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语交际与写作的整合

口语交际与写作的整合

口语交际与写作的整合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手段。

正如海德格尔说过:“只有语言才能使人成为的生灵。

”作为从事语文教育的我们,更需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来关注孩子的语言发展。

而语言能力的培养又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写作初阶段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即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使他们想说、敢说、乐说。

从而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能够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看起来很简单,但要达到这种目标并不容易。

许多学生开始初学习作,有“怕作”、“厌作”的情绪,积极性不高,总是处于被动习作状态,这样下去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极大地挫伤学生的习作兴趣。

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我常常发现学生们喜欢习作的为数不多。

学生往往厌倦写作文,怕写作文,对写作不感兴趣。

一篇作文写下来,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内容空洞,不具体,三两句就写完了。

即使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熟悉的人或事物,写出来,也是干巴巴的,不吸引人。

原因何在?归根结底是小学生不会观察事物。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呢?我认为,应从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入手。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二、激发学生写的愿望,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这些习惯的培养需要平常教学中一点一滴的积累,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事物,要让学生乐意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口语交际水平和写作能力,我结合其他老师的经验总结出是这样教学的。

1.课堂是活跃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说话的基地。

课堂是师生交往的双相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应为学生的口语能力发展提供用武之地,语文课上尤其如此。

因此,首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的说话习惯,使学生的表达更简洁、清晰、完整。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在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人人享有说话的机会。

每一次口语交际课,在讲解完要求后我会让学生们先在各小组进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如讲“观察中的发现”时,同学们在相互交流中知道了彼此的发现,有的说“我发现了向日葵总是围着太阳转”,有的说“我发现了小狗到处闻是在寻找自己撒尿的好地方”,还有的说“鱼睡觉不合眼是因为没有眼睑”等等,这样在全班交流时就有话可说。

2、在各种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要抓住这一特点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如:班队课上,让学生开展朗诵诗歌、讲故事、表演相声、小品、绕口令等;在晨会课上,让学生开展新闻发布会等活动、举行“百科知识”竞赛,让学生介绍生活小常识,进行辩论、背诵格言和诗文等。

实践证明,这些活动既为学生的口语表达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主动性。

3.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

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口语交际才能入门,提高口语交际水平也才有希望。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生活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参与,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比如今天是妇女节,你想对妈妈,女教师说什么?你刚从外地回来,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所见所闻?你看到别的小朋友有不正确的行为,你该怎么劝阻?新课标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沟通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可以让学生在放学路上认识路边的店名,广告牌,并设问当你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办?
此外,在平常的训练中我还及时纠正语病。

学生在说话时,常常出现语病。

如有的学生一张口“嗯”、“啊”不断。

这些问题一方面说明词语不丰富,逻辑性不强,另一方面是口语表达能力弱,思维能力不强的表现。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克服这些毛病,首先教师的口语表达应成为学生的楷模,无论与学生交谈还是上课都要做到口齿清晰,用词不达意准确,表达有条理,语句精炼,以自身去感染学生。

另外对学生的语病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事实上生活就是语文,习作源于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作文指导课上我觉得还应重视以下几点:
1.重视情感的激发。

只有学生胸中有情,才能在习作中流露真情,下笔才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在教学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想要表达的愿望,这样,学生的情思得以自由放飞,学生的习作就充满情趣。

2.重视习作思路的拓展。

孩子们生活的内容千差万别,每个人的感受各不相同,习作教学要让学生善于从自己的生活视野和经验中获得个性化的独特体验。

在课堂上,教师不限制学生的思维,不束缚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成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成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成功,鼓励学生多角度选择材料,写出各自对成功的不同体验。

这就需要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做到:①创设情景,萌发口语交际的欲望;即在口语交际的备课中首先要选好交际的话题: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
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其次要明确交际的目标:学会欣赏、评价别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与人合作的学习能力。

在揭示主题后,要让学生明白交际什么,要明确交际的要求,让学生明白怎么做。

还要精心创设交际的几个情境:围绕口语交际的主题,精心设计多个情境,多个情境中,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口语交际,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互动的、交际的过程。

最后一定要对交际情况作一个总体小结,多鼓励,多表扬,培养交流的兴趣,表达的信心。

②进行实践,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但在交流中要学会倾听,倾听是一门艺术,新课改要求教师同时也是一名倾听者,需要用纤细的感情融入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语言,欣赏他们的进步。

③丰富想象,诱发口语交际的冲动;我们在努力地引导学生说话或对话时,也要注意要求学生去倾听。

但是有时我们忽略了学生间的交际,没有真正让学生交际起来,而是上成了说话课或是说话听话课了。

口语交际要让学生真正地进入角色,如:注意交际的对象而恰当地称呼,与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语言表达自然得当,认真倾听对方的谈话,并能根据对方的谈话恰当地应答等。

④课外拓展,提高口语交际的实效。

使学生们真正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3.重视人文精神的张扬。

习作就是谈怎样做人,写习作就是写人生。

习作教学的过程就是指导学生追求人生、美化人生、表达人生的过程,在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孕育科学人文精神,把习作训练同培养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发展的前导。

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中爱说话的,能言善辩的却不是很多,爱听说话但不肯讲话的同学不少,也有回答问题时话总说
不到点子上的。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们的习作能力,口语交际的培养应同步进行。

而且,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更应当成为语文教师的教学追求。

所以口语交际训练的天地是广阔的,途径也是多样的。

只有鼓励学生多说多写,把习作养成习惯将会更能提高其语文素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