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842014年土左旗妇幼卫生监测工作方案为了使监测范围、样本量大小及监测人群等方面均不一致,便于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对三个监测系统的统一管理以及监测经费的有效使用,页便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对监测工作的监督指导,继续维持监测点的功能作用。
根据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结合我旗妇幼卫生监测实际,特指定了2014年土左旗妇幼卫生监测方案。
一、确定监测地区1、基本原则监测点应均匀的分布在各个乡镇,保证对全旗和不同类型的乡有一定代表性。
2、乡镇划分旗以乡为监测单位,乡以农村为监测单位。
二、监测范围和对象1、五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监测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孕产妇死亡监测以乡为监测单位,以五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为监测对象。
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地区中凡妊娠满28周,出生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4项指标之一,之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者,均报告儿童死亡及其死因。
孕产妇死亡:监测地区内的孕产妇在妊娠期或妊娠终止后42天之内,不论妊娠时间和部位,由于任何与妊娠或妊娠处理有关或由此而加重了的原因导致的死亡者,但不包括意外原因(如车祸、中毒等)导致的死亡者,均报告孕产妇死亡及其原因等。
2、出生缺陷医院检测和人群监测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的对象为监测医院内出生的妊娠满28周至出生后7天内的围产儿(包括活产儿、死胎死产儿),以及在监测医院出生或引产出生的缺陷儿(无论孕周大小)。
出生缺陷人群监测的对象为居住在监测地区的产妇(包括本地户籍以及非本地户籍在监测地区居住一年以上的产妇)所分娩的胎婴儿。
监测期限为妊娠满28周至生后42天,在此期间首次确诊的主要出生缺陷均需报告。
3、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以村为最小监测单位,监测村内居住的五岁以下儿童作为监测对象。
4、危重孕产妇医院检测监测对象为在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入院的或进入ICU的孕产妇以及院内所有科室死亡的孕产妇。
排除在产科以外其他科室住院的孕产妇和接受单纯保胎的孕妇。
附件:土左旗妇幼卫生监测工作的组织管理流程土左旗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土左旗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土左旗妇幼卫生项目督导质控方案土左旗妇幼卫生工作督导质控表土左旗卫生局2014年3月12日土左旗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一、目的1、获得准确可靠的婴儿及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资料。
2、观察土左旗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死因谱的动态变化。
3、提供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提出和制定改善儿童保健服务政策和策略提供依据。
二、范围和对象全旗16个乡为监测地区,监测地区五岁以下儿童作为监测对象。
监测地区中凡妊娠满28周,出生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4项指标之一,之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者,均报告儿童死亡及其死因。
2013年10月1日以后,无论孕周大小,分娩后有生命体征的活产婴儿,发生死亡均需填报儿童死亡报告卡。
监测对象的具体规定如下:(一)户籍1、本地户籍已报户籍的儿童以本人户籍为准;未报户籍的儿童以母亲妊娠期系统管理或户籍所在地为准。
(1)户籍在监测地区,居住在监测地区。
(2)其母亲户籍在监测地区,在外地工作或居住,妊娠分娩回到监测地区。
(3)抱养的子女以监护人户籍在监测地区为准。
抱养当年出生的婴儿,需纳入当年活产数统计;抱养非当年出生的婴儿,不纳入当年活产数统计。
若发生死亡,死亡数均需统计。
户籍在监测地区,离开本地一年以上者不列为监测对象。
2.非本地户籍(1)非本地户籍:户籍不在本地而暂住监测地区的孕妇分娩的活产儿,或死亡的五岁以下儿童。
(2)非本地户籍一年以上者:户籍不在本地而在监测地区长期连续居住一年以上者。
(二)活产1.无论孕周大小,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收缩4项生命指标之一的出生婴儿均需登记在五岁以下儿童花名册。
2.儿童死亡监测季报表、年报表只统计孕满28周或体重超过1000克的活产婴儿数。
(三)儿童死亡1.无论孕周大小,分娩后有生命体征的活产婴儿,发生死亡均需填报儿童死亡报告卡。
2.儿童死亡监测季报表、年报表只统计孕满28周或体重超过1000克,分娩后有生命体征的活产婴儿,之后死亡的婴儿数。
三、监测内容和指标(一)监测内容1.活产数,1~4岁儿童数和总人口数。
2.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和死亡原因。
3.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时间、地区、人群分布。
4.五岁以下儿童卫生保健服务的基本情况。
(二)监测指标1.生命指标:出生率,年龄别死亡率,年龄别死因死亡率,儿童死亡年龄构成和死因构成,死亡下降率。
2.保健服务指标:儿童死前就医情况。
四、资料收集1.资料收集工具:一册、一卡、一表。
(1)五岁以下儿童花名册:监测期间每出生1例新生儿随时填写。
(2)儿童死亡报告卡:监测地区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及时填报来自监测点的儿童死亡报告卡。
(3)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表:乡镇卫生院每季度填报一张,交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由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汇总成一张。
2.资料收集方法(1)农村建立村-乡镇-县,以妇幼保健机构为中心的三级儿童死亡报告网及相应的监测系统。
(2)村医每月通过例会上报活产数。
(3)监测区的医院建立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制度。
3.资料报送方式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表、死亡报告卡和新生儿死亡评审材料均采用纸质报告和网络直报并行的方式。
五、质量控制保证资料质量,提供准确可靠的儿童死亡资料是做好儿童死亡监测的根本。
参加监测的各级人员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层层把关,在资料的填写、收集、处理、分析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根据调查经验,关键是解决漏报问题。
漏报的重点是婴儿,尤其的新生儿,特别是不能报户籍的计划外出生儿童。
1.质量检查要求(1)完整率:100%(2)错误率:死亡率小于5%,项目错误率小于1%。
(3)死亡漏报率:农村小于等于20%。
(4)活产漏报率:小于等于10%。
(5)诊断不明率:小于5%。
(6)计算机录入错误率:小于1%。
2.质量检查内容(1)漏报调查(2)表卡质量检查土左旗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一、目的孕产妇死亡监测的工作目的:1.通过监测继续了解全旗孕产妇死亡率和动态变化规律及其死亡分布特点;2.根据全旗不同乡的死因分布情况,进一步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策略;二、范围和对象1.监测对象监测地区内的所有孕产妇均为监测对象,具体分为:(1)本地户籍监测地区内有正式户籍的孕产妇,包括计划外妊娠的孕产妇。
嫁入监测地区,但尚未上户者应作为监测对象;从监测地区嫁出,扔未迁出户籍者,不作为监测对象。
(2)非本地户籍户籍不在本地而暂住监测地区的孕产妇。
2.监测时限孕产妇死亡监测时限从妊娠开始只妊娠终止后42天内。
3.监测范围全旗16个乡镇。
三、监测内容和指标1.监测内容(1)监测地区内的活产数;(2)监测地区内的孕产妇死亡数和死亡原因;(3)孕产妇死亡的地区和人群分布;(4)死亡孕产妇接受卫生保健服务情况;2.指标和内容(1)孕产妇死亡率;(2)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3)孕产妇的死因构成和影响因素。
四、资料收集1.资料收集工具(1)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及附卷;(2)监测点活产数和孕产妇死亡季报表;(3)监测区基本情况年报表;(4)孕产妇死亡监测质量调查表;(5)育龄妇女死亡登记表。
2.资料收集方(1)农村建立村-乡镇-县,以妇幼保健机构为中心的三级孕产妇死亡报告监测系统。
(2)每个卫生院于每季度第二个月10日前将上一季度的报旗妇幼保健机构,旗妇幼保健机构审核后上报。
五、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于运行:乡镇对村,利用每季例会制度,季季进行质量检查。
2.质量要求(1)漏报率:死亡漏报率小于等于15%,活产漏报率小于等于10%。
(2)卡片质量:项目错误率小于1%,项目完整率大于等于99%。
(3)计算机录入错误率:小于1%。
土左旗妇幼卫生项目督导质控方案为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精神,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落实妇幼卫生监测各项任务,督导评估各乡镇监测工作实施效果,特制订本督导质控方案。
一、结合妇幼卫生年报、“妇幼监测”及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信息资料的上报情况,对旗15所乡镇卫生院一所防保站进行质控抽查。
时间从上一年10月1日—本年度年9月31日。
二、对妇幼卫生年报中所有指标进行检查,重点核查生命指标以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指标,填写妇幼卫生年报生命指标漏报表和妇幼卫生年报保健服务指标质控结果汇总表等质控表卡册。
三、尤其对本年度孕产妇死亡、育龄妇女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活产数、出生缺陷及死胎死产漏报情况进行检查。
四、5岁以下儿童死亡、新生儿出生缺陷、活产儿及死胎死产漏报质控抽取全旗三分之一的乡镇,每个乡镇抽取2个行政村。
孕产妇死亡,育龄妇女死亡漏报情况在全旗范围内进行全面调查。
五、质量控制要在查阅各乡镇年报质量的基础上,走访旗所在各家医院、疾控中心、乡镇派出所、火葬场、计生办、并询问村医、妇女主任等知情人,了解该乡镇当年的活产、死亡情况,并深入各接生单位查阅分娩记录、产儿科出入院登记、医院死亡证明、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登记、乙肝疫苗接种、“降消项目”、死亡登记及住院病历等资料,积极寻找漏报线索。
六、对乡村两级的年报资料进行逐级核对。
七、10月15日前完成各级补漏,10月20日前进行网络直报,11月15日前将质控小结、质控表上报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