之履行的评价,仅具有补充、解释和调节的作用,不能代替保险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
三、我国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的立法不足及其完善从立法来看,我国《保险法》在经历一系列演变后最终确立了最大诚信原则,并对最大诚信原则的内容作了规定,其中告知义务、说明义务和通知义务皆为最大诚信原则的重要内容,但是这些义务的规定都有不足之处,亟待完善。
(一)我国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的立法不足(1)告知义务存在的问题我国保险法仅将投保人规定为告知义务人,但在保险实践中,被保险人和投保人可能不是同一人,而且投保人经常通过保险经纪人与保险人签订合同。
通常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之实际情况及其危险程度或自身健康情况了解得最为透彻,或者说被保险人获取有关保险标的危险状况的资料的成本最低,由其承担如实告知义务,告知承保人有关风险资料比承保人自己发现更为经济有效。
从告知范围来看,我国《保险法》将告知义务的范围限定为“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提高保险费率”的事实,这种对保险人没有限定的规定实际上可能使告知义务的范围无限扩大,违背最大诚信原则的初衷。
从告知方式来看,我国没有明确规定告知义务的履行方式。
通常情况下,由保险人提出一定格式的询问表,将投保人应告知之事项列于表中,由投保人填写。
投保人除了依表上所问如实告知外,不负其他告知义务。
当然,投保人除了以书面方式告知外,也可以口头方式履行其如实告知义务。
从保护投保人的角度出发,对于一些重要的事项,还是以书面告知为好,因为如果一旦发生纠纷,投保人主张对所询问的事项已口头告知,难以举证。
(2)说明义务存在的问题按照我国保险法规定,保险人是当然的说明义务人,而没有明确规定保险代理人以及保险业务员具有说明义务。
保险代理人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向保险人收取代理手续费,并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其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或个人。
显然,保险代理人和保险人之间存在代理关系,适用民法代理制度,保险代理人的行为产生的后果由保险人承担,所以,保险代理人应负说明义务。
保险业务员一般指受保险人或保险代理人委托,从事保险招揽业务,并由保险公司或保险代理人支付佣金的个人。
由于其受保险公司的委托,与之形成法律上的委托关系,并且获取佣金,又与保险人或保险代理人形成事实上的利害关系。
此种关系容易使投保人相信其代表保险公司,所以,保险业务员亦负有说明义务,如其违反该义务,保险公司应对其业务活动承担不利后果。
(3)通知义务存在的问题我国保险法仅规定财产保险的被保险人负通知义务,范围太狭窄。
实践中,不只是财产保险的保险标的存在危险增加的可能,人身保险中危险增加的情况同样也是客观存在的。
从通知范围来看,我国对通知范围的规定较为宽泛。
(4)没有规定弃权和禁止反言我国《保险法》对保险人未明确规定弃权和禁止反言的义务,有关弃权的内容仅仅在第五十四条规定了“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并且其真实年龄不符合合同约定的年龄限制的,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并在扣除手续费后,向投保人退还保险费,但是自合同成立之日起逾二年的除外”。
另外,我国保险法关于保险人订约说明义务的规定或多或少地摄取了弃权和禁止反言的部分内涵,即保险人应对保险合同的有关条款作出说明,若未作说明(即视为弃权),即使保险合同中明确记载有该条款,保险人也不能据此主张权利(即禁止反言)。
但这种立法并没有真正达到平衡双方当事人利益的目的,与最大诚信原则原意不符。
(二)我国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立法的完善根据我国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立法规定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以完善:1、完善告知义务规定(1)增加告知义务人。
应增加被保险人和保险经纪人为告知义务人。
被保险人不是保险合同的当事人,但其财产或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保险合同是否生效对其具有重大影响。
根据权利义务一致的原则,被保险人应承担如实告知义务。
保险经纪人是基于投保人的利益,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中介服务,并依法收取佣金的单位。
保险经纪人为投保人办理投保手续,此时的保险经纪人实际上是投保人的代理人。
根据民法中有关代理制度的原理,代理人应该按委托人的指示将有关事项告知相对人,因此,保险经纪人作为投保人的代理人,应该承担告知义务,应按投保人的指示将有关保险标的危险状况的事实告知保险人。
(2)缩小告知义务的范围。
可以借鉴“合理的保险人”的概念。
所谓“合理的保险人”就是对重要事实的判断不是仅从其一方的利益出发去判断,而是从整个行业一般的知识水平、习惯做法和过去经验出发,看大多数的保险人会怎样做,是接受承保还是拒绝承保,或者会给予怎样的保险费率的保险人。
2、完善说明义务完善说明义务主要是:(1)增加保险代理人和保险业务员为说明义务人。
(2)明确说明义务的履行标准。
在实务中,各个投保人的智力因素、知识水平、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如果保险人的说明要让个案中的每一个投保人理解,就会使得说明义务的标准不一,加重保险人的负担,可能诱发投保人的道德危险。
因此,从最大诚信原则出发,考虑到说明义务的立法目的,为平衡保险人与投保人的利益,应适用客观说中的一般标准和个别标准相结合的标准,即以通常情况下具有一般常识的人对保险合同条款的理解为标准。
如果保险人的说明能够让一般知识的人了解合同条款的真实含义,就认为保险人已履行了说明义务。
对于特定投保人的特殊个体状况,保险人若明知或应知特定相对人的认识水平或理解能力低于一般人,则需以更大的勤勉予以解释和说明。
3、完善通知义务完善通知义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增加通知义务人。
依最大诚信原则,危险增加的通知义务应扩大到人身保险的被保险人。
根据最大诚信原则的善意和公平原理,投保人应该负有通知义务。
当然,对于同一危险的增加,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所知情况相同的,任何一人履行通知义务即可,不必重复通知。
(2)限定通知范围。
我国保险法应设一个理性的、具有常识的普通人的客观标准以限定通知的范围。
4、确立弃权和禁反言制度保险法中的保险人弃权和禁反言的适用,一方面是帮助投保人被保险人避免因违反最大诚信原则而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的一种有效方法,平衡因大量采用格式条款而具有附和合同性质的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可以促使保险人在保险合同的订立、履行过程中积极的核保、理赔,有利于树立保险业诚信的形象,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刘根,刘旻生.禁反言在保险业中的理解与运用[J].金融与经济,2006,4。
[2]郑强.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价值研究[J].中国法学,1999,(4) .[3]杨帆、段湘林.论保险失信现象及其对策[J].保险研究,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