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与中国文化

汉语与中国文化

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而且是一种能够深刻地体现中国色彩的文化。

它着重于意义,语言表意之“神”控制着“形”,稳定着“形”,解释着“形”,即“以神统形”。

从汉语看中国文化,从中国文化看汉语,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相行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

中文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优美、最优秀的语言,是滋养中华民族生存、思维和发展的语言根基。

语言的同一性、优越性,中文所蕴涵的无限丰富的智慧、信息和能量,成为全体华人交流、交往和情感的基础。

中国文化,是我们5000年文明古国的古老文化,同时又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满活力的现代文化,是我们世世代代华夏子孙、龙的传人共同高举的信仰基础和精神财富。

方言又是汉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大方向来说汉语体现了中国文化,那么从小方向来说方言又是体现了地方文化。

汉语_Chinese中国文化_Chinese culture 方言_dialect关系_relationship汉语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方言与中国文化(一)概念界定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汉语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透过文字了解文化,透过文化了解文字,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相行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

方言是汉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大方向来说汉语体现了中国文化,那么从小方向来说方言又是体现了地方文化。

地方语言常简称为方言,最简单的定义就是指一个特定地理区域中某种语言的变体。

(二)方言的形成方言的形成跟移民以及种族融合有很大的关系。

实际上,当代所有汉语方言,皆于西周时深受古夏言的巨大影响,这正是语音迥异甚至互相不能通话的中国各种方言统一称为汉语的缘故。

实际上,各种汉语方言的语法规则也高度相似。

中国汉族地区也存在一些受近代中原语言影响较小而使古汉语特点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譬如重传承之客家群体所用之客家话及多数广东人所用之粤语较多数汉语(特别是晋语外之北方汉语)保存更多唐朝之中原汉语。

(三)方言的分类中国的语言学家对于汉语方言的划分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

有人把汉语划分为七大方言,有人划分为五大方言,也有人分为六大方言、八大方言,甚至九大方言。

但是大家比较认同的是,无论采取哪种划分方式,这些“大方言”内部的使用者有时也不能相互理解。

在不同的方言区,人们的语言意识也有一定的差别。

然而西方学者认为,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凡是互相之间不能通话的,均应列为不同的语言。

所以他们并不认可中国学者对于汉语方言的划分,至少其中的粤语、闽南话、客家话以及以北方官话为基础的普通话大部分不能互相通话,所以应把它们列为不同的语言。

汉语各方言还可以分为许多次方言,次方言之下又可再细分成若干土语。

(四)主要的几种方言①官话官话,或称官话方言等:指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湖北大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北部、江西沿江地区、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所使用的母语方言。

官话大致分为东北-北京官话、北方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东北、北方官话分布在北方东部,以北京话为代表,中原官话分布在关中和中原,以西安话和洛阳话为代表,国外的东干语实际也是中原官话的一种。

兰银官话分布在西北,以兰州话为代表,西南官话分布在南方西部,以成都话为代表,江淮官话分布在南方东部,以扬州话为代表。

上古汉语的中原雅音在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后,逐渐演变成隋唐时期的中古汉语。

在宋元时期之后,官话方言形成,同时与南方各方言的差异越来越大。

随着历史的发展,官话方言亦分化为南方官话和北方官话。

东北-北京官话今天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基础(中国大陆称为普通话,台湾称为国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则称为华语)。

以官话方言为母语的人约占汉语总人口的70%。

官话的明显特点包括:失落了大部分的中古辅音韵尾。

中古汉语中的“-p,-t,-k,-m,-n,-ng”现在已经只剩下“-n,-ng”两个。

大多数官话方言没有入声。

同时,与其他方言相比,官话的声调较少。

(这是因为大部分的官话方言只有平声区分阴阳。

)因此,官话包含了大量的同音字以及相应产生的复合词。

这在其它方言中比较少见②吴语吴语,或称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主要在江苏南部、浙江绝大部分、上海全市、安徽南部部分地区使用,在香港、台湾以及澳大利亚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使用人数约为汉语总人口的8.4%。

吴语的内部,分为太湖片(一般称北部吴语,分布在江苏省南部除南京、镇江以外的大部分地区、江苏省中部南通的海门、启东、通州小部及泰州的靖江大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湖州、嘉兴、杭州、绍兴、宁波一带,以苏州话或上海话为代表)、南部吴语分为台州片、婺州片(浙江金华一带)、处衢片(浙江衢州、丽水一带以及毗邻的江西、福建小部分地区)、瓯江片(浙江温州一带)、宣州片(安徽南部部分地区以及江苏的高淳、溧水两县)。

其中浙江南部的吴语保留了较多古代百越语言的特征,以至不能和作为典型吴语的太湖片吴语通话。

吴语的主要语音特点为:古全清、次清、全浊声母三分,其中全浊声母一般读作浊音,如大多数地点古端透定三母读/t/、/th/、/d/。

大多数地点三个古鼻音韵尾合并为一个(一般为-ng)。

前响复合元音多单元音化,不少鼻音韵变为鼻化元音,甚至不带鼻音。

声调按清浊分为阴阳两组,一般有七到八个单字调,具体地点的调值数目多寡不均,从四调(慈溪)、五调(上海)到十一调(吴江)都有。

有比较发达的连读变调系统,语句中的语词单位呈现为独立的连调组。

文白异读比较丰富,在汉语各方言中仅次于闽语。

③客家话客家话,或称客家方言、客方言、客语,在中国南方的客家人中广泛使用,主要包括广东东部、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及西北部、广西东南部、台湾、四川等地,以梅县话为代表。

作为现时的一种南方方言,客家话是在唐宋北方移民南下的影响中形成的,客家话因而保留了较多中古中原语言的特点。

各地客家话中的入声韵,还不同程度地保留着中古汉语中存在的塞音及鼻音韵尾。

客家话不仅限于汉族使用,在福建和浙江的畲族中也广泛使用。

客家话也是海外华人社区使用较多的汉语方言之一。

使用客家话的人口大约占汉语总人口的5%。

④闽语闽语,或称闽方言,在福建、台湾、广东东部及西南部、海南、广西东南部、浙江东南部等地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使用。

由于闽语的内部分歧比较大,通常分为闽北方言、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莆仙方言、闽中方言、和闽南方言(以厦门话或台湾通行腔为代表;潮汕话、雷州话、海南话均属于闽南方言)。

闽语是所有方言中唯一不完全与中古汉语韵书存在直接对应的方言。

闽语方言中影响力最大的是闽南语,有“-p,-t,-k,-n,-m,-ng”六种辅音韵尾。

闽语的主要语音特征包括:古浊声母多数读为不送气清音;声母“知”组读同“端”组;部分的“匣”母读同“群”母;轻重唇不分(没有f-、v-等声母);连读变调较为发达,部分地区有其他连读变音现象;文白异读非常丰富,文读与白读有体系性的差别。

闽语受到历史上不同时期古汉语音韵的反复多次重叠。

其中闽南语被学术界认为是最接近上古汉语的现代汉语方言。

使用闽南语的人口大约为汉语人口总数的4.5%。

⑤粤语粤语,或称粤方言、广东话、白话、广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主要用于广东省中西部、广西南部、香港、澳门等地以及东南亚、北美的主要华人社区。

相比普通话的4声,粤语共9声,当中6个为平、上、去声,余下3声以[-p]、[-t]、[-k]三个短促音结尾的发音,称为入声。

它是保留中古汉语特征较多的方言之一,包含[-p]、[-t]、[-k]、[-m]、[-n]、[-ng]六种辅音韵尾,与隋唐时期的中古汉语韵书相对照,其音韵系统最符合。

广州话和香港话只有微小差异,主要是声母l,n的相互转换,还有因应两地分治而出现词汇差异,但使用两地方言的人一般可以无障碍沟通。

粤语一个主要的分支是五邑地区(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使用的方言,只会广州话的人一般只能听懂一半的五邑话。

另外,粤语内部与其他粤语次级方言差异最大的是广西东南部的“勾漏粤语”,有十个声调,有[ɓ]、[ɗ]两个浊音声母,与其他粤语区的方言通话比较困难。

目前全球粤语使用人口大约有6700万至1.3亿,使用地区非常广泛。

粤语不仅在海外华人社区中被广泛应用,而且支持着香港文化及南粤文化为中心的粤语文化,这使得粤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有较强生命力的语言之一。

目前粤语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第二大语言,加拿大第三大语言,美国第三大语言。

⑥湘语湘语,或称湘方言、湖南话、老湖广话,主要在湖南使用,广西、四川境内也有少量分布。

通常被分为老湘语和新湘语两类,新湘语更接近于西南官话。

湘语以长沙(新)及双峰(老)为代表点,使用者约占汉语总人口的5%。

新湘语以长沙话为中心,向四周扩散。

湘语的语音特点为:古浊声母今读不送气清音,没有平翘舌或前后鼻音的区别,及n-/l-不分、hu-/f-不分、ch-/q-不分、ong/eng 不分等。

长沙话、岳阳话、益阳话、株洲话、湘潭话等均属于新湘语。

老湘语包括衡阳话,湘乡话,邵阳话等,其中湘乡话分布在湘乡、双峰、娄底、涟源四县市,发音基本一致。

⑦赣语赣语,或称赣方言、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主要用于江西中北部、安徽西部及南部、湖北东南部、湖南东部靠近江西一侧的狭长地带(如浏阳、平江、茶陵等地)以及湖南西部的部分地区。

使用人数约为汉语总人口的 2.4%。

赣语方言主要包括:北部地区的南昌话、东部地区的鹰潭话、中部地区的抚州话、西部地区的宜春话、西南部地区的吉安话,江西境内其他地区的方言或为客家话、官话、吴语、徽语等,不属于赣语。

多数赣语方言的古浊声母读为送气清音,与客家话相似。

有学者认为应将客家话与赣语合称“赣客语”。

(五)方言与现代文化方言的魅力无处不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方言更能够表现人物的性格、内心活动,因此,方言在小说、电视剧、电影、歌词等影视文学作品中备受作者的亲睐,常在自己的作品中穿插方言,从而增添作品的艺术性和感召力。

前两年凭借《疯狂的石头》迅速走红的四川方言“BMW 别摸我”、“顶你个肺啊!”这些经典的台词都曾风靡一时。

家喻户晓的《武林外传》使关中话走进了年轻人的“搜索引擎”。

《东北一家人》又使东北话使百姓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六)结语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方言也随着与时俱进,形成了独具艺术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化,不仅越来越多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同时因为方言对于非本地区人们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和新奇性,它散发的魅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对了解各地区的方言乐此不彼。

方言是汉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而且还体现了独具匠心的地方文化。

感谢时光荏苒,转眼间一学期的选修课就快结束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了解了更多的关于中国文化和汉语之间的很多知识。

特此,感谢老师一学期对我们的辛勤教学,感谢班里同学对我的帮助。

完.附1【参考文献】1.《隐语行话黑话密秘籍释义》(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北大中文论坛 3.《方言与中国文化》 (上海人民出版社振鹤、游汝杰主编)4.维系百科网站/w/index.php?title=%E9%A6%96%E9%A1%B5&variant=zh-c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