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理论基础
11.NOx的生成机理(四种生成NO的途径)(**)
高温途径,即在已燃区产生的NO成为热NO(Thermal NO)或称Zeldovich-NO
瞬发途径,即在火焰区产生的NO称为瞬发NO(Prompt NO)或称Fenimore-NO
途径:(燃气轮机)
燃料氮途径。(燃煤)
内燃机中的NO途径:高温途径、瞬发途径。
C——实际浓度,Cst——理论浓度
15.浓度(空燃比)(C=#@¥)
一定体积混合气体中的燃料重量/空气重量
16.化学计量浓度
时的浓度
17.绝热火焰温度的求解方法,尤其是考虑化学平衡时的计算方法(**)(附图)
首先分别根据平衡常数Kp和能量守恒方程得到的反应度λ和绝热火焰温度 的关系,然后采用迭代法计算得到
3.研究基础有哪些基本定律和现象(**)
牛顿粘性定律,傅里叶导热定律,费克扩散定律,斯蒂芬流问题
4.自然:不需要外界的火源引火,在适当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可燃混合气(剂)自身的化学反应速度已经快得足以产生足够的热量,使之着火燃烧或爆炸(**)
5.引燃:可燃混合气(剂)依靠外火源(如电火花,引燃火焰,火星等)来引燃的。
18.绝热燃烧火焰计算程序及数据处理。
第二章化学动力学
1.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机理和化学反应速率的科学。(*)
2.燃烧机理研究的核心问题有:燃烧的反应机构,反应速度,反应程度,燃烧产物的生成机理等
3.净反应速度(*)(公式见书本)
消耗速度与生成速度的代数和。
4.反应级数n
一般碳氢燃料n=1.7~2.2≈2
5.Arrhenius定律
A-频率因子(分子间碰撞的频率);E-活化能;T-温度
比反应速度
6.分子碰撞理论与Arrhenius定律属热爆燃理论
7.热爆燃理论(**)
反应物在一定温度的反应系统中,分子碰撞使部分分子完成放热反应,放出的燃烧热提高反应系统中的温度,从而加速反应速度。反应系统处于一种正反馈的加热、加速反应过程。当反应速度趋于无穷大,就产生爆炸。这种由于反应热量聚集的加速反应乃至燃烧爆炸的理论称为热爆燃理论。
6.关于混合流动的一些结论。
混合流动通量是各组分流动通量之和。
组分k的平均质量流量为该组分在混合流中的扩散通量和对流通量之和
混合流中对流通量之和为混合流的通量。
7.牛顿粘性定律表明,粘性是动量交换的必要条件,由速度梯度变为动量梯度(**)
8.傅里叶导热定律表明:热扩散是能量交换的必要条件,由温度梯度变为焓的梯度(**)
12.烃类燃料燃烧(**)
烃类燃料的着火界限曲线大致呈反S形,带有冷焰区和热焰区。烃类在内燃机中的自然过程一般经历冷焰、蓝焰和热焰三阶段。
13.冷焰过程的特征(**)
过氧化物以爆炸形式分解、主要生成甲醛、反应物质自加热的程度不大、冷焰强度随温度变化存在一个峰值、有辐射光发出、冷焰仅存在于一定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第一章燃烧热力学
第二章化学动力学
第三章燃烧物理系
第四章着火(自然与引燃)
第五章预混合气体燃烧火焰
第六章扩散火焰与液体燃料燃烧
第七章气体燃料的喷射与燃烧
第八章固体燃料的燃烧
课程实验
考试说明
课程考核形式
闭卷考试
依托大纲,参考教材
70%考卷,30%平时
题型:填空、(判断、)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计算、图解分析
14.蓝焰和热焰的特性
15.为什么动力机械在冷启动时要用浓混合气?
烃类燃料的着火界限曲线大致呈反S形;不同浓度下,着火界限形态所处位置有很大区别:当混合气浓度较大时,着火界限曲线移向低压和低温方向一边,这说明:当提高混合气体浓度后,它可在较低温度和较低压力下着火,因此动力机械在冷起动时要用浓混合气。
5.反应焓的计算(**)
6.燃烧焓(**)
单位质量的燃料(不包括氧化剂)在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条件下,燃烧反应时的反应焓之值(KJ/Kg)。
7.燃料热值(**)
燃料热值有高热值与低热值之分,相差一个燃烧产物中的水的汽化潜热。
8.平衡常数的三种表达方式和相互间的关系(**)
按浓度定义的反应平衡常数,以分压定义的反应平衡常数,以体积百分比定义的反应平衡常数。
8.热爆燃理论的局限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热爆燃理论只是描述了过程的始末,没有涉及其所经历的过程。燃烧和爆炸是一步完成的。热爆燃理论对于许多反应、燃烧现象无法解释,有其局限性。如燃烧半岛、倒S图无法解释。
9.图解燃烧半岛现象
会画 燃烧半岛示意图,并能初步解释
10.链反应(**)
整个反应由若干相继发生或相继平行发生的基元反应组成、有直链反应,分支链反应之分,经历引发,传播,抑制,中断过程。
反应物能有效变为产物的程度
10.Gibbs函数的定义
自由焓,为状态参数。g=h-Ts
11.Helmholtz函数
自由能f
12.焓与生成焓仅是温度的单一函数,而自由焓与P、T有关。
13.过量空气系数(**)( )
燃烧1Kg燃料,实际提供空气量/理论所需空气量。
14.当量比(ϕ=!#@¥%!@)
2.燃烧速度的决定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哪些燃烧现象受物理过程控制,哪些受化学过程控制?
9.费克组分扩散定律表明,传质(扩散)是组分扩散的必要条件,由密度梯度变为质量分数的梯度(**)
10.分子传输定律是否具有通用传输方程形式?
11.Stefen流产生的物理条件、化学条件
存在扩散过程及物理化学过程
第四章着火(自燃或引燃)
1.着火过程由什么因素控制的?
着火与混合气的压力、温度、浓度、壁面的散热率、(点火能量)、气体流动有关。
第三章燃烧物理学
1.燃烧现象按照混合气的制备、着火、燃烧过程中火焰与燃烧室的相对位置、可燃混合气体的流动等事怎样分类的?
预混合燃烧及扩散燃烧,分别举2~3例
自燃与引燃
定置火焰与行进火焰
层流燃烧与湍流燃烧
2.描述燃烧物理现象的方程有哪些?(**)
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组分守恒方程。
考试时间:6月9日下午或晚上
第一章
1
2
3.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焓
化合物的构成元素在标准状态下(25℃,0.1MPa)。定温——定容或者定温定压;经化合反应生成一个mol的该化合物的焓的增量(KJ/mol)
所有元素在标准状态下的标准生成焓均为零。
4.反应焓(**)
在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条件下,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焓差为该反应物的反应焓(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