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位分析的思路与原则

区位分析的思路与原则

区 位 分 析 的 思 路 与 原 则
河南省渑池高中 上官书庆(472400)
区位分析是人文地理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是人文地理的灵魂所在。

有关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与评价的试题,多属于应用综合型试题,着力于考查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创造性的解释和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训练,从纵、横两方面去分析,用“四大原则”进行区位选择。

一、纵向的“线”----“六大区位”
围绕区位因素,涉及的人文地理的规律主要有人口变化规律、城市分布与城市化规律、商业中心的分布规律等;人文地理原理主要有城市布局原理、农业布局原理、工业布局原理、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原理等。

理解、掌握和 运用这些规律、原理对复习人文地理极为重要,其分析角度如下表所示:
二、横向的“线”----区位因素的分级线索
1自然因素历史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常识因素 环境因素热点因素
(1)我们要根据具体需要,将各要素进行分解和细化。

例如若要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来分析,则需要具体到:光照(喜光植物、喜阴植物)、热量(决定了耕作制度)、降水(决定了耕作类型)、气象灾害(包括旱灾、涝灾、台风等灾害性天气)。

分析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有时需要细化到:消费市场(市场需要的产品品种和数量;空间市场包括区内市场
和区外市场;时间市场包括应季市场与反季市场)交通条件(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其组合选择,原料产地、能源基地及消费市场的空间距离)、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素质、雇佣总成本)农业基础(粮食产量和副食性基地产品的产量)、政府政策(政策、资金及管理)科学技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数量及劳动力技术素质)、土地价格(按照城市地价递减规律选择人类活动的空间)等。

(2)特殊因素都是开放性的,与地理事实联系密切,而且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迅速变化的。

2、区位因素的不同影响程度
(1)主导因素的把握:多样化的区位因素中,存在主导因素(多用于社会经济因素之中)或限制性因素(多用于自然因素及环境因素之中)。

工业区位选择分为不同导向型,是区位主导因素的另一种具体描述方式,包括原料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动力导向型、劳动力导向性及技术导向型等类型。

农业区位更多考查的是限制性因素,热量因素常常成为高纬度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经常成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2)区位因素的变化:相对自然条件而言,社会经济因素往往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革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三、区位选择的四大原则
1、可持续原则
这是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

三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符合是具体布置运作、综合评价的基本出发点。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工农业发展要与资源、环境协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工农业生产布局既要生存发展,有量的增长,更要改善产品质量、提高效益、节能节料,清洁生产;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个农业发展要促进就业,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2、主导性原则
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其区位选择中一般是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

如装配工业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动力;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劳动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广阔的市场。

花卉业主导因素是市场和水源;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业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南疆长绒棉种植业的主导因素是昼夜温差大。

3、因地制宜原则
因不同的自然环境制宜,因不同的经济环境制宜,具体分析某地区区位,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

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进行产业布局的基本方法。

如“珠江三角洲”区位优势是具有中国南方“门户”的位置——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

武汉的区位优势是具有中国中部“中心”的位置——“九省通衢”,对内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内需性产业。

上海的区位优势是具有中国“大地理中心”的位置——长江流域出海口、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对内、对外均有无限优势,发展内、外需性产业。

4、因时制宜原则
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除了静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区位因素外,更要从发展变化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例如,钢铁工业分布的历史演变为:早期趋于煤矿区位;中期趋于铁矿产地;现代趋于市场,临海分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