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制度方案篇一:医患沟通治理制度医患沟通治理制度伴随着卫生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广大患者维权意识的显著增强,患者对医疗效劳质量的要求日趋提高,因此增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既能提高患者对疾病诊疗全进程及其风险性的熟悉,减少医患之间因医疗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同时又能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医疗效劳质量。
为适应新形势,爱惜患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保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医疗平安,化解医患矛盾,从更深层次上稳步提高医疗质量,特定制医患如下沟通制度:一、医患沟通的时刻一、院前沟通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应依照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魄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在门诊医治,对符合入院指征的可收入院医治。
在此期间门诊医师应与患者沟通,征求患者的意见,争取患者对各类医疗处置的明白得。
必要时,应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病志上。
二、入院时沟通病房接诊医师在接收患者入院时,应在第一次病程记录完成时即与患者家眷进行疾病沟通,平诊患者的第一次病程记录,应予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入院后,责任医师依照疾病严峻程度、综合客观检查对疾病作出诊断,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与患者或患者家眷进行正式沟通。
3、入院3天内沟通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3天内必需与患者进行正式沟通。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眷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形、要紧医治方法和下一步医治方案等,同时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
4、住院期间沟通内容包括患者病情转变时的随时沟通;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前的沟通;变更医治方案时的沟通;珍贵药品利用前的沟通;发生欠费且阻碍患者医治时的沟通;急、危、重症患者随疾病的转归的及时沟通;术前沟通;术中改变术式沟通;麻醉前沟通(应由麻醉师完成);输血前沟通和医保目录之外的诊疗项目或药品前的沟通等。
关于术前的沟通,应明确术前诊断、诊断的依据、是不是为手术适应症、手术时刻、术式、手术人员和手术常见并发症等情形,并明确告之手术风险及术中病情转变的预防方法。
关于麻醉前的沟通,应明确拟采纳的麻醉方式、麻醉风险、预防方法和必要时视手术临时需要变更麻醉方式等内容,同时应征得患者本人或家眷的同意并签字确认。
关于输血前的沟通,就明确交代输血的适应症及必要性和发生的并发症。
五、出院时沟通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眷明确说明患者在院时的诊疗情形、出院医嘱及出院后注意事项和是不是按期随诊等内容。
二、医患沟通的内容一、诊疗方案的沟通(1)既往史、现病史;(2)体魄检查;(3)辅助检查;(4)初步诊断、确信诊断;(5)诊断依据;(6)辨别诊断;(7)拟行医治方案,可提供2种以上医治方案,并说明利弊以供选择;(8)初期预后判定等。
二、诊疗进程的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眷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形、要紧医治方法、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及愈后某些医治可能引发的严峻后果、药物不良反映、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方法、医疗药费情形等,并听取患者或家眷的意见和建议,回答患者或家眷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和家眷对疾病医治的信心。
医护人员要增强对目前医学技术局限性、风险性的了解、有的放矢的介绍给患者或家眷,使患者和家眷心中有数,从而争取他们的明白得、支持和配合,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3、机体状态综合评估依照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遗传因素、所患者疾病严峻程度和是不是患多种疾病等情形,对患者机体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推断疾病转归及预后。
三、沟通方式及地址患者住院期间,责任医师和分管护士必需对病人的诊断情形、要紧医治手腕、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某些医治可能引发的严峻后果、药物不良反映、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方法、医疗费用等情形进行常常性的沟通,并将沟通内容记载在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上。
一、床旁沟通第一次沟通是在责任医师接诊患者查房终止后,及时将病情、初步诊断、医治方案、进一步诊查方案等与患者或家眷进行沟通交流,并将沟通情形记录在第一次病程录上。
护士在患者入院12小时,应向患者介绍医院及科室概况和住院须知,并安慰患者卧床休息,并把沟通内容记在护理记录上。
沟通地址设在患者床旁或医护人员办公室。
二、分级沟通沟通时要注意沟通内容的层次性。
要依照患者病情的轻重,复杂程度和预后的好差,由不同级别的医护人员沟通。
同时要依照患者或亲属的文化程度及要求不同,采取不同方式沟通。
如已经发生或发生纠纷的苗头,要重点沟通。
关于一般疾病患者,应由责任医师在查房时,将患者病情、预后、医治方案等详细情形,与患者或家眷进行沟通;关于疑难、危重患者,由患者所在的医疗小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责任护士)一起与家眷进行正式沟通;对医治风险较大、医治成效不佳及考虑预后不良的患者,应由医疗组长提出,科主任主持召开全科会诊,由医疗组长、科主任一起与患者沟通,并将会诊意见及下一步医治方案向患者或家眷说明,征得患者或家眷同意,在沟通记录中请患者或家眷签字确认。
在必要时可将患者病情上报医务科,由医疗行政人员组织有关人员与患者或家眷进行沟通,请律师见证签定医疗协议书。
3、集中沟通对带有共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疾病等,由科主任、护士长、责任医师、护士等一起召集病区患者及家眷会议,集中进行沟通,介绍该病发生、进展、疗程、预后、预防及诊治进程中可能显现的辅助情形等,回答病人及家眷的提问。
每一个病房每一个月至少组织1次集中沟通的会议,并记录在科室会议记录本上。
沟通地址可设在医护人员办公室或示教室。
4、出院访视沟通对已出院的患者,医护人员采取访视或登门的方式进行沟通,并在出院患者记录本中做好记录。
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恢复情形和对出院后用药、休息等情形的康复指导。
延伸的关切效劳,有利于增进患者对医护人员情感的交流,也有利于培育医院的患诚患者。
临床各科室必需对本科出院病人进行1—2次的或家庭访视,并成立出院病人访问记录本,及时记录。
四、医患沟通的方式一、沟通方式(1)预防为主的沟通:在医疗活动中,如发觉可能显现纠纷苗头的病人,应当即将其作为重点沟通对象,针对性的进行沟通。
还应在早交班时将值班中发觉的可能显现问题的患者和事件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交班,使下一班医护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做好沟通与交流工作。
(2)变换沟通者:如责任医师与患者或家眷沟通有困难或有障碍时,应另换其他医务人员或上级医师、科主任与其进行沟通。
(3)书面沟通:对丧失语言能力或需进行某些特殊检查、医治、重大手术的患者,患者或家眷不配合或不睬解医疗行为的、或一些特殊患者,应当采纳书面形式进行沟通。
(4)集体沟通:当下级医生对某种疾病的说明不肯按时,应当先请示上级医师或与上级医师一同集体沟通。
(5)和谐统一后沟通:诊断不明或疾病病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与医之间,医与护之间,护与护要彼此讨论,统一熟悉后由上级医师对家眷进行说明,幸免使病人和家眷产生不信任和疑虑的心理。
(6)实物对照讲解沟通:医护人员能够利用人体解剖图谱或实物标本对照讲解沟通,增加患者或家眷的感官熟悉,便于患者或家眷对诊疗进程的明白得与支持。
二、沟通技术与患者或家眷沟通时应表现尊重对方,耐心倾听对方的倾诉,同情患者的病情,愿为患者奉献爱心的姿态并本着诚信的原那么,坚持做到以下几点:(1)一个技术:多听病人或家眷说几句,尽可能让病人和家眷宣泄和倾诉,对患者的病情尽可能作出准确说明。
(2)二个把握:把握病情检查结果和医治情形;把握患者医疗费用情形及患者、家眷的社会意理状况。
(3)三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沟通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映,学会自我操纵。
(4)四个幸免:幸免利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语调、语句;幸免压抑对方情绪、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幸免过量利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辞汇;幸免强求对方当即同意医生的意见和事实。
五、沟通记录格式及要求每次沟通都应在病历中有详细的沟通记录、沟通记录在查房记录或病程记录后。
记录的内容有详细的时刻、地址,参加的医护人员及患者或家眷姓名,和沟通的实际内容、沟通结果,在记录的结尾处应要求患者或家眷签署意见并签名,最后由参加沟通的医护人员签名。
每一份病历中必需有4次以上有实质内容的沟通记录。
六、评判一、医患沟通做为病程记录中常规项目,纳入医院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并独立做为质控点。
二、设立医患沟通单项奖。
3、因没有按要求进行医患沟通或医患沟通不妥引发医疗纠纷,从重惩罚。
七、本规定由医院医疗质量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医务科)负责说明。
篇二:医院医患沟通制度医院医患沟通制度一、医患沟通的内容(一)医疗、护理、保健、急救、门诊、后勤等各个部门在医患沟通进程中,医护人员要紧应向病人及家眷介绍所患疾病的诊断情形、要紧医治手腕、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病情的转归及其预后,某些医治可能引发的严峻后果、药物不良反映、手术方式、手术的并发症及防范方法,医药费用清单等内容。
并听取病人及其家眷的意见和建议,回答其所要了解的问题。
(二)“医患沟通”的三个层面1.是一般疾病患者,由主管医生在床旁查房时就将病情、预后、医治方案、详细地与患者或家眷进行沟通。
2.是疑难、危重病人,由病人的主管医生、主治医师(包括科主任)和责任护士(包括护士长)直接与患者和家眷进行正式沟通。
3.是带有共性的多发病、常见病,由护士长及相关医生、护士一路召集病人或家眷开会,集中进行沟通。
二、医患沟通的要紧形式和要求1.床旁第一次沟通:一样疾病,要求主管医师查房终止时,及时将病情、初步诊断、医治方案,和进一步诊治检查方案等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护士在病人入院12小时内要介绍医院及科室概况、住院须知,并安慰病人卧床休息,并把沟通内容记在护理记录上。
2.住院期间沟通:在病人住院期间,要求:主管医生和分管护士必需对病人所患疾病的诊断情形、要紧医治手腕、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某些医治可能引发的严峻后果、药物不良反映、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方法及费用等内容进行常常性的沟通,并将沟通内容记载在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上。
第一次沟通记录应在第一次病程跋文录(记录方式附后),以后每周不得少于一次沟通记录。
3.集中沟通:对带有共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疾病等,由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护士等一路召集病区病人及家眷,集中进行该病发生、进展、疗程、预后、预防及诊治进程中可能显现的情形等进行沟通,回答病人及家眷的提问。
至少每一个月一次,并记录在工休座谈记录本上。
4.出院防视沟通:对已出院的病人,医护人员采取访视或登门造访的方式进行沟通,并作好记录在出院访视记录中。
三、医患沟通的技术与方式(一)大体要求尊重、诚信、同情、耐心1.一个技术倾听——请多听病人或家眷说几句,介绍(说明)——请多向病人或家眷说几句,2.二个把握把握病情、医治情形和检查结果;把握医疗费用的利用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