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牙合学》教学大纲

《牙合学》教学大纲

《牙合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Gnathology
总学时:16 讲授学时:16
学分:1
先修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牙体牙髓病学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
开课单位:医学院
一、课程简介
《牙合学》是一门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学科。

它是以咬合为中心阐述咀嚼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形态、功能、功能异常和临床应用等;也是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等临床学科的生物学基础之一。

牙合学理论是口腔医务工作者处理咬合的准则和依据。

国外牙合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从生理到病理,从基础到临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学科。

是口腔医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牙合(3学时)
教学内容:
1.1牙合与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的关系
1.2牙合的接触特征
1.3牙合的分类
1.4牙合紊乱
1.5牙合的检查
教学要求:
1. 掌握咬合与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的关系。

2. 掌握颞下颌关节与咀嚼肌的关系。

3. 了解咀嚼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

4. 掌握静态咬合接触特征。

5. 掌握形态学分类及临床分类。

6. 了解功能分类。

7. 理解检查项目及检查方法。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二章颞下颌关节及其生物力学(1学时)教学内容:
2.1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运动及其生物力学
2.2颞下颌关节软骨
2.3颞下颌关节盘、盘后组织及其生物力学
2.4颞下颌关节囊、关节韧带及其生物力学
2.5颞下颌关节的改建
教学要求:
1. 掌握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运动及其生物力学。

2. 理解关节软骨的结构、成分和代谢。

3. 理解关节盘的形态、组成和结构。

4. 理解关节盘后组织的结构与生物力学。

5. 掌握关节硬、软组织的改建。

6. 了解颞下颌关节的形态改变和关节退行性变。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三章咀嚼肌(1学时)
教学内容:
3.1咀嚼肌的功能特点
3.2牙合、颅面形态与咀嚼肌
3.3咀嚼肌的肌电特征及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教学要求:
1. 了解咀嚼肌纤维构成与分布。

2. 了解咀嚼肌的收缩特性及神经反射。

3. 理解牙合、颅面形态对咀嚼肌的作用。

4. 理解咀嚼肌对牙合、颅面形态的作用。

5. 了解肌电原理及其信号处理。

6. 掌握肌电图检查的方法、检查内容及正常范围。

7. 了解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四章颌位与下颌运动(4学时)教学内容:
4.1颌位
4.2下颌运动的神经控制
4.3下颌运动的测量分析
4.4牙合架
教学要求:
1. 掌握后退接触位与铰链运动。

2. 掌握下颌姿势位与最小电位颌位。

3. 掌握牙尖交错位与肌接触位。

4. 了解下颌运动的三维描述与测量。

5. 了解下颌运动分析常用的标志点和观测角度。

6. 了解髁突运动轨迹、磨牙运动轨迹。

7. 掌握切点运动轨迹。

8. 掌握牙合架的分类及选用牙合架。

9. 理解面弓及颌位转移技术。

10. 了解牙合架主要构造的功能意义。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五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2学时)教学内容:
5.1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
5.2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表现
5.3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检查及分类诊断
5.4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
教学要求:
1. 了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

2. 掌握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表现。

3. 理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检查及分类诊断。

4. 理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六章磨牙症(1学时)
教学内容:
6.1磨牙症的病因
6.2磨牙症的临床表现及危害性
6.3磨牙症的诊断及治疗
教学要求:
1. 了解磨牙症的病因。

2. 掌握磨牙症的临床表现及危害性。

3. 了解磨牙症的诊断及治疗。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七章咬合治疗(2学时)
教学内容:
7.1咬合板治疗
7.2天然牙列的调牙合
教学要求:
1. 掌握咬合板的作用及其机制。

2. 掌握咬合板的类型及适应证。

3. 了解咬合板治疗应该考虑的问题。

4. 了解调牙合的适应证、目的、步骤。

5. 掌握早接触和牙合干扰的调改方法。

6. 理解调牙合的注意事项。

授课方式:
讲授、自学
第八章临床治疗中的牙合学问题(2学时)教学内容:
8.1牙体、牙髓治疗中的牙合学问题
8.2牙周治疗中的牙合学问题
8.3修复治疗中的牙合学问题
8.4正畸治疗中的牙合学问题
8.5口腔颌面外科治疗中的牙合学问题
教学要求:
1. 了解牙体、牙髓治疗中的牙合学问题。

2. 了解牙周治疗中的牙合学问题。

3. 掌握修复治疗中的牙合学问题。

4. 了解正畸治疗中的牙合学问题。

5. 了解口腔颌面外科治疗中的牙合学问题。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根据作业、课堂出勤和期末考试进行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其中作业和出勤各占10%。

2.期末考核:占总成绩80%,闭卷考试按百分制记录。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材:
1.易新竹主编.《牙合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二)主要参考书:
1.皮昕主编.《口腔解剖生理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韩科主编.《牙合学理论与临床实践》.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