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中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实施方案

法中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实施方案

法中小学2017-2018学年语文学科课程实施方案为不断深化我校语文教学改革,加快我校教育内涵发展步伐,整体提升教育综合实力,使我校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特制定本方案。

一、我校语文学科现状分析
1、师资队伍。

目前,我校共有6个年级,语文教师6人。

近年来,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由于教师培训的参差不齐,导致我校语文教师素质发展不一。

鉴于我校实际情况,教师教学业务素质还需要更进一步发展,课堂教学能力和个人素质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最为突出的,是教师的课堂教育能力和个人教育科研能力需要大力提高。

2、生源。

我校属于农村小学,生源基本上来自于农村地区。

我校现共有学生8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占据大多数,学生之间的差异明显加大,再加上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没有有效的方法,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间和课外读物的数量也得不到保证,语文学科总体教学质量不高。

3、教学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体系在课程实施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校全体教师也在努力建构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语文评价体系,如填写课堂表现自我评价表及小组自我评价表等,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但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价值取向依然主导着语文课的评价方式,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有较大的差距。

从总体情况来看,我校语文学科教学有良好的基础,但现有水平距创建高效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还存在一定距离。

主要表现是:(1)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依旧占据着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大部分地位,重教
轻学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学生在课堂上依旧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动思维,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2)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的主动性极差,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预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作了一定探索,但进展不大,主要评价方式依然停留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上面,重视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

二、语文学科发展目标
基于上述分析,着眼于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我们准备主要从课程实施、课程开发、资源建设、课程评价、教师发展等方面促进学科发展,提升学科水平,创建语文学科特色。

⑴语文探究
语文探究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同时又是语文学习的目标和方式。

通过学习,应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般的探究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即“复习-自学-探究-巩固”及“自主-探究-发展”的语文课堂学习方式。

同时要让每个学生学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学习探究结果。

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相互交流和理解,还有利于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中所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关注的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

教师应根据教材及《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因材施教,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心理品
质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让学生逐步形成开放、开朗、独立、自信的良好个性品质。

⑶语文知识及语文能力的培养。

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同等重要,没有主次之分,它们同样都是构成个人语文素养的基本组成成分,其中语文知识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基础。

小学语文知识包括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习作等,这三块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自成体系而又相互联系。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

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

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来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

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替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

”这段话包含以下几层意思:第一、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和语言习惯的形成,不能只靠教师讲解、指点还必须经过学生自身的练习,二者结合起来就是训练;第二、语文能力训练必须落实在学生身上;第三、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必须按照规格认真练习,来不得丝毫马虎。

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必须注重学生个体的自主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2017年9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