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投资:为了获得可能但并不确定的未来值而作出牺牲确定的现值的行为。
有时间性、不确定性、收益性三个特征。
2、实物资产:创造收入的资产,且一旦拥有就可以直接提供服务。
包括土地、建筑、机器、知识等。
3、金融资产:实际资产的索取权,定义实际资产在投资者之间的配置。
4、债券回购交易:是指债券买卖双方在成交同时就约定于未来某一时间以某一价格双方再行反向成交的交易,是以债券为抵押品拆解资金的信用行为。
5、债券:公司、企业、国家、地方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为筹措资金向社会公众发行的、保证按规定时间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凭证。
6、金融债券:是一种由金融机构发行的,以解决资金来源以及资金去向时限的不匹配而发行的债券。
7、国库券:指国家财政当局为弥补国库收支不平衡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
因国库券的债务人是国家,其还款保证是国家财政收入,所以它几乎不存在信用违约风险,是金融市场风险最小的信用工具。
8、扬基债券:在美国债券市场上发行的外国债券,即美国以外的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国际组织在美国国内市场发行的、以美元为计值货币的债券。
“9、欧洲债券:票面金额货币并非发行国家当地货币的债券。
是指以外在通货为单位,在本国外在通货市场进行买卖的债券。
10、年金:一系列固定金额的现金收付称为年金,满足三个条件,定期支付相同金额、每次支付所相隔的时间固定、于每次支付时计算复利。
11、当期收益率:只持有债券一期而不卖出债券,所能得到的报酬率。
12、到期收益率:指投资者购买债券后一直持有至到期日为止(中途不转让),所能获得的年报酬率。
13、修正的久期:当利率发生微小变动时,债券价格的变动幅度。
14、凸性:当利率上涨时,久期会高估债券价格下跌的幅度,而利率下跌时,久期则低估债券价格上涨的幅度。
15、可转换债券:它可以转换为债券发行公司的股票,通常具有较低的票面利率。
从本质上讲,可转换债券是在发行公司债券的基础上,附加了一份期权,并允许购买人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将其购买的债券转换成指定公司的股票。
16、可交换债券:是指上市公司股份的持有者通过抵押其持有的股票给托管机构进而发行的公司债券,该债券的持有人在将来的某个时期内,能按照债券发行时约定的条件用持有的债券换取发债人抵押的上市公司股权。
可交换债券是一种内嵌期权的金融衍生品,严格地可以说是可转换债券的一种。
17、认股权证债券:附认股权证公司债券指公司债券附有认股权证,持有人依法享有在一定期间内按约定价格(执行价格)认购公司股票的权利,是债券加上认股权证的产品组合。
18、点利率:有时称为即期利率,指的是贴现国债(零息国债)的到期收益率。
19、利率期限结构:连接贴现国债到期收益率与其到期时间的点所形成的曲线,也叫点利率曲线。
20、分割国库券:在美国市场上,证券商可将付息国债的息票拆开,衍生成各种期限的零息国债。
21、弱有效市场假定:股价已经反映了全部能从市场交易数据中的到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比如过去的股价历史与交易量。
22、半强有效市场假定:与公司前景有关的全部公开信息一定已经在股价中反映出来了,除了过去的价格信息外,这种信息还包括诸如生产线基本信息、管理质量、资产负债表组成等等。
23、强有效市场假定:股价反映了全部与公司相关的信息,甚至包括内幕人员的信息。
24、买入持有法:将债券纳入投资组合之后,一直持有到期满后再领回本金投资到类似的债券中。
如果平时在投资组合中没有债券到期,经理人不会去调整投资组合。
这种投资策略完全建立在市场有效性的基础上。
简答题:1.用来解释收益率曲线的理论。
纯粹预期理论,考虑预期与再投资。
它认为,市场上的长期利率,即代表市场投资者对未来“一连串”短期利率的预期,较重要的有对预期通货膨胀率、预期货币供给等变数,皆是市场人士常用来预测利率的参考指标。
当投资者预期未来利率将下降时,长期债券的利率将下跌,短期债券的利率将变高,骑驴曲线因而变成负斜率,反之亦然。
流动性理论,将投资者假设称为风险规避者。
认为在现实社会中,风险中立者毕竟只是少数,多数的投资者都属于风险厌恶者,即报酬率不是投资决策唯一的考虑因素,当两种投资的预期报酬率相同时,风险厌恶者会选择风险较低的投资。
因此,它认为影响利率的因素有两个——短期利率的预期与流动性贴水,因此,若利率曲线为正斜率,并不一定表示预期利率将走高,甚至预期利率反而会走低,只是因为流动性贴水很大,使得长期利率仍高于短期利率罢了。
偏好理论,投资者偏好与其投资期限相同的债券。
也认为长期利率为预期利率再加上一适当的风险贴水,但其并不认为风险贴水必须随着到期日的增加而上升。
各种期限的债券皆会有资金供需双方参与交易,但供需不一定能完全配合。
因此,利率曲线的形状除取决于预期利率的走势外,尚需视各种期限债券供需双方偏好多寡而定。
市场区隔理论,不同到期日的债券难以互相取代。
主张不同到期日的债券难以相互取代,且不同到期日有不同的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形成彼此区隔的债券市场,而各市场供需力量就决定该到期期限债券的利率。
所以,在短期债券市场中,若需求大于供给时,短期利率虽会下跌,但不至于影响到长期债券的供需,反之亦然。
2.马凯尔五大定理债券价格与收益率成反比。
到期时间越长,债券价格对收益率的敏感性越大。
债券价格对利率敏感性的增加程度随到期时间延长而递减。
收益率下降使价格上涨的幅度,高于利率上扬使价格下跌的幅度。
低票面利率债券的利率敏感性高于高票面利率债券。
论述题:企业债券和股票一样是资本市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市场结构要求包括企业债券在内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共同协调发展,这既有利于金融领域的改革,社会信用的优化,同时又是企业多渠道、低成本筹集资金的市场基础。
现阶段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①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小,满足不了投融资需求,结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目前企业债券的发债及拟发债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交通运输、电力、煤、制造业等具有相对垄断地位的基础性行业,而且主要属于特大型企业,覆盖的范围很小,加上发行额度的限制,企业债券发行的规模很小。
债券市场交易品种少、期限不合理、无法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一直是困扰债市的一个突出问题。
我国债券市场发行的多为固定利率担保普通债券,可转换债券、无担保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出现较晚,发行量较少。
②企业债券品种少,结构单一。
在企业债券市场,目前市场交易的品种只有按年付息和到期付息两种,与股票市场相比,就显得品种单调。
债券品种的单一,不仅难以满足各类投资者的不同需要,限制了企业债券二级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而且也使发行企业没有过多的选择余地,不能根据具体的资金需求特点设计合适的发行品种。
③企业债券发行市场具有明显的管制特征。
在发行环节,债券发行实行实质性审批,难以采用法律、法规许可之外的金融工具,从而债券品种的创新受到极大限制。
同时,债券价格、证券经营机构的行为、发行对象和发行区域等也都受到管制。
④企业债券流通性差。
相对于发行市场而言,我国企业债券的流通市场则严重滞后,缺乏统一、有效的流通市场。
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是指在尽可能不改变价格的迅速买卖债券的能力。
流动性是衡量一个市场成熟重要标志。
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发债融资能力和筹资成本,也关系着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保持市场充分的流动性有助于增强市场的稳定和增强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稳定的信心。
长期以来,阻碍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重大障碍是市场分割流动性不足变现能力弱的问题。
原因:过严的管制,严格的审批制度,导致了企业债卷的发行规模小,直接影响了企业债卷市场的发展。
同时,在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承受能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也不利于投资者拓展投资渠道,规避投资风险;中介机构存在缺陷。
企业债券的发行和流通,离不开中介机构的参与。
中介机构本身的独立性、客观公正性以及投资者对中介机构的认可程度等等都会影响企业债券的发行与流通。
而我国的中介机构曾受计划经济限制,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长,并很多都是从政府机构中脱胎、衍生而来,从而导致了它们在业务内容、人际关系等方面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严重影响了其本身的独立性和客观公正性,使得潜在的企业债券投资者望而却步。
5)多头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债券市场现有的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和公司债,分属四个不同的监管机构监管。
国债一级市场由财政部管理,二级市场一部分由证监会管理(交易所部分),一部分由人民银行管理(银行间市场部分)。
政策性金融债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由人民银行管理。
发改委管企业债,证监会管公司债,不同的债券在审核程序、发行程序、发行标准和规模、信息披露等各个环节中监管宽严不一,不利于债券市场的快速协调发展。
目前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制具有鲜明的行政色彩,由于严格的发行限制、复杂缓慢的行政审批制度以及须主要银行提供信用担保、发债利率不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40%等要求,严重阻碍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6)公司债券融资额远小于股权融资额债券融资额在我国债券市场总体发展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债券发行量在债券发行总量中又只占很小的比例。
近年来,我国国债和金融债的发行量都在不断增加,国债年发行额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197. 2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996亿元,金融债也从最初的不到10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5852亿元。
但与国债和金融债发行额的快速增长相比,企业债券发展相对滞缓。
从1990年到2005年企业债券发行量从100多亿变到650亿,仅增长了500多亿,而且其间发展极不稳定。
虽然我国从1998年以来发行了多只“企业债券”,但是这些企业是属于政府分支部门及其所属机构,并且有财政性资金提供担保,所以这些债券本质上是属于中央政府机构债券,而它们却占我国企业债券发行额的40%以上。
所以,从本质上看,企业债券总的发行量相对来说是很小的。
与国债和股票交易市场相比,我国公司债券交易市场的交易量在二级市场明显偏低。
2001年沪深两市共有15只公司债券,总市值约300亿元,每天的交易量只有几十万元。
即使在2001年债券市场行情较好的情况下,公司债券的换手率仅为0.23,而交易所国债市场的换手率为2.1,A股市场(上海交易所)的换手率为192。
可见,投资者对公司债券投资需求远不如市场中的其他交易品种。
无论从一级市场的筹资额度还是从二级市场的交易量状况,都可明显地看出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明显存在着股市强、债市弱,国债强、公司债弱”的特征。
这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适应的,与我国日益增长的企业融资需求也是不配套的。
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缓慢,已经成为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
7、企业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的缺陷。
目前我国信用评级由于存在着许多问题,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信用评级机构缺乏一定的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