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2、学科:语文3、课时:24、学生课前准备:(一)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二)课前搜集有关《三顾茅庐》的资料;(三)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景色宜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他对人才尊重的优秀品质。

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4、体会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教材分析《三顾茅庐》是由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编而成的,讲述了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

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课前预习的能力。

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组讨论自学,在互助合作学习中增强合作意识。

学生求知欲强,对历史故事很感兴趣,但大部分学生对《三国演义》的故事略知一二,没有通读过原著,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背景了解得不够透彻。

希望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四、教学方法1、注重朗读感悟“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充分感悟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并将之内化、积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在朗读方法上给予指导,朗读过后的评价也很重要,而且要注重艺术性。

2、先扶后放,合作学习在教学内容相近,叙述形式相似的段落时,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先由老师重点指导学习人物对话部分,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人物动作部分,然后全班交流评议。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探究,评价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教学过程《三顾茅庐》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

2、了解课文大意,划分段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三顾茅庐》的资料;2、预习《三顾茅庐》。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题。

1、师: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

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你知道另外三部吗?出示片1:连一连:《三顾茅庐》罗贯中《红楼梦》施耐庵《西游记》曹雪芹《水浒》吴承恩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选自《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

(师板书课题,故意将“茅”少写一笔“撇”,以加深学生对“茅”的正确印象。

)4、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资料,弄清时代背景。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出示片2(一)比一比,组词。

怏()惭()快()渐()(二)选择正确的读音读一读。

出示片3卧龙冈(gang gang)(man man)埋怨只得(de dei)(shu shu)数九寒天草舍(she she)(yang yng)怏怏2、检查读课文情况:采用同桌互读互听的方式进行。

三、默读课文:1、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可用课文里的话解释。

2、自己试着给课文分段。

四、交流,反馈。

1、“三顾茅庐”的意思: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草屋拜访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

(随机教学“复姓——诸葛”)2、分段:按刘备三顾茅庐的顺序分即可。

五、了解课文大意。

1、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一共有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2、交流:刘备:对诸葛亮诚心诚意,尊敬诸葛亮,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张飞:做事冲动,鲁莽,心疼哥哥……诸葛亮:有才华,……关羽:话不多,…六、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三顾茅庐》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景色宜人;体会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他对人才尊重的优秀品质。

3.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体会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2)难点:理解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2)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生版)教学过程:一、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导入新课课前二分钟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历史人物刘备、诸葛亮有了初步地了解。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三顾茅庐》,体会人物特点。

二、复习词语,把握全文1.出示词语:片2,分小组齐读:(1)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这些都是课文的主人公的名字)出示片3:(2)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都是写隆中景色的词语)(3)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进、恭敬等候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都是写刘备动作的)(4)群雄纷争、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统一中国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都是写诸葛亮策略的词语)2.小结:大家都有一双会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这对我们的学习十分有用。

3、现在就请大家将这些词齐读一遍。

三、精读感悟,体会人物特点。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刘备诚心诚意地到隆中拜访诸葛亮。

(出示课件:课文第一自然段。

)那刘备其心有多诚,其情有多真,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

2、自由读课文的2~3自然段。

在最能表现诚心诚意的词句下面划上横线,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板块一:“三比”感悟“诚”。

1、生自读圈画,师巡视。

2、交流:你从哪里找到的?出示片,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点出“生气”。

(相机板书:尊重人才)刘备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刘备怎样“生气”地说?谁来读一读刘备的话。

指名读。

(2)出示: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张飞、关羽是刘备的什么人?师:当年他们在桃园结义时是这样说的。

(出示课外内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指名读。

○师:他们是同生共死的兄弟啊!个性张扬率直的张飞在“嚷”这句话时,心情怎样?○谁来带着这种心情“嚷”一“嚷”张飞的话?指名读。

○面对结拜兄弟心疼的话,刘备竟然“生气”地说---3、小结:都说“言为心声,”作者通过对张飞、刘备两个人语言上的鲜明对比,使生性鲁莽的张飞、尊重人才的刘备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刘备拜访诸葛亮的确是——诚心诚意的。

4、分角色朗读。

读出二人对诸葛亮的不同态度。

出示片: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1、过渡:还有哪些地方能体现刘备诚心诚意地尊重人才的?2、交流。

指名读,简单说感受。

出示片: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点出“半里多路、下马步行”。

为什么离诸葛亮住处半里多路就要“下马步行”?(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这是古人对特别有地位或对自己特别敬仰的人表示极大的尊敬。

)○对,诸葛亮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是多么高啊!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出示: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为什“轻轻敲门”?体会一下,心里会怎样想?同样“轻轻地走进去”,也是为了---(怕打扰诸葛亮的休息)○“恭恭敬敬地站”是怎么个站法?谁来模仿一下?指名模仿动作,又说明了什么?(亲自恭候更能让诸葛亮体会到他的诚心,打动诸葛亮。

)这一等等了多久?(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也就是几小时?小结:诸葛亮在温暖的被窝里美美地睡着,而刘备却在春寒料峭的早春,在阶下恭候了几个小时,可见,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心是多么诚恳啊!(5)当诸葛亮醒来时,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6)为什么“快”走?(不想让诸葛亮等得太久,同时也体现了自己求贤的迫切心情)3、小结:这一段中没有一点华丽的语言,但是作者通过“下马步行”、“轻轻敲门”、“恭敬等候”、“快步相见”等一些细节莫阿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刘备拜访时的“诚心诚意”。

4、齐读,感悟刘备的诚心。

○更为难得的是,刘备请出诸葛亮后,依然是诚心诚意地对待诸葛亮,第五自然段中有一句告诉我们了,谁来读一读?出示: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一时的“诚心诚意”很多普通人都能做到,一世的“诚心诚意”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刘备的确了不起!○让我们看着屏幕上的这段话,一起用心读一读,再次感受刘备的这份感动千年的真诚!板块二:“三喻”感受“贤”。

过渡:此时的刘备就像渴了很久终于找到水那样,急切地相见诸葛亮,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的刘备-----求贤若渴。

那诸葛亮真的值得刘备这样诚心诚意地邀请吗?默读第四自然段,划出表现诸葛亮很有才华的句子。

出示片8,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1、这个主义刘备之前想到了吗?从哪个词看出的?○什么叫“茅塞顿开”?(师点拨:本来不明白,现在一下子明白过来。

)○能使迷茫中的刘备“茅塞顿开”这样的计谋肯定很高。

由此你看出了什么?诸葛亮很有才华。

2、在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把这句话用一个词语形容?师出示:(拨云见日)过渡:再后来,刘备对他们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说,出示片9,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齐读)1、这还是什么句?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从中感受到什么?2、生交流意见不一致的部分:既说明诸葛亮具有雄才大略,又说明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很密切。

3、你想到了哪条成语?师出示:(如鱼得水)4、可以看出刘备的心情怎样?一起读出这样的心情吧!过渡:诸葛亮真是个足智多谋的人才。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那么诸葛亮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呢?C、出示片10,齐读: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象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