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高空风向与等高线平行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背风而立高压

风高空风向与等高线平行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背风而立高压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纬度300—400之间的大陆西岸, 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 主要分布于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 和朝鲜半岛。
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
主要分布于欧洲、亚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最低温>0℃,北半球夏季 炎热干燥,冬季暖湿多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气候 气候 带 类型
成因
温带海 洋气候
常年西风带控制
特点
最低温>0℃,冬不冷夏不 热,终年湿润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 温带季
最低温<0℃,冬季寒冷干燥,
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炎热多雨,夏雨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大陆 大陆内部 性气候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影响风向和风速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影响风向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影响风向和风速
五、大气环流
1、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大气活 7月: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 动中心 1月: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亚洲马来群岛(印度尼 西亚)等地。
非洲中部大部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
如非洲北部大沙漠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主要位于大陆东岸,如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 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2、等温线
北半球等温线上低下高 纬度
南半球等温线上高下低 7月南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向南凸出 海陆 1月南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向北凸出
海拔: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6℃
四、风
高空:风向与等高线平行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背风而立高压在右手(北半球)
近地面:和等压线有夹角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背风而立高压在右手
转晴,升温 降压
准静止锋 势均力敌
(梅雨)
阴雨连绵
气流 状况
气旋
气压 中心
气流运动方向 天气状况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低 逆时针(北) 上升 阴雨
反气旋 高 顺时针(北) 下沉 晴朗
七、大气降水
1、条件
凝结核、水汽
空气达到过饱和 水滴增大到能够下降到地面
2、类型
对流雨:赤道地区、夏季午后 地形雨 锋面雨:我国东部夏秋 台风雨:热带
寒 苔原 带 冰原
纬度高
最低温<0℃,冬季严寒,夏季 炎热,降雨少,年雨型 温带草原、荒漠带
全年严寒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高原气候 和山地气候
3、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西北) 夏(东南)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冬(东北)夏(西南)
六、天气系统
运动 过境前 过境时 降水位置 过境后
冷锋 (北方暴雨和 冷
春、冬季寒潮)
暖锋 暖

晴,气温高 阴雨,刮风 气压低 降温
锋后
冷 晴,气温低 阴雨 气压高
锋前
转晴,降温 升压
的大陆西岸 常年湿润区:南北纬40°— 60 °
的大陆西岸
八、气候类型
1、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地形、 大气环流、洋流
900
700
极地气候
700
60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 海洋性气候
400
300 23026/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大陆性 气候
温带季 风气候
500 350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压带风带的 季节性移动
常年副高控制
最低温>15℃,有干湿季,夏季降
水量相当大
热带季雨林
最低温>15℃,全年干旱少雨 热带荒漠
)
类型
成因
特点
亚 热
亚热带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最低温>0℃,夏热冬温,
季风气候
降水有季节变化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
南 北 纬 30° 地中海 40° 气候 之 间
气压带、风带的 季节性移动
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 主要分布在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 等。
250
热带季风气候
100
100
热带雨林候
00
2、类型
气候 气候 带 类型
成因
特 点、植被类型

热带雨 常年赤道低压带控制 最低温>15℃,全年高温多雨
林气候
热带雨林
热带草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 最低温>15℃,干湿季明显
带 原气候 带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
( 热带季
南 风气候 北

30°热带沙
之 间
漠气候
3、降水量的测定 雨量器,8点、20点各一次
4、降水的分布
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 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
大陆东岸降水多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5、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赤道附近 全年少雨区:内陆、两极 夏季多雨区: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 冬季多雨区:南北纬30°— 40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