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昆山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规划

昆山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规划

昆山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规划
二、公共交通
1、城市轨道
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引导土地集约开发的作用,与空间布局相结合,形成“十字”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

(1)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由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西延线的花桥行政中心站引出,沿绿地大道向西穿过东城大道后向北经沪宁城际铁路花桥站,沿夏驾河和东城大道之间廊道向北至东部副中心,沿前进路向西经旧城区、西部副中心至沪宁城际铁路阳澄湖站,接苏州市域轨道S1线,线路总长31.5公里,建议站距
1.2-1.5公里,共约设24个站点。

在环城西路以西、沪宁铁路南侧设置轨道交通车辆段,用地规模约29公顷;在夏驾河西侧、三巷路以南,设置轨道交通停车场,用地规模约10公顷。

(2)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由张浦副中心沿银河路经京沪高速铁路新昆山站、沪宁铁路昆山站,沿北门路穿旧城区向北至萧林路,沿萧林路向东至青阳路,沿青阳路向北至迎宾路,沿迎宾路向东至太仓,线路总长24.2公里,建议站距1.2-1.5公里,共约设19个站点。

在迎宾路北侧、金鸡河西侧设置轨道交通车辆段,用地规模约24公顷。

与上海、苏州城市轨道交通制式衔接,采用常规轮轨制轻轨,铺设方式建议以地下为主、高架为辅。

2、快速公交(BRT
分为过渡性快速公交和常规快速公交两类快速公交线路。

在客流规模未达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门槛之前,沿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置过渡性快速公交线路,满足公交出行需求,为城市轨道交通培育客流。

在轨道交通线路覆盖范围之外的城市次级客流走廊内设置常规快速公交:
(1)快速公交B1线:由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青阳路站(前进路与青阳路交叉口处)引出,沿青阳路向南至张浦,线路长度10.9公里,建议站距1公里左右,共设11个站。

在青阳路西侧、城北路南侧设置快速公交停保场,用地规模约2.1公顷。

(2)快速公交B2线:由中华园路与苇城路交叉口引出,沿中华园路向东经京沪高速铁路新昆山站,至沪宁城际铁路花桥站,沿金阳路向东至沿沪大道,沿沿沪大道向南至花桥,线路总长22.9公里,建议站距1公里左右,共设23个站。

(3)快速公交B3线:由萧林路和北门路交叉口引出,沿萧林路向西至苇城路,沿苇城路向南跨沪宁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后沿南星渎路至元丰路,沿元丰路向东至张浦,沿绿地大道向东至陆家,线路总长30.3公里,建议站距
1公里左右,共设30个站。

在古城路西侧、元丰路南侧设置快速公交停保场,用地规模约3.5公顷,为快速公交B2线、B3线提供服务。

预控陆家至千灯、沿苇城路向北至巴城的快速公交走廊。

3、常规公交
采用差异化布设模式完善常规公交网络,强化与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的衔接,为其提供喂给客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未覆盖区域的补充,探索
公交进小区的运行模式,方便居民公交出行。

沿常规公交干线设公交专用道系统,优先保障公交路权。

常规公交车辆拥有水平达到15标台/万人,共需约5000标准车,鼓励采用电动车辆等绿色交通工具。

轨道交通走廊区域采用穿越接驳式布局模式,轨道交通线路末端站点周边地区采用放射式布局模式,扩大轨道交通的服务范围,提升公共交通体系的网络效应;非轨道交通走廊区域,结合空间布局方案,采用“双环+单心放射”的常规公交线网布局模式。

常规公交停保场的选址与常规公交线路布局相结合,同时考虑道路条件、周边用地等因素的限制,在城市外围地区落实。

每处停保场规模按15000—30000m2
控制。

4、出租车
遵循总量控制、提高档次、规范管理的原则,以企业经营模式为出租车主要发展方向;适度保留个体经营模式,通过行业协会加强对个体经营者的管理。

5、公交优先发展策略
(1)理念宣传推动公交优先
加大公交优先宣传力度,使公交优先理念深入人心。

(2)分区调控强化公交优先
按照交通分区要求,限制公交优先发展区内的小汽车使用,营造良好的公交运行环境。

(3)设施保障落实公交优先
通过保障公交专有路权与交叉口优先通行权、优化换乘等措施落实公交优先基
础设施建设,部分线路采用公交专用道-快速公交-轨道交通的过渡建设模式,推动公交优先发展。

(4)智能交通提升公交优先
应用高科技手段,推进智能交通系统(ITS)建设,全面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5)资金投入保障公交优先
落实对公共交通的资金投入,适度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保障公共交通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