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模)(附答案详解)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模)(附答案详解)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模)1.首先用实验测定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A. 托里拆利B. 阿基米德C. 帕斯卡D. 牛顿2.下列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 密度计B. 液位计C. 吸尘器D. 抽水机3.影响某导体电流大小的物理量是()A. 电荷量B. 通电时间C. 质量D. 电压4.一包医用口罩(10只装)的质量约为()A. 0.03千克B. 3千克C. 30千克D. 300千克5.以下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A. 载重卡车有很多车轮B. 书包背带较宽C. 针尖做得很尖锐D. 铁轨铺在枕木上6.有一轻质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内盛有10牛重的水。

若将重为5牛的物块浸入水中(水不溢出),物块受到的浮力为3牛,则放入物块后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A. 一定为10牛B. 一定为15牛C. 可能为12牛D. 可能为13牛7.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等的甲、乙导体串联在电路中,若甲导体两端的电压大于乙导体两端的电压,则关于甲、乙的横截面积S甲、S乙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S甲一定小于S乙B. S甲可能等于S乙C. S甲一定大于S乙D. S甲可能小于S乙8.两个相同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两容器中分别盛有体积相等的不同液体甲、乙。

若将两个质量相等的物块A、B浸入液体中,物块漂浮于液面,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B. 液体的质量m甲<m乙C.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D.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F乙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开关S从闭合到断开时,变大的是()A. 电压表V的示数B. 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乘积C. 电流表A的示数D. 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10.如图所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心长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

现沿竖直方向截取相同体积,并将截取部分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方,若甲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则()A. p甲一定大于p乙B. p甲可能等于p乙C. p甲一定小于p乙D. p甲可能小于p乙11.上海地区家用照明电路的电压为______ 伏。

电视机与电冰箱是______ 连接的(选填“串联”或“并联”),当家中开启的用电器增加时,电路中的______ 变大(选填“总电压”、“总电阻”或“总电流”)。

12.压强是表示______ 的物理量。

某初中生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3×104帕,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约为______ 牛,当他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3.质量为1.8千克的实心冰块,其体积为______ 米 3,若冰块完全熔化成水,则水的质量为______ 千克,水的体积为______ 米 3。

(ρ水=1×103千克/米 3、ρ冰=0.9×103千克/米 3)14.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3伏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3安,10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______库,导体的电阻为______欧。

若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改变为6伏时,其电阻为______欧。

15.如图所示,重10牛的物块A用细线悬挂着浸没于水中。

若细线对物块A的拉力为6牛,则物块A所受的浮力为______ 牛,方向______ ;随着物体A浸入水中的深度变大,它所受的浮力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电流表A的示数______ ,电压表V1的示数______ ,电压表V示数和电压表V1示数的差值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______ 。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7.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R2的阻值均为R0。

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电压表示数为U0。

一段时间后,仅有一个电表示数变小。

若电路中仅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电阻R1、R2上。

请根据相关信息写出此时两电表示数及相对应的故障:______ 。

18.在“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______ ;如图所示,用电子天平测质量,测量前,将量筒置于电子天平的中央,完成电子天平的“______ ”操作。

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电路连接时,电流从电流表______ 接线柱流入;实验数据记录完成后,断开开关,拆除电路,______ 实验器材。

19.如图1所示仪器是______ ,为了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方向的关系,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______ ,观察并记录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

如图2所示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此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物体受到的浮力与______ 的关系,实验过程中V2−V1表明了______ 。

20.在“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关系”实验中,某小组同学测量了A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并根据实验结果绘制U−I图线,如图所示。

序号电压(V)电流(A)1 1.60.162 2.50.243 3.00.30①小明认为“绘制U−I图线只需要一组电压和电流值,这组数据在U−I图中对应的点和原点连成直线,就是该导体的U−I图线”。

你是否赞同小明的观点,理由是:______ 。

②在绘制U−I图线时,小红想:“为什么实验获得的三组数据对应的三个点要用直线连接,而不是曲线呢?”解决小红疑惑的方法是______ 。

③该小组同学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到:“十九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由于缺少资料,并且没有稳定的电源,也没有较精确的测量电流强度的仪器,致使探索电流规律的工作十分艰难。

期间欧姆自己设计电流扭秤,经历了不少坎坷,但他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终于获得成功。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______ 。

21.在如图所示中,重为2牛的物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该物块对地面的压力。

22.在如图所示中,将电源、电流表、小灯L2三个元件符号填入电路空缺处。

要求:①小灯L1与L2并联;②电流表测小灯L1支路电流;③开关S只控制L2。

2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以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

补上后要求: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24.体积为2×10−4米 3的物块浸没在水中,求物块所受浮力F浮的大小。

25.在如图(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5Ω,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2A”字样,电流表表盘如图(b)所示。

闭合开关S,通过R1的电流为1.8A。

①求电源电压U。

②在电路各元件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移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求滑动变阻器R2的最小阻值。

26.在如图(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伏且不变。

闭合开关S,电流表的示数为1安,电压表示数如图(b)所示。

①求电阻R1的阻值。

②求此时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

③在电路各元件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流表示数的最大变化范围为0.3安~1.2安,请判断滑动变阻器的规格:“______ 欧,______ 安”。

(写出计算过程)27.如图所示,盛满水的薄壁轻质柱形容器甲与实心柱体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底面积分别为S、2S,水的质量为m。

①若容器甲中水的深度为0.2米,求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p水。

②若柱体乙的质量为2m,求柱体乙对地面的压强p乙。

③现有物块A、B、C,其密度、体积如下表所示。

小华选择其中一个先后放入容器甲的水中(物块浸没在水中)、柱体乙的上部,使容器甲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小于柱体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且容器甲对地面的压强最大。

请写出选择的物块并说明理由,计算出容器甲对地面的压强最大值p甲大。

物块密度体积A 1.8ρ水0.5VB 1.2ρ水0.6VC 2.5ρ水2V28.小华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现有器材:电源((两节新干电池),待测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滑动变阻器两个(A标有“10Ω2A”字样,B标有“20Ω1A”字样),以及导线若干。

①请为小华设计正确的实验电路图。

②根据实验电路图,以笔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图。

③若小华规范实验,开关闭合时,电流表示数如图2(a)所示。

他将滑片移至滑动变阻器的中点附近,电流表的指针在图(a)位置基础上偏转了5小格。

(a)根据相关信息,计算并判断小华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规格。

______ (需要写出计算过程)。

(b)小华继续实验,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另一端,电流表示数如图(b)所示。

计算待测电阻的阻值为______ 欧。

(计算最后一组数据,精确到0.1欧)29.某小组同学用图所示装置,研究实心物块漂浮在水面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及台秤的示数变化情况。

他们选用了不同密度、不同体积的物块浸入水中,待物体静止后,利用仪器测出了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以及台秤的示数F,并把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物块的密度ρ(kg/m3)物块的体积V(×10−4m3)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Pa)台秤的示数F(N)10.4×103 3.02600 4.620.4×103 4.02800 5.030.6×103 1.02300 4.040.6×103 2.02600 4.650.6×103 3.02900 5.260.6×103 4.53000 5.470.8×103 2.02800 5.080.8×103 3.03000 5.490.8×103 5.03000 5.4 100.8×103 5.53000 5.4①观察实验序号1与2(或3与4与5与6或7与8)中p与V的数据,可得初步结论: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物块漂浮在同一容器的水中,______ 。

②观察实验序号1与5与8(或4与7)中F与ρ的数据,可得初步结论:实心物块漂浮在在同一容器的水中,______ 。

③进一步分析实验序号1与4(或2与7)中p与V的数据,可知:当______ 相同时,F相同,p也相同。

④小明发现实验序号9与10数据,发现不符合上述结论,请判断可能存在原因,并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写出推导过程:______ 。

⑤若选用密度为0.7×103kg/m3、体积为3×10−4m3的物块放入上述容器中,可推断:p为______ Pa,F为______ N。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解:托里拆利完成了托里拆利实验,第一个准确测量了大气压的值。

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根据对初中物理中几位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认识做出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