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沉降监测方案

路基沉降监测方案

江津(渝黔界)经习水至古蔺(黔川界)高速公路TJ9分部路基沉降监测方案编制:复核:审批: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习古高速TJ9项目2015年11月目录【1】工程概况 (1)【2】观测依据 (1)【3】观测流程 (2)【4】观测目的、内容、仪器及方法 (2)〖1〗观测项目、仪具、目的 (2)〖2〗观测方法 (3)【4】观测仪器及观测方法 (3)【5】现场施工观测作业计划流程 (4)【6】测点埋设方法与要求 (5)〖1〗位移观测边桩 (5)〖2〗沉降板 (5)【7】观测项目的观测频率和报警值 (5)【8】测点布置 (6)【9】观测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 (6)【10】质量保证和控制 (8)〖1〗最大限度减小测量误差 (8)〖2〗观测点的保护 (8)〖3〗质量保证 (8)【11】文明生产与安全生产 (9)路基高填深挖变形与沉降观测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本标段位于习水县境内,沿线途径习水东皇镇图书村、伏龙村和关坪,路线全长7.011511km,起点里程桩号K69+200,止点K76+200。

主要工作内容为:路基挖土方23万方、挖石方245万方、三背回填5.15万方,换填片(碎)石9.2万方、利用石填方165万方、碎石桩1.25万米、防护和排水工程共3万方;主线大桥1126.5米/3座、主线互通桥106m/2座、水泥厂赔桥161m/1座,通道493米/11座,涵洞330米/9座;隧道单洞长1775m。

施工区域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分布。

区内旱、雨季节分明,气候的水平和垂直分带明显。

这种降雨集中、气候分带和本区固有的深谷地形、对地下水的交替循环有着明显影响。

工程区内地下水按其赋存形式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型,主要受大气降水所补给。

【2】观测依据本工程观测内容主要参考规范如下:1、江习古高速TJ9分部施工图设计文件;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3、《孔隙水压力测试规程》(CECS55:93);【3】观测流程【4】观测目的、内容、仪器及方法〖1〗观测项目、仪具、目的路堤的施工必须注意观测填筑或以后的地基变形动态,对路堤施工进行动态观测,其观测项目、仪具、目的如下表:〖2〗观测方法(1)、建立专业观测小组,小组由具备有丰富施工经验、观测经验及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人员设置如下:(2)、沉降观测以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或专用测试无件观测为主,以现场目测为辅。

(3)、除及时收集、整理各项观测资料外,还对这些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对比,预测基坑及结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提出工序施工的调整意见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保证整个工程安全、可靠的推进。

【4】观测仪器及观测方法根据有关规定,选择观测仪器及施测方法。

(1)、路基的沉降采用精密水准仪施测;(2)、边桩的水平位移全站仪进行观测;观测仪器设备清单如下表【5】现场施工观测作业计划流程【6】测点埋设方法与要求各观测点的标示、标志应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的规定采用。

〖1〗位移观测边桩位移观测边桩应根据需要埋设在路堤两侧趾部,同一观测断面的边桩应埋在同一横断面上。

边桩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混凝土标号为C25,长度不小于1.5m,断面采用正方形,边长为15cm,并在桩顶预埋不易磨损的测头。

边桩的埋置深度以地表以下约为1.4m,桩顶露出地面的高度不大于0.1m。

埋置方法可采用打入或开挖埋设,要求桩周围回填密实,桩周上部50cm用混凝土浇筑固定,确定边桩埋置稳固。

〖2〗沉降板沉降板由钢板、金属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

底板尺寸不小于50×50×3cm,测杆直径为4cm。

埋设时,沉降板底槽应平整,其下铺设60cm×60cm×20cm砂垫层。

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和套管也应相应接高,接高时其垂直偏差率不大于1.5%,接高后测杆及套管封盖的高度不超出土面50cm。

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套管上口应加盖封住管口,以避免填料落入管内影响测杆的下沉自由度。

测杆要垂直,用水准仪观测。

各侧点埋设两天后测定初始读数。

各观测仪器的套管和测杆均高出填土面30cm,并且随着填土的增高,套管和测杆都相应接高,每节长度为50cm。

对观测仪器露出地面的部分设置保护装置。

填方施工期间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一旦发现破坏,立即修复,保证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各观测标志在观测期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或看管。

杆标上加醒目的警示标志。

测量标志一旦遭受破坏,应立即复位并复测。

【7】观测项目的观测频率和报警值施工观测时间间隔,一般情况下间隔时间不宜超过3天,在路基填筑时应当天观测一次,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

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连续观测。

观测项目报警值及处理措施:1、路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大于1.0cm。

处理措施:停止加载。

2、坡脚水位位移速率每昼夜大于0.5cm。

处理措施:停止加载。

3、当加载量小于设计要求值时,1h内垂直变形增量大于0.1mm。

处理措施:停止加载。

4、当加载量大于设计要求值时,1h内垂直变形增量大于0.2mm。

处理措施:停止加载。

5、垂直变形值急剧加大,土被挤出或沉降板的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裂缝或累计垂直变形大于沉降板的压板宽度的10%。

处理措施:分级卸载,卸载每级为加载的两倍, 卸载后,隔15min测读一次国;读两次后,隔半小时再读一次。

当测读至30min的回弹量小于0.1mm时,即认为稳定,可以停止卸载。

观测人员及时整理分析观测数据,绘制各种变形和时间的关系曲线,预测变形发展趋向,及时向总工程师、监理、设计单位和业主汇报,同时根据观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步骤及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施工及周围环境的安全。

当观测值达到警戒值时,观测单位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并根据现场需要采取加密观测或连续观测,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预防。

【8】测点布置观测点的布置应能满足观测要求,由于全长软基的路线长度较长,路基按每50m 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进行布置。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依据有关规范的规定和围护设计方案的要求,布点位置及数量见高填深挖沉降观测台账。

【9】观测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1、观测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观测工作进行一段时间或施工某一阶段结束后,再对量测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2、数据整理。

把原始数据通过一定的方法,如大小的排序,用频率分布的形式把一组数据分布情况显示出来,进行数据的数字特征值统计,离群数据的取舍等。

3、数据的曲线拟合。

寻找一种能够较好反映数据变化规律和趋势的函数关系式,对下一阶段的观测数据进行预测,防患于未然。

4、插值法。

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函数近似的方法,求得符合测量规律而又未实测到的数据。

日常基本观测和数据处理工作,按照以下程序进行观测反馈5、在对沉降、水平位移、地下管线、地下水位变形等进行资料整理与分析后,制图打印,并提供以下数据:(1)、沉降:a荷载-时间-沉降(地面综合沉降或分层沉降)过程线;b路基横向沉降盆图(不同观测时间,相应的沉降盆线)。

(2)、水平位移:a荷载-时间-水平位移过程线;b面横向位移分布图。

6、提交的即时报告和观测报告观测数据当天填入规定的记录表格,并提供即时报告给业主、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

路基填土施工开始后,每半个月提供路基每半个月的观测阶段总结报告,具体内容包括半个月时间内所有观测项目的发展情况,内力或变形最大值以及最大值位置。

观测过程中如测量值大于控制值时,应及时通知建设、监理、设计及施工等单位以便采取应急补救措施。

基坑观测结束后提交观测报告,其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工程地质条件、遵循的标准文件及技术要求、测试目的与内容、测试仪器及测试方法、资料整理及成果分析、结论及建议等。

【10】质量保证和控制〖1〗最大限度减小测量误差观测仪器均采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观测人员由具备有丰富施工经验、观测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每次测量、看镜、记录、计算从头至尾均由固定人员完成,避免了由于人员更换造成的测量误差。

〖2〗观测点的保护对所有的观测点都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及标注醒目标记,对地面观测点用水泥砌砖及铁板封盖。

〖3〗质量保证(1)、在路基填筑观测工程中严格遵守设计文件的要求,确保质量。

(2)、派熟悉仪器使用方法和性能的测试人员进场,并严格按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进场前做好仪器设备的标定工作,各观测项目在路基填筑前应测得初始值,且初始值的测试不得少于两次。

路基填筑施工前提供以下资料给各有关单位:a、观测项目各测试点的平面布置图及剖面布置图;b、各观测项目所采用的各测试仪器的型号、规格及各测试仪器和元件的标定资料;c、各观测项目的初始数据。

(4)、测点的埋设应达至要求的质量,并做到位置准确,安全稳固。

(5)、观测人员必须对数据的准确性负责,测试完毕后应签字备查。

(6)、观测数据应及时校核,如有异常应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7)、观测数据经现场检查、室内复核后方可上报。

(8)、雨季是地下工程施工的不利季节,地下渗水比较严重,因此雨季在保证正常观测频率的情况下,应加强一些薄弱环节和主要管线和建筑物等项目的观测频率。

同时应根据观测结果,加强一些不利区域的观测,以保证整个工作过程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11】文明生产与安全生产服从安全教育、安全防范、安全措施、安全保护等方面按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文明施工,做到“文明生产”与“安全生产”。

(1)、对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经常进行施工安全教育,选派专职安全员专门负责安全工作;(2)、特殊工种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上岗前不喝酒,进入施工现场穿戴必须符合安全要求,认真做好安全防范;(3)、夜间施工必须保持照明充足,电路按有关规定设置,电器设备运行前必须检查性能是否完好,同时注意用电安全;(4)、观测现场设警戒线,非作业人员严禁入内;(5)、观测人员必须保证人身及观测仪器安全;(6)、遵守习水市环保、绿化、卫生、治安、市政等有关方面的规定,不对施工现场周边产生环境污染。

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