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原理练习题

教育学原理练习题

教育学原理练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柏拉图的代表作是________,其中包含了他的教育思想。

2.卢梭在_______对古典主义教育模式和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提出了________教育思想3.《教育漫话》的作者是________,此书以________为主题。

4.赫尔巴特将教学分为“明了”、“联想”、“________”、“方法”四个步骤,后来进一步发展为“五段教学法”。

5.杜威的教育学代表作是________,在书中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6. ________被看作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其作者是________二、选择题1.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著作是()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论演说家的教育》2.“产婆术”是()倡导的教学方法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昆体良3.“现代教育学之父”是指()A、夸美纽斯B、培根C、康德D、赫尔巴特4.提出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原理的是()A、赞科夫B、巴班斯基C、布鲁姆D、布鲁纳5.掌握学习理论是由()提出来的A、赞科夫B、巴班斯基C、布鲁姆D、布鲁纳6.强调发现法教学的是()A、赞科夫B、巴班斯基C、布鲁姆D、布鲁纳三、名词解释1.教育文献法2.教育行动研究法四、简答题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代表性人物和著作有哪些?2.简述孔子的教育主张3.简述教育调查的几个步骤五、论述题1. 很多人认为当老师的时间长了自然就知道应该怎样教学生,很多优秀教师根本没有上过师范院校,也没有系统地学过教育科学方面的课程,但同样能教好学生。

所以根本没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应该把时间花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上。

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谈一谈你对以上看法的理解。

2.请你联系生长经历,结合书本书阐述的,谈谈学习教育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理想国》;2.《爱弥儿》,自然教育;3.洛克,“绅士教育”;4.系统;5.《民主主义与教育》;6.《大教学论》,夸美纽斯二、选择题1.B;2.C;3.D;4.B;5.C;6.D三、名词解释1.教育文献法就是对于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探索教育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2.教育行动研究法是教育实践工作者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自行解决当时当地实际问题,即时自行应用研究成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简答题1.答案见书P4—P62.答案见书P43.答案见书P11五、论述题1.主要从教师知识结构方面去分析,凸显教育理论的原理价值、基础性价值、内在性价值。

2.答案见书P7—P8一、填空题10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也称为教育的个体功能或固有功能2.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决定了教育要(因材施教)。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4.认识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有助于我们明确儿童发展的最佳期和关键期,使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状况相适应。

5.(内发论)以生理发展曲解心理发展,完全否定后天学习、经验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6.外铄论的根本错误在于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机械主义的发展观。

7.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正是通过实现个体的(个性化)和个体的社会化而得以体现的。

8.(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

9.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功能10.教育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通过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技术)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选择题101.现代教育学将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其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C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体实践努力2.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B )来实现。

A.社会教育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自我教育3.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与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C )造成的。

”A.教育B.环境C.分工D.遗传4.( B )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时期。

A.青年初期B.童年期C.少年期D.幼儿期5.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B )因素决定的A.政治B.经济C.文化D.人口6.近代,( B )极端重视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忽视遗传素质和儿童的年龄特征的作用。

A.内发论B.外铄论C.单因素论D.双因素论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任何历史时期,教育都应先于经济而发展。

B.教育创新一定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C.教育能够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因此教育影响都是正面的。

D.社会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因此,教育机械地被生产力所制约。

8.人的发展的(B )要求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应制订不同的教育目标、组织不同的教育内容和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

A.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异性9.外铄论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 )。

A.华生B.高尔顿C.霍尔D.杜威10. 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区别在于(C )。

A.政治性B.文化性C.主体性D.群体性三、名称解释41、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的总和。

2、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积极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

包括身体和心理两大方面。

3、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从而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四、简答题4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它引导着个体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和深刻;具有高度的组织性,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可以控制和利用各种环境和遗传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

2、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有哪些?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3、教育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教育普及化本身是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推动政治的变革;民主的教育是直接推进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

4、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有哪些?教育促进个体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五、案例分析21.某小学的几位教师在办公室闲谈,甲教师说:“我们班的××这次数学考试又考了第一,真不愧是工程师的儿子。

”乙教师说:“我班的××和上次一样,又没及格,没办法,父母都是小学文化。

”甲教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嘛,就是这个理儿。

”试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这段对话。

要点:两位教师对于学生的发展持遗传决定论的观点,这是不正确的。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但教育、环境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也是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些因素形成一个整体系统,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

2. 材料1:马克思认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同时也包括技能的世代传授和积累。

”材料2:马克思指出:“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

”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也称质量和素质,主要是指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把一个非熟练的劳动力提高成为一个熟练劳动力。

而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主要指其教育程度和生产技术水平,其中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又是主要的。

上述材料蕴涵的主要观点有哪些?要点:(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

(2)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

六、论述题11.论述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文化三个方面,就其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展开论述。

(见课本60-65页)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部分练习题教育目的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D )。

A.施发全面发展的教育B.依靠生产力的发展C。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

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3.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体现教育根本性问题的是( C )A.教育规律B.教育任务C。

教育目的 D.教育内容4.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是( A )。

A.教学工作B.教育计划C。

教育途径 D.教育手段5.现代教育制度最早诞生于?A.我国唐代B.美国C.日本D.西欧6.现代教育制度诞生是以下列哪种教育制度的出现为标志?A.教会教育制度B.行会教育制度C.国家教育制度D.中等教育制度二、名词解释教育目的三、简答题1. 教育目的的重要作用的具体表现:导向;选择;激励;评价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现实意义?答: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表现在1)人的主体性不断提升和发展,2)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更显得重要,3)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4)人力资源开发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制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为我们确定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3. 分析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措施:1)坚持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要坚持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坚持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的任务。

2)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要促进学生再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发展。

3)深入开展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四、材料分析题一名初中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一本新华字典不见了,而她曾在这本新华字典的背面写了个“玉”字。

老师问明了情况后,让这名学生先不要张扬,老师帮她找一找。

这位老师来到教室说,前两天老师布置让每位同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

检查中,老师发现一名学生的字典后面一页写了个“璧”字,而这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

老师当时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顿时满面通红。

但老师并没有表现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

后来老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品德很好,但她家境贫寒,母亲抱病卧床。

因为还要给母亲买药,一本11的字典对她来说是很难买得起的,而老师当时要求每个同学必须买一本字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