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介绍
地形地貌
• 海拔最高点:四峰山(485.8m) • 海拔最低点:梁子门(11.7m)
•
四峰山
地形:北部及东部为长江冲积
阶地;东南部为丘陵地貌;西 北西南为岗状平原,岗丘标高
多在90m左右;中部梁子湖、鸭
儿湖、三山湖、洋澜湖横贯鄂 州腹地,形成了滞水冲湖积平
原
梁子门
地形地貌
• 莲花山: •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 主要景点: • 碑林:藏碑万余块,为世界之 最 • 元明塔:有江南第一塔美誉
年轻人几乎完全不知此民俗
特有乐器:梆子
风俗饮食
• 泽林旱龙舟
•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承两千余年 • 泽林镇上兴隆寺中,屈原塑像 与四大天王塑像并列 • 每年端午,均扎布龙舟,全村 选十人,以屈原塑像在前,指 引龙舟巡游全镇。所到之处,
家家烧艾叶,供果品,放鞭炮
,表达敬意
风俗饮食
• 泽林旱龙舟 • 小孩要从龙舟下钻过,以求来 年平平安安,无病无灾
腐败严重,污染严重,加之国
际大环境影响,濒临破产,政 府注资努力转型。
行政经济
•
没落的矿产:
• 程潮铁矿:矿藏濒临枯竭,污
染严重。如泽林镇,从前“运 出来的矿渣都有好多黑的,全
是铁矿石,工厂嫌麻烦,我们
小孩捡了可以卖钱”,如今很 少有年轻人见过。许多丘陵被
挖空,地陷频发。矿区开采地
临近武九线,地陷严重威胁武 九线安全。
地形地貌
西山:
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主要景点: 吴王避暑宫:孙权避暑之地
避暑宫“以武而昌”匾
古灵泉寺:佛教“净土宗”发源地 松风阁:黄庭坚命名,赋有《松风 阁诗帖》
地形地貌
• 梁子湖: •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 梁子湖为湖北省第二大湖,地
跨武汉、鄂州、黄石三市,是
全国十大名湖之一,武昌鱼的 母亲湖。梁子湖螃蟹远销香港
• 纸扎花圈紧随柏树枝、牌位、灵柩之后,花圈由亲人赠
送的越多越好,由死者小辈在后抬举 • 出殡时家族一小辈需在前以柏树粗树枝引路,以示死者
高尚风骨
风俗饮食
• 下葬后所有花圈与花棺一起焚毁,内棺下葬 • 头七后仍需进行法事直到七七。灵堂四面分别放上画有
描绘十八层地狱和天堂景象的木板,中间为死者牌位,
”、“鱼米之乡”等称号。
行政经济
• 人口:110.18万人
• 民族:25个少数民族,以土家族居
多 • 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伊
斯兰教,以佛教及基督教为主
• 经济:2014年,鄂州市完成生产总 值686.64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达到22763元,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692此类绘画技艺的人越来越少
• 七年挽联规矩已无人遵守,大多仅贴三色,甚至白、红两色
风俗饮食
• 东坡饼 • 相传为苏东坡尝过后命名 • 油炸食品,加糖食用
• 以鄂州西山古灵泉寺东坡饼最
为出名。取寺内天然泉水做成 。上世纪50年代曾献给毛主席
,得到国务院来函感谢。
风俗饮食
• 武昌鱼 • 鄂州梁子湖最为正宗 • 毛主席曾说“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子锣的存在。旱龙舟因经费不足,不再年年举办,仅在经费充足时举 行。
风俗饮食
• 雕花剪纸: • 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直到90年代,鄂州农村仍家家
户户备有一本“花样子”,供
家中妇女绣花、做鞋、纳鞋底 时参考花纹
• 与北方剪纸不同,鄂州雕花剪
纸图案以刀刻出花纹 • 目前健在的成熟老艺人仅存5位
鄂
鱼米之乡
州
铜镜古城
壹 贰 叁 肆 伍
行政经济 地形地貌 历史 变 革 语言文物 风俗饮食
行政经济
鄂州市是湖北省下辖的地级
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
南岸,是武汉城市圈成员城市之 一。面积1504平方公里。辖鄂城
、梁子湖、华容3区。鄂州市为
古铜镜之乡,驰名中外的“武昌 鱼”的原产地,素有“百湖之市
• 当晚需请“殡人”为死者超度。小辈跪在灵柩之前,司仪唱出一篇由
有名望的人写的死者生前功绩文,一边手敲铜制乐器,另一位司仪敲 锣。每过一段时间,锣声变大,众小辈一起三拜。每隔一大段时间九
拜。一晚上超度进行数次。
• 头七时火化下葬。
风俗饮食
• 家族中按辈分头戴身披不同等级搭盖丧服,尾随花圈, 直到下葬地点。送行人越多,死者越有福气
• 巡游结束后,旱龙舟会在泽林
镇先人生活过的地方烧掉,表 示对屈原的敬意
• 仍在年年举办,是保存较好的
风俗,然而泽林村财政收入堪 忧,曾有两三年因无经费中断
唯一懂得龙舟制作技艺的 70多岁老人与“离骚亭”
风俗饮食
• 丧葬风俗 • 死者去世后,需立即点燃符文,于死者上方挥舞,驱除邪灵,并为死 者穿上寿衣。死者旁需置火盆,烧纸钱为死者送路
风俗饮食
• 已消失: • 采莲船:从前庙会必有项目,2005年后未曾见过 • 凉冻:端午或七月半村里请戏班唱戏时卖的小吃。类似藕粉或红薯粉
制成的胶状物质,加糖水食用。入口即化,冰凉消暑。2005年后未见
过。
• 许多风俗及铜镜均在鄂州市博物馆有所体现。如果来鄂州,一定不要
错过鄂州市博物馆铜镜馆及风俗馆。
鄂州钢铁厂两个国营企业,与武汉相同 • 东南、西南属赣语区,包括9个乡镇
• 是少见的北方方言中三种语区交汇的地方
语言文物
• 当地小孩子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可能要用三 种不同的方言交流
• n,l不分,发音没有鼻音n,只有l
• 没有后鼻音,后鼻音以前鼻音代替 • 没有卷舌音,卷舌音以平舌音代替 • 没有r,声母r以韵母e代替,如日,读为e 子,肉,读为ou • 没有第三声,第三声被第二声至第三声之间的音调代替
风俗饮食
• 目前鄂州有雕花剪纸、牌子锣、泽林旱龙舟等多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他处未曾发现。中国知网有多篇论文均对雕花剪纸、牌子锣进行了研
究,旱龙舟未曾有研究。鄂州市农村地区传统丧葬礼仪、音乐也为鄂
州市独有,然而至今无任何研究、重视。 • 文物保护状况堪忧。雕花剪纸已从普通民众生活中消失,仅残存数位
老艺人。牌子锣戏班消亡大半,日常演出不多见,年轻人甚至不知牌
武昌郡,改郢州为鄂州,武昌县隶属鄂州。公元598年(隋
开皇十八年),晋王杨广于白雉山炼铜铸钱,开鄂邑铸铜币 之端。公元605年(隋大业元年),县令羲仕暄在葛店白浒 镇筑城塘城。又筑武昌县城。
历史 变 革
• 1913年(民国二年),复改县名为寿昌县,次年改称鄂
城县。1960年11月,改县为市,1961年12月,又撤市
语言文物
• 没有u与元音一起构成的韵母,u与元音构成的韵母统一发
声为i
• 没有声母q,j,q,j统一发声为k • 声母y与韵母i,ian连用时,y读作n,如”化验“,读作”化 念“ • 声母j与韵母ie连用时,j读作g,如”台阶“,读作”台该
“
• 有19个声母,40个韵母,7种声调
语言文物
• 鄂州市自三国以来就为中国古 代三大制镜中心之一,鄂州出 土铜镜共计500余枚,横跨一千 余年,湖北省博物馆所藏铜镜 即来自鄂州市 • 破镜重圆:考古人员在鄂州进 行考古发掘时,在相隔十几米 的两个墓葬中分别发现半面铜 镜,拼合后成为完整的铜镜, 而墓主人生平故事无从得知 • 透视镜:镜面在阳光合适角度 反射下可以显示出镜面没有的 字
率巴蜀之军克武昌,进逼建业,吴亡,三国归晋。分武昌县复 置鄂县。武昌仍为郡治,属荆州。王敦、陶侃、庾亮、庾翼等
先后设府治理。
历史 变 革
• 公元454年(南朝宋孝建元年),武昌郡领武昌、阳新、鄂
三县属郢州,州治设夏口。公元532年(南朝梁中大通四年
),分郢州置北新州,州治设武昌。 • 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废鄂、西陵二县归武昌县,置
历史 变 革
• 公元前475--前221年,战国时为鄂邑。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置鄂县,属南郡。辖今 鄂州、黄石(含阳新)、咸宁(含咸安、嘉鱼、赤壁、崇阳、 通山)等地。 •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汉为鄂县,属江夏郡。刘邦封 大将樊哙于鄂县,灌婴筑鄂县城。 • 三国时期,鄂县属吴。
风俗饮食
• 牌子锣 • 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 鄂州传统戏曲艺术,与汉剧较
为相似,但有独有曲目并积极
吸收流行歌曲,如《世上只有 妈妈好》
• 民间传统红白喜事必有牌子锣
乐队演奏
特有乐器:梆子
风俗饮食
• 牌子锣
• 90年代过后急剧消亡,乐团从 超过50家急剧减少至十余家 • 演员年龄偏大,大部分超过70 岁,青黄不接。梁子湖区陈氏 家族牌子锣传承七代,极有可 能后继无人 • 各级学校均未开设相关课程,
。
• 1965年,鄂城县划属咸宁地区。1979年,鄂城县、市分设,同 时划属黄冈地区。
• 1979年11月,从鄂城县划出城关镇及附近农村的5个生产大队,
成立鄂城市,县、市并存。
历史 变 革
• 1983年,撤销鄂城市、鄂城县,将黄冈县黄州镇并入,合并 成立省辖鄂州市。下设鄂城、黄州两个直辖区和华容、长港、
、欧洲等地,岛上有百岁以上
梁子湖湖心岛“梁子岛”及岛上 “娘子”雕像
老人14位,为著名长寿之乡。
历史 变 革
• 公元前3000年前后,鄂州境内即有人类繁衍生息
• 公元前879年(西周夷王七年),楚君熊渠伐扬越,至鄂。封
中子红为鄂王,筑鄂王城。熊渠卒,熊红嗣位,仍居鄂;传六 王至熊咢犹居于此,为楚之国都。此间鄂州为鄂国。 • 公元前770--前476年,春秋时为楚之别都。楚共王熊审封其三 子子皙为鄂君。《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 知“即为鄂州女子唱于鄂君子皙。
行政经济
物流建设: 鄂州市葛店开发区建有中部 地区最大电子商务总部基地,为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