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培训word版本

福建省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培训word版本

福建省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培训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第一章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一、职业技能鉴定发展历程:P11二、职业技能P31、技能:是人在意识支配下所具有的肢体动作能力,人在劳动时肢体动作能力主要对工具操作,因此技能也称操作技能。

2、职业技能分类:两大类即语言技能和肢体技能3、职业技能的特点是:①技能一定要在工作实践和实际操作中训练培训②技能一旦掌握不易忘却4、职业技能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决定该项技能中包含智能成份比例大小决定该项技能所使用工具或手段复杂程度,技术含量决定该项技能掌握的难度程度三、职业技能鉴定:P51、职业技能定义:按照国家规定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与认证的活动。

2、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和国家资格证书制度特点:①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属国家证书制度,以政府的力量来批行,由政府授权的鉴定机构来实施。

②第三方认证规则。

③标准参照模式考试。

④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内容体系。

3、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指导思想P29职业技能鉴定是面向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一项公益性社会工作。

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和“质量第一”原则。

牢固树立为劳动者服务、为企业服务的思想。

要把是否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否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是否方便企业和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

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P201、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劳动者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的证明,是劳动者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进入就业岗位的凭证。

2、职业资格:它是根据某一职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对这一职业的人员提出必备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的基本要求。

3、职业资格可分为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

4、建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义。

①是建立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推动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的需要。

②是引导教育方向特别是职业教育的需要。

③促进、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需要。

五、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 P17六、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作方针P30面向市场、扩大范围、完善制度、提高质量第二章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体系一、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P45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由政府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鉴定机构、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对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进行客观评价和认证,并且对考核场所、试题、考评人员、考务和证书核发实施有限的管理。

二、职业技能鉴定政策法规系统:P461、法律、法规体系:①法律②行政法规③行政规章④规范性文件(规范规程)⑤标准2、我国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依据:《劳动法》第八章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这些法律条款确定了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法律依据。

三、职业技能鉴定组织实施系统P48职业技能鉴定的组织实施系统是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和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两大支柱和组织保障。

一是职业技能鉴定的行政管理系统,二是职业技能鉴定的技术支持服务系统。

四、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证系统P501、质量保证系统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核心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生命线。

2、鉴定工作质量标准:是“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八个字3、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证体系包括:鉴定站(所)管理、考评人员管理、鉴定命题管理、考务管理和资格证书管理等五方面。

五、职业业技能鉴定监督检查系统P51六、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行政管理P53《职业技能鉴定规定》确定职业技能行政管理是采取3级管理原则。

1、劳动保障部负责工作的统筹、协调;2、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集团公司)在劳动保障部指导下,分别负责本辖区和本行业鉴定工作管理。

3、设区市劳动保障部门及行业区域劳资机构,分别负责本辖区和本行业区域鉴定工作管理。

七、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技术指导P58《职业技能鉴定》规定,明确要求建立职业三级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负责本辖区鉴定工作的技术支持与服务,组织实施鉴定活动。

八、职业技能鉴定实施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所(站)。

P64职业技能鉴定站,当在指导中心组织指导下,按规定组织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活动,并为鉴定活动提供符合标准要求鉴定场地、设备、检测手段。

第三章职业分类和国家职业标准一、职业概念P95就是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

二、职业特点:一般职业具有目的性、社会性、稳定性、规范性和群体性五大特征。

1、目的性:职业活动以获取现金、实物等报酬以及实现处我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为目的。

2、社会性:从业人员是在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一种与其它社会成员相互关联、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

3、稳定性:职业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

4、规范性:职业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符合特定生产技术和技能规范要求。

5、群体性:即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形成职业群体性。

三、我国职业分类基本原则:P1011、技术原则:工作性质同一性的分类原则2、工作原则:①科学性、先进性原则:遵循职业活动内在规律、正确反映不同管理层次、不同技术水平、不同业务范畴职业特性。

②客观性、适用性原则:应应从我国行业划分、产业技术结构、管理体制、工作性质、技术特点、工作条件、按工作同一性进行职业划分。

③开放性、国际性原则:要学习借鉴国际上职业分类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在结构框架方面和国际接轨,使职业信息具有国际可比性。

四、《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基本结构和内容 P1031、基本结构框架大类——中类——小类——细类(职业)8———66——413——18382、基本内容:类另编码类别名称类别概述、职业定义、职业描述、工种归类五、国家职业标准P1071、国家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基础上根据职业(工种)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规范性要求。

也是衡量劳动者从业资格和能力重要尺度、职业标准除包括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外,还包括职业环境与条件、教育水平、职业道德等内容。

2、国家职业标准、内容、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鉴定比重表等四部分3、制定职业标准指导思想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4、制定职业标准原则:①整体性原则:反映职业活动在我国整体水平②等级性原则:按活动范围、责任、工作质量划分等级③规范性原则:标准内容结构、述语方法、文字结构规范④实用性原则:以职业活动目标为依据、反映活动内容⑤可操作性原则:多项要求具体化、量化5、职业、工种、岗位关系职业是具有一定特性的社会工作类别、它是一种或一组特定工作的统称。

一般一个职业包括一个或几个工种,一个工种包括一个或几个岗位。

第四章职业技能鉴定命题与国家题库一、职业技能鉴定命题定义: P121指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内容依据,按照标准参照模式考试命题规划,编制用于鉴定考核的试题、试卷的过程。

二、职业技能鉴定命题的技术内容包括1、命题理论基础——测量学2、命题技术依据——国家职业标准3、命题实施方案(命题步骤):省内[2004]37号,题(卷)库开发办法三、职业技能鉴定命题特点: P1221、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2、遵循标准参照测验命题技术 四、鉴定内容目标体系:1、鉴定考核内容结构:以职业标准整体模块结构为基础划分2、鉴定要素细目表——职业标准比重表3、考核执行标准:标准答案、评分表4、组卷模型五、鉴定测评工具体系 P1241、试题——基本单元2、试卷——在直接测量工具3、试卷模板——题库组卷模型六、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管理1、题库种类:国家题库、地方题库、(行业题库)2、题库开发:①国家题库开发:部中心负责②地方(行业)题库开发:省中心、行业中心负责3、题库运行管理:分级管理4、题库维护:国家题库由部中心维护地方、行业维护由省中心(行业中心)维护七、理论知识考试命题技术与方法 P130·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理论知识试题的编制·理论知识试卷的组成八、操作技能考核、命题技术与方法 P148 ·活动要素分析:列出所有操作活动要素·内容结构设计:确定各层次考核内容结构·细目表的制定:列出全部可考核内容清单·试题认知层次划分·技能考核内容结构表第五章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一、考评人员:是指在规定职业(工种)、等级、类别范围内,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对职业技能鉴定对象进行考核、评审的人员。

二、考评人员工作任务和职责 P1971、鉴定前:接受中心的任务,参加考评员考前例会,了解鉴定计划,熟悉考核职业(工种)的标准、规范和本次考核的项目、内容、要求及评分标准。

2、鉴定过程中:①负责场地、设备、检测仪器、工卡量具的检验;②遵守考评员守则、执行考场规则、并按评分标准独立评分、填写评分记录、并签名负责;③配合鉴定站(所)做好考务工作;④接受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鉴定指导中心监督检查。

3、考评小组会同考评组人员在规定时间写出考评报告并向有关部门提出鉴定意见。

三、任职资格: P2081、考评员分级考评员可承担五、四、三级鉴定高级考评员可承担五、四、三、二、一级鉴定2、考评员任职资格①考评员必须具有高级工、技师或中级专职技术职称资格。

高级考评员必须具有高级技师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并取得考评员资格1年以上实际考评工作经验。

②考评人员应通过必要培训、掌握职业技能鉴定理论、技术和方法、熟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新安考评人员守则和有关规章制度。

四、考评人员职业道德 P2041、含义:考评人员职业道德指考评人员在从事考评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它要求考评人员忠于职守、公正廉洁、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高度法纪意识。

2、考评人员职业道德的特点:①廉洁公正是考评人员职业道德基础。

廉洁公正就是清白不贪、公私分明。

②技能精湛是考评人员职业道德特色。

③奉献精神是考评人员职业道德内在精神。

五、考评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P205考评人员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公正原则。

1、公正含义:公正指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公平正直:平等待人、办事合情合理、不偏不倚;没有偏私:不绚私情、不谋私利。

2、公正要求主要表现二方面:①人格平等:不论考生、年龄、性别、民族、相貌、职务、亲情关系一律平等对待,认真服务、认真考评。

②标准上平等:评分标准一视同仁。

要达到公正要求,要求考评人员具备二方面素质:①有良好职业道德。

②有良好专业技术素质。

六、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P2061、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2、钻研技术、精益求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