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亚 学案

中亚 学案

中亚学案中亚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来分析中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能够根据中亚的气候特点,说明主要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

3.能够结合中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说明中亚的经济结构。

4.能够根据中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自学清单】一.自然地理环境阅读“中亚国家和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中亚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对照中亚国家和地区图,填写下图序号代表的主要国家....,其中与中国接壤的是..。

2.地形阅读“中亚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中亚地形图中找到天山.帕米尔高压.图兰平原.里海沿岸平原。

(2)描述中亚的地形特征。

3.河湖(1)对照中亚地形图,填出空白图中字母代表的河湖。

A..B..C..D.,它注入,是中亚唯一一条外流河.E.,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内流湖).F..G.。

(2)写出中亚河流的水文特征。

(3)分析中亚多内流河(湖)的原因。

(4)分析中亚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及河流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5)G湖,以湖水东咸西淡著称于世。

分析其形成原因。

3.气候阅读中亚气候类型图,及“卡萨林斯克(哈萨克斯坦)各月气温降水量图”回答中亚主要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及其植被类型各是什么相关链接对比卡拉库木沙漠与西亚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南美南部安第斯山脉以东等地沙漠的成因不同。

4.矿产资源中亚煤.铁.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丰富,阅读中亚矿产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中亚煤.铁.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地区。

(2)对比中亚主要国家和地区图,写出里海沿岸的中亚国家。

二人文地理环境1.农业读“中亚农业生产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亚哪种农业区分布面积最大并说明其原因。

2中亚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北哈萨克和灌溉条件比较好的中部和南部地区。

分析农业主要分布在北哈萨克的原因。

描述灌溉农业区的分布特点。

2.工业采矿.冶金.军事工业相当发达。

棉毛纺织工业,地毯编织和畜产品加工业也较发达。

【课堂探究】【课堂探究一】中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阅读“丝绸之路”及“第二亚欧大陆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注出“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陇海线.兰新线和北疆线。

并在图中找到北疆线的西段阿拉山口。

2.从连云港到鹿特丹的“第二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的降水量有什么变化自然景观有什么变化并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评价中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相关链接分析第二亚欧大陆桥建设的意义(从对国内和国外,从对经济.政治.文化方面)【课堂探究二】湖泊面积缩小的影响因素.危害及治理措施方法指导外流湖(如洞庭湖)与内流湖(如青海湖.咸海)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危害.治理措施侧重点不同,要注意区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咸海的位置及其变迁材料2近年来,咸海一带的气候越来越恶劣,夏季更热,冬季更冷,一年到头,狂风不止,空中盐粒飞舞。

1.分析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2.分析咸海面积缩小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请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相关链接洞庭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后来面积大大缩小,储水量减少,变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日益萎缩的洞庭湖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洪涝灾害的威胁加大。

读图,回答问题。

1.分析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

2.分析洞庭湖面积缩小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请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课堂探究三】中哈石油管道读下列材料及图,回答问题。

中哈石油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西部的港口城市阿特劳,途经中方在哈购买的阿克纠宾油区,横穿哈全境,经中哈边境的阿拉山口,最后到达中国新疆独山子,总长3088千米,其中哈萨克斯坦境内2818千米,中国境内270千米。

管道总造价为30亿美元,初步设计年输油量2000万吨。

xx年12月,一期工程“阿塔苏阿拉山口”段竣工投产。

1.简要说明中哈石油管道建设的区位条件。

2.中哈石油管道的战略意义【课堂探究四】中亚的农业读“中亚农业生产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亚是世界上仅次于国家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国家因盛产棉花而被称为“白金之国”。

评价乌兹别克斯坦发展棉花生产的条件。

分析中亚过度发展灌溉农业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利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中亚自然与经济发展的联系。

【当堂检测】读“某区域湖泊示意图”,回答13题。

1.关于该湖泊所在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湖泊沿岸草类茂盛B冬雨多,湖泊面积冬季最大C湖泊沿岸能源矿产丰富D属咸水湖,外流河2.该湖面积缩小可能带来的问题有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调蓄洪水能力降低土地荒漠化加剧ABCD3.我国从该区域输入的资源及意义是A棉花促进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B电力改善我国大气环境质量C煤炭保证我国能源供应多样化D油气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下图示意某湖7000年来的湖面变迁状况,该湖多年平均降水量95mm,蒸发量1315mm。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信息反映出A古湖泊地势北缓南陡,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荒漠B湖泊变迁最快的时间是距今7000距今5700年C湖泊含盐量增大,对周围环境调节作用减弱D距今7000年时,湖泊南北最大距离约为150千米5该地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破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引水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沿湖围垦导致降水量减少ABCD6.下图是“某湖泊沿岸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描述图中湖泊的主要水文特征。

2比较图中湖泊南北部湖底坡度差异,并从外力作用方面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图中甲城市的工业主要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指向型;乙地的主要农业生产类型是______________,试分析乙地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自学清单】一.1.1主要部50E分80E,40N--50N。

2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远()。

西起里海,东与中国为邻,北接俄罗斯,南与伊朗.阿富汗毗连。

(3)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其中与中国接壤的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2.地形以丘陵(北).平原(中.西)为主。

地势呈现出东南向西北部倾斜的特征。

3.(1)A.阿姆河.B.锡尔河.C.乌拉尔河.D.额尔齐斯河,它注入北冰洋,是中亚唯一一条外流河.E.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内流湖).F.咸海.G.巴尔喀什湖。

(2)多为内流河,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有断流现象(3)中亚地区深居大陆内部,离海洋远,海洋上的湿润气流不易到达,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气候,河流和湖泊的水量少,很难形成外流河和外流湖。

所以,中亚地区的河流多为内流河。

(4)主要靠高山冰山融水补给,其次山地降水(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遇到山地迎风坡,抬升形成地形雨)补给。

河流径流量变化与气温相关。

(5)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西部有河流淡水注入,有稀释作用;湖中部水域狭窄,湖泊东西部水体不易交换3.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成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特征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全年降水稀少。

植被类型植被以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为主。

西南部的卡拉库姆沙漠为世界著名的大沙漠之一。

中亚和中国新疆深居亚欧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形成大面积沙漠。

西亚阿拉伯半岛的沙漠是因为常年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所致。

澳大利亚中西部的沙漠是因为受副热带高压及沿岸寒流的影响所致。

安第斯山脉东侧的沙漠是因为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稀少所致。

4.资源(1)煤哈萨克斯坦北部.吉尔吉斯斯坦;铁矿哈萨克斯坦中部;石油主要分布在里海沿岸及湖底。

(2)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二1.1分布面积最大的是荒漠畜牧业区。

原因是降水稀少,水源不足,发展了荒漠畜牧业,牲畜以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

2北哈萨克地势较高,且受北冰洋和大西洋影响,降水相对较多,是中亚耕作条件最好的地区。

描述灌溉农业区的分布特点。

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湖泊附近,因为这些地区的水源(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

【课堂探究】【课堂探究一】1.略。

2.降水先减少后增加。

自然景观由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的变化。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距海的远近,引起了降水的变化。

3.中亚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地理位置分重要,沟通亚欧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

古代的“丝绸之路”东起我国长安(今西安),经中亚,西抵欧洲黑海.地中海沿岸,是古代最长的一条商路。

现在中国新疆境内的铁路北疆线在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接通,架起了一条连接太平洋西岸和大西洋东岸的“第二条亚欧大陆桥”。

里海沿岸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利于加强亚洲与欧洲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发展与合作;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节省运输时间;有利于提高我国沿线城市和港口的国际地位和市场竞争力,扩大我国的对外经贸合作;有利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创造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和平的周边环境。

【课堂探究二】1.自然原因咸海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加上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是中亚主要的农业区,由于人类大量引用河流水灌溉使注入咸海的水量减少;破坏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2.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使周围地区的气候变得更加恶劣,生态环境恶化;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沿岸地区降水减少;湖水盐度升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生物多样性减少;加剧土壤盐碱化。

治理措施合理分配灌溉用水发展节水农业;适当减少棉花种植;加强湖泊沿岸植被恢复。

1.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泥沙在湖区沉积;围湖造田2.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对洪水的调控能力减弱,易发洪涝灾害;湿地面积缩小,影响生物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

治理措施保护和恢复上游植被,保持水土;加强疏通清淤;退耕还湖。

【课堂探究三】1.里海沿岸石油资源丰富;我国石油需求量日益增大,资源互补性强;拓展我国石油进口渠道的多元化;管道沿线地势较平坦;区域上相邻,管道运输安全性好。

2.实现石油进口多元化,减轻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减少中东局势动荡对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使中国获得长期.稳定.安全的石油供给,保障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进中国西部大开发;辟一条更安全的内陆石油通道,减少石油进口对马交甲海峡的依赖;化中.哈.俄三国的能源合作;【课堂探究四】中国乌兹别克斯坦。

有利条件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棉花收获季节秋季晴天多,降水少;阿姆河.锡尔河为其提供灌溉水源;沙质土壤,透气性好。

不利条件水资源不足。

过度开垦,植被破坏,加剧土壤荒漠化;过度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碱化;过度引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面面积萎缩,含盐量增加,湖底裸露,在大风影响下,形成其他地区罕见的“白风暴”天气。

因此,在中亚地区,中上游的引水量要适度,灌溉农业的发展不能以破坏当地及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为代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