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之研究 卢学芬

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之研究 卢学芬

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之研究卢学芬
摘要:为保证建筑工程的建造质量,降低工程质量风险,应重视对预制装配式
建筑工程的科学性设计,提前完成设计方案,不断提高设计质量,以便为工程施
工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支撑,从而更大程度上提高建筑工程实施质量。

本文主要就
对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相关问题
1发展装配式建筑对我国建筑业的意义
(1)有效缩短工期,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构件大量在工厂批量预制,可于施工现场前期同步进行,无需在施工现场完成大量的浇筑养护过程,缩短工期。

(2)借助工业化生产建筑构件,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保障当前建筑行业
发展势头良好。

随着建筑工业化,装配式产业化的发展,人为因素的影响逐渐降低。

大量的预制构件在工厂批量生产,质量都优于现场施工方式,因此构件质量
更容易得到保证;(3)推广先进的施工方式,有利于降低行业整体能耗,装配
式建筑,主要通过建筑工厂生产大部分建筑构件,项目现场只是完成简单安装,
仅有少量借助脚手架或模板的人工作业,显著减少了包括木材等各种建筑材料的
使用量,降低整个工程造价,也最大程度减小了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对
自然资源的消耗。

1.1预制装配式建筑特点
首先因其中许多建筑配件提前完成,那么现场施工时的垃圾、原材料的浪费
就减少了很多,并且其配件可直接用到建筑中,在建筑施工中就不需要大量的人
员来参与施工,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建筑施工工期变得较短。

而其最大优势在于具
有极强的环保性能,且符合我国持续发展理念,这样的建筑特点对我国建筑的发
展可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采用新形势的建筑也会逐渐成为必然。

新型建筑工业
化的主要特征是的工业化,具体体现在5个方面: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
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建造方式的不足,打
破了设计、生产、施工、装修等环节各自为战的局限性,实现了建筑产业链上下
游的高度协同。

我国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首先需要升级的是行业思维模式和生
产组织方式,因此在“五化合一”之外,应运用“产业化思维”来实现“专业化协同”。

2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2.1平面设计要点
模数协调是预制装配式建筑平面设计的原则。

平面设计应对套型模块的种类
和尺寸进行优化,住宅内装部品与住宅预制构件需实现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加强和完善住宅产业化相配套的应用型技术,在降低工程资本投入的同时提升施
工的效率与质量。

在布局方式的选择上,应优先选用大空间布局,并对管井及承
重墙的位置进行合理安排布置,实现灵活可变的住宅空间布局,明确套内各功能
空间的分区与布局,套内的承重墙体可通过对结构的合理选型有效减少。

2.2立面设计要点
利用系列化、标准化、模块化的套型组合特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立面设计
在预制外墙板可以采用不同的饰面材料表现出不同色彩和纹理的变换。

预制装配
式建筑住宅大空间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可通过不同外墙组件的灵活组合,呈现出
工业化建筑立面效果的特点。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外墙构件,主要包括混凝土预制
组件、外装饰组件、空调板、阳台、门窗等等,可以充分发挥预制混凝土剪力墙
结构住宅外部组件的装饰效果,使其外观设计呈现立面多样化。

外门窗以满足通
风采光为基础,调整窗口大小,比例以及窗框形式,灵活运用设计方法。

通过调
整空调、阳台的形状和位置,可以使立面可变性更大,通过装饰组件实现自由多
样化的立面设计效果。

2.2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是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基础,借助施工图能够将建筑的各类施工设备、
结构构件、内装部品等的设计参数进行展示。

为施工人员的选择各项施工工艺和
施工质量控制具有直接联系。

另外,在实际的施工图设计中,需要综合的对装配
式建筑的连接点的隔声、防火和防漏等展开设计,保障建筑功能性。

2.3结构构件预制设计
构件是该建筑设计的关键,其建筑优势在于在建筑施工时对建筑构件进行组合,以此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浪费材料等,因此要将构件设计图有效设计,首先
加工厂和构件设计者对构件的情况进行沟通,二者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配合,
完成构件加工图设计,同时在完成设计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优化,尽量
减少设计图的误差。

在进行该项设计时建筑单位需提前做好对构件尺寸类型的预想,同时结合施工设计图将其尺寸、类型确定,提供给设计单位,使设计单位能
按照这一标准来执行设计。

预制构件是在进行建筑施工前提前制作出来的,制作前须保证其设计质量,
进而保证建筑质量。

同时进行该项设计时也要一定原则来进行,并要坚决坚持该
原则,即数模化、标准化。

在坚持该原则的条件下能有效减少造价成本,同时可
以最大化地保证构件的精准性。

因其构件设计制作完成后不是即可用在建筑施工中,同时建筑都需要有防火功能以及建筑需要长久使用,且在进行设计时还需要
考虑所设计的构件需要具备耐久以及耐火的性能。

将该建筑形式应用到建筑行业中,在很大程度上是看重其便利性,同时其可行性效果较好,这些性能均以构件
为基础支撑,因此在构件设计上对其这些性能必须被考虑进去。

一些建筑项目需
要的构件尺寸相对较大,对这类构件进行设计需要增加一定的预埋吊点,同时在
必要时还需要增加构件脱模。

每个地区的环境、温度等还存在一定差异性,传统
建筑中可直接选择合适当地温度的材料进行建筑,而在这一设计中根据当地温度
的情况,适当设计外墙板,以此来满足相关温度设备的安装要求。

2.4专业协同设计要点
预制装配式建筑规模、布局和建设应符合抗震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为达到工
业化生产的要求,预制构件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多种组合、方便施工、简化
连接、减少规格等受力原则。

建筑的柱、承重墙等垂直构件的连接应该直上直下,门窗洞应该从上到下对齐排成一列,转角窗则不宜采用。

预制装配式建筑应该考
虑公共区域垂直管井的空间位置、大小和共享的实际性,尽可能地在容易检修的
位置设置垂直管井,横向管线的设置应该相对集中减少交叉,尽量进行水平布置。

在公共区域的管井内设置供暖系统控制阀和其他控制部件,室内采暖管道应
设置独立的循环。

使用分体型空调设备的卧室、客厅需预留安装位置,设置预埋件,并确定空调设备和空气管的位置和方向,住宅厨房和卫生间排风管道应确定
的位置和大小,确定配电箱位置,暗转的电气设备若位于分户墙两侧时不应设置
连接,预制构件设计应考虑电话和有线电视接口、网络接口、插座、灯具等安装
位置,电开关、插座、接线盒、连接线路在预制墙体上应进行预埋预留。

结语
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形式,预制装配式建筑具有节能环保、成本低、人力资
源需求量低、对环境影响小等多种优势,受到社会的广泛追捧。

设计者必须要给
予高度关注,严格遵守设计标准与设计原则,及时考虑多项元素,这样在设计时会更为科学、合理,为施工单位提供高质量的设计方案与依据,降低质量风险,从而打造高质量、完善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

参考文献:
[1]郭志红.预制装配式住宅的设计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6):96-97.
[2]刘晓艳,张以庆.探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16(06):219.
[3]骆雅琳.浅议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及结构设计要点[J].建设科技,2014(19):102-1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