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方法与技巧讲解1、整体法整体法是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或全过程去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把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多个状态,或者多个物理变化过程组合作为一个融洽加以研究的思维形式。
整体思维可以说是一种综合思维,也是多种思维的高度综合,层次深、理论性强、运用价值高。
因此在物理研究与学习中善于运用整体研究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一方面表现为知识的综合贯通,另一方面表现为思维的有机组合。
灵活运用整体思维可以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显现“变”的魅力,整体法的思维特点就是本着整体观念,对系统进行整体分析,是系统论中的整体原理在物理中的具体应用,它把一切系统均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而不必追究系统内各物体的相互作用和每个运动阶段的细节,因而避免了中间量的繁琐推算,简捷巧妙地解决问题。
整体质量等于它们的总质量;整体电量等于它们电量代数和。
整体法适用于求系统所受的外力,作为整体的几个对象之间的作用力属于系统内力不需考虑,只需考虑系统外的物体对该系统的作用力,故可使问题化繁为简。
【例1】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放着一个三角形木块abc ,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12m m 、的两个物体,且12m m >,如图1-1所示,若三角形木块和两个物体都是静止的,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 )A 、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B 、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C 、有摩擦力的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因12m m 、、12θθ、的数值均未给出;D 、以上结论都不对;〖解析〗由于三角形木块和斜面上的两个物体都是静止的,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如图1-2所示,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12()m m M g ++和地面的支持力NF 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无任何滑动趋势,因此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所以D 正确.【例2】如图1-3所示,人和车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人用水平力F 拉绳子,图中两端绳子均处于水平方向,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如果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且水平地面是光滑的,则车的加速度为 .〖解析〗要求车的加速度,似乎需将车隔离出来才能求解,事实上,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即人和车有相同的加速度,所以可将人和车看作一个整体,对整体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即可.将人和车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重力、水平面的支持力和两条绳的拉力。
在竖直方向重力与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绳的拉力为2F ,所以有:2()F M m a=+,解得:2Fa M m=+【例3】有一个直角架AOB ,OA 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 竖直向下,表面光滑,OA 上套有小环P ,OB 上套有小环Q ,两个环的质量均为m ,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1-4所示。
现将P 环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相比,OA 杆对P 环的支持力N 和细绳上的拉力T 的变化情况是( ) A .N 不变,T 变大 B .N 不变,T 变小C .N 变大,T 变小D .N 变大,T 变大 〖解析〗先把P Q 、看成一个整体,受力如图1-5所示,则绳对两环的拉力为内力,不必考虑,又因OB 杆光滑,则杆在竖直方向上对Q 无力的作用,所以整体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和OA 杆对它的支持力,所以N 不变,始终等于P Q 、的重力之和。
再以Q 为研究对象,因OB 杆光滑,所以细绳拉力的竖直分量等于Q 环的重力,当P 环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发现细绳和竖直方向夹角α变小,所以在细绳拉力的竖直分量不变的情况下,拉力T 应变小。
由以上分析可知应选B.【例4】在水平光滑桌面上放置两个物体A B 、如图1-6所示,1kg A m =,2kg B m =,它们之间用不可伸长的细线相连,细线质量忽略不计,A B 、分别受到水平向左拉力110N F =和水平向右拉力240N F =的作用,求A B 、间细线的拉力. 〖解析〗由于细线不可伸长,A B 、有共同的加速度,则共同加速度为:221401010m/s 12A B F F a m m --===++ 对于A 物体:受到细线向右拉力F 和1F 拉力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A F F m a -=即11011020N A F F m a =+=+⨯=【例5】如图1-7示,质量为M 的图1-1 图1-2O P AQB图1-4图1-5A F 1B F 2图1-6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直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1/2,即/2a g =,则小球在下滑的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解析〗对于“一动一静”连接体,也可选取整体为研究对象,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N mg Mg F ma M +-=+⨯0 故木箱所受支持力:22NM mF 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箱对地面压力为:2'2N N M mF F g +==. 【例6】如图1-8所示,质量为M 的平板小车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斜面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人在车上沿平板向下运动时,车恰好静止,求人的加速度.〖解析〗以人、车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系统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如图1-9所示,由系统牛顿第二定律得:()s i n M m g m a θ+=,解得人的加速度为sin M ma g mθ+=【例7】如图1-10所示,质量为M 的劈块,其左右劈面的倾角分别为0130θ=、0245θ=,质量分别为13k g m =和22kg m =的两物块,同时分别从左右劈面的顶端从静止开始下滑,劈块始终与水平面保持相对静止,各相互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0μ=,求两物块下滑过程中(1m 和2m 均未达到底端)劈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210m/s g =)〖解析〗选M 、1m 和2m 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把在相同时间内,M 保持静止,1m 和2m 分别以不同的加速度下滑三个过程视为一个整体过程来研究。
根据各种性质的力产生的条件,在水平方向,整体除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外,不可能再受到其他力;如果受到静摩擦力,那么此力便是整体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外力.根据系统牛顿第二定律,取水平向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有:1122'x x x F Ma m a m a =+-其中'a 、1x a 和2x a 分别为M 、1m 和2m 在水平方向的加速度的大小,而'0a =0001(sin30cos30)cos30x a g μ=-⋅ 0002(sin 45cos45)cos45x a g μ=-⋅所以:0001(sin30cos30)cos30x F m g μ=-0002(sin 45cos45)cos45m g μ--133222310(0.2) 2.010(0.2)2222222.3N=⨯⨯-⨯⨯-⨯⨯-⨯⨯=-负号表示整体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反。
所以劈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为2.3N ,方向水平向右.【例8】 如图1-11所示,质量5kg m =的物体置于倾角o 37α=、质量10kg M =的粗糙斜面上,用一平行于斜面、大小为50N 的力F 推物体,使其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斜面在粗糙地面上保持静止不动,求水平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210m/s g =)〖解析〗我们把物体和斜面看成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整体,整体受到重力()M m g +,推力F ,地面支持力N 和摩擦力f ,把推力F 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如图12所示,由于整体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得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为:()sin [(105)10500.6]N 120N N M m g F α=+-=+⨯-⨯= 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为: cos 500.8N 40N f F α==⨯=【例10】如图1-13所示,质量10kg M =的木楔ABC 静止于粗糙的水平面上,动摩擦因数0.02μ=.在木楔的倾角为030θ=的斜面上,有一质量1.0kg m =的木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滑行路程 1.4m s =时,其速度 1.4m/s v =,在这过程中木楔没有动,求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力加速度取210/m s ). 〖解析〗 若采用隔离法,分析木楔M 时,受的力特别多,求解繁琐.该题中,虽然m 与M 的加速度不同,但仍可用整体法,只是牛顿第二定律应写成:1122F m a m a ∑=+外由2202v v as =+得木块m 沿斜面向下运动的加速度为:2221.40.7m/s 22 1.4v a s ===⨯将物块m 和木楔M 看作一个整体,他们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在水平方向如果受力只能是摩擦力,暂设其存在,大小为f F ,木楔的加速度为零,只有物块加速度a ,如图1-14所示,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物块加速度a .对整体在水平方向上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cos f x F ma ma θ== 解得:f F ≈0.6N ,因为f F 应与x a 同向,所以木楔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例11】如图1-15所图1-11 图1-12图 1-8 图1-9图1-10图1-13图1-14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P 的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的物块A B 、,C 为一垂直固定在斜面上的挡板. P C 、总质量为M ,A B 、质量均为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系统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现用一水平力F 从零开始缓慢增大作用于斜面P ,求:(1)当A B 、与斜面相对静止时,物块B 刚要离开C 时的力F .(2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 相对于斜面的位移d .(物块A 一直没有离开斜面P ,重力加速度为g ). 〖解析〗(1)当B 刚要离开挡板时,由于A B 、质量相等,它们的重力在斜面上的分力也相等,所以弹簧无形变.B 受力如图1-16所示,设此时三物块具有共同的加速度a ,则有:sin cos NB NB F ma F mg θθ==,对整体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F m M a =+ 联立解得:(2)tan F m M g θ=+(2)由以上分析可知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 相对于斜面的位移d 就等于开始时弹簧的形变量,开始时A 受力如图1-17所示,则有弹簧的弹力T 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即sin T mg θ=,由胡克定律知:T kd =,所以得:sin mg d kθ=【例12】如图1-18所示,一根长为L 的轻杆,在其中点和右端各固定一个质量均为m 的两个小球a 和b ,轻杆可以带着球绕水平转轴O 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现将杆从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当杆转到竖直位置时 ( ) A 、b 球速率为125gL B 、b 球机械能减小15mgL C 、a 球机械能减小15mgL D 、每个小球机械能都不变〖解析〗以小球a 、b 及轻杆整体为研究对象,杆从水平位置转到竖直位置,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故有:22311222a b mgL mv mv =+根据同轴转动,角速度相等可知12a b v v = 所以:125b gLv =; b 球机械能增加量为21125b bE mv mgL mgL ∆=-= a 球机械能增加量为211225a a L E mv mg mgL ∆=-=-所以AC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