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增值税改革对中国的影响

增值税改革对中国的影响

2. 增值税改革的背景
改革的必要性
□ 生产型增值税1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已不适应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财政状 况
– 1979年开始逐渐实行的增值税通过1994 年的“分税制”改革成为中国税制体系中的 主体税种
– 尽管新税制改革在制度上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流转税制度,但是,其中采用的生产型增 值税也只是适应了中国当时的经济形势和财政状况,脱离了当前现实
势在必行的增值税转型为何经历了这么长时间? 长期以来,对于生产型增值税的问题及弊端,学者及业界的批评不绝于耳,中国对增值税全面转型 的研究已趋于成熟。但是,为何增值税转型的改革历经了15年才被推向正规?实际上,增值税类型的选 择,不仅体现着政府的宏观经济调节目标,且受到一国政治经济状况和财政政策的束缚。 1994年推行生产型增值税时,当时正值宏观经济“软着陆”时期,生产型增值税的实行主要基于两方 面的考虑:一是保持财政收入的稳定,防止财政收入下滑;二是当时中国正处于投资膨胀、经济过热的 宏观经济背景下,生产型增值税,有利于财政增收,对投资膨胀、经济过热有紧缩效应。 此后基于保财政收入增长与抑制投资膨胀的考虑,增值税转型改革也一再推后。从2004年7月1日起, 东北地区和中部的多个老工业基地城市的8大行业实行增值税转型试点。对于增值税转型改革何时扩大到 全国范围,在最初确定的增值税转型计划中,曾考虑东北试点两年后,即2006年7月1日。然而,2006年、 2007年中国经济过快增长,使中央担心消费型的增值税会进一步刺激非理性投资和通货膨胀,影响宏观 经济的有序运行,不得不放弃原计划。 本着统筹规划、全面协调的精神,增值税转型改革频频扩大试点而不全面推行,目的就是为了等待 时机。《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修订草案)》,明确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 转型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基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及中国经济周期性回落的压力,为提振经济 而及时做出的决定。
采用国家
少数几个发展 中国家
是指允许纳税人在计算增值税额时,从商品和劳务销售额中扣除当 期购进的固定资产总额的一种增值税。也就是说,厂商的资本投入 品不算入产品增加值,这样,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增值税相当于 只对消费品征税,其税基总值与全部消费品总值一致
绝大多数,包 括欧盟,北美 等发达国家
□ 1994年税制改革后,中国的财政状况逐年好转, 为增值税改革提供了前提 – 近年来,中国财政收入稳固攀升,成为增值税全面转型的有力保障 y 2008年中国的财政收入高达61316.9亿元,比2007年增长16.3% y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995年的10.3%上升至2008年的20.3% – 同时,税收收入也快速增长,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也由1984年实行增值税以来的 57.72%稳定到现在的90%左右3
□ 生产型增值税的弊端明显,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消费型增值税能够弥补这些不 足
1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实行价 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但在实际当中,商品新增价值或附加值在生产 和流通过程中是很难准确计算的。因此,中国也采用国际上的普遍采用的税款抵扣的办法,即根据销售商 品或劳务的销售额,按规定的税率计算出销项税额,然后扣除取得该商品或劳务时所支付的增值税款,也 就是进项税额,其差额就是增值部分应交的税额,这种计算方法体现了按增值因素计税的原则。
– 中国的生产型增值税税率偏高,而且税率也不统一,加重企业负担 y 目前国际上征收增值税的国家的税率大体在8%-20%之间,而中国生产型增值税税率 为17%
– 由于跟国际上通行的消费型增值税不一致,导致中国的出口产品不能以不含税的价格 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这就增加了出口产品的成本,削弱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2
增值税的转型改革将对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由于由增值税为 税基的城市建设费和教育费附加的降低及固定资产折旧的减少,增值税的转型在投资当年 对企业盈利的影响重大。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将降低企业新增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折 旧费用也随之减少,相应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有利于增厚企业的利润、充实企业净经营 现金流。 2007年各个具体行业的设备类投资数据 ,对增值税全面转型对行业净利润和现 金流的影响进行估算,可以直观上的推测,利润增厚方面化学制造业、电力燃气水的生产 供应业、医药制造业等受益最为明显。同时,由于购买固定资产的增值税得到抵消,消费 型增值税将明显促进基础产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投资的增长。
增值税转型在短期内加重了中国的财政负担,与目前的财政政策会有一定冲突。但长 期来看,增值税的改革有利于制造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刺激和推动内需,鼓励靠技术 进步推动增长模式的转变,从而对经济的增长将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财政收入总量也 会随之逐渐增长。中国的税收乘数约为 0.74,因此这一减税有望带动09年企业支出增长 9000亿~12000 亿人民币,相当于拉动 GDP 增长 0.24-0.37 个百分点。鉴于中国经济及 税收环境的复杂性,将来增值税的进一步改革仍会采用渐进的方式。
公式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增值税计算公式:含税销售额/(1+税率)=不含税销售额 不含税销售额×税率=应缴税额
-2-
– 由于生产型增值税规定购置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中所含增值碍了企业的技术进步
– 征税范围偏窄,削弱了增值税的环环相扣的制约作用,不利于公平竞争,影响了其对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地区和产业经济平衡发展的调节作用
2009. 4. 29. (第 09-7 号)
增值税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财政刺激计划的背景 摘要 1. 引言 2. 增值税改革的背景 3. 增值税改革的步骤和内容 4. 增值税改革的影响 5. 展望
作者 李萌(Li Meng) 研究员 审阅 刘晋硕(Liu Jinshuo) 首席研究员
《 摘要 》
-0-
– 消费型增值税的税基不包含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特别符合增值税税理,充 分体现了税收中性原则,从而避免了重复征税,减轻了企业税负
类型 生产型增值税
消费型增值税
生产型增值税与消费型增值税的比较 特征
是指在计算增值税时,不允许将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包括年度折 旧)从商品和劳务的销售额中抵扣,由于作为增值税课税对象的增 值额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
4 其他税收包括:资源税、土地使用税组成、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组成、城市维护建设税、房地产税、 车船使用税、印花税、证券交易税、遗产和赠与税、进口调节税、船舶工业吨位税、农业税、牧业税等。
-4-
□ 金融危机正深度蔓延,微观经济体经营状况堪忧 – 由于上一轮的经济过快增长,中国制造业产能急剧扩大,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的问题 比较突出,造成了供大于求的现状 y 以钢铁行业为例,中国的钢铁工业,到年底的投产可能达到 7 亿吨的生产能力,但中国 实际上需要的产能是 3.5 亿吨,即一半的产能都是过剩的5 – 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中国部分企业尤其是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企业,面临严重的资 金困难,甚至裁员、破产的危机
□ 增值税改革的重点是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同时对之前的试点方法相比做了相应完善 – 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主要表现在增值税税基的缩减,其核心内容是企业购入 固定资产过程中支付的增值税可以给予抵扣,实质是给企业减税
5摘自 2008 第四届中国商业思想论坛现场报告,/20081220/n261328342.shtml
□ 中国经济政策全面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成为避免经济过快下滑关键 – 在目前的经济结构和环境下,相对于货币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更直接、明显 y 中央于2009年1月1日推行的增值税转型改革符合当前“保增长、调结构”的基调, 有利鼓励和促进企业投资,刺激和推动内需扩大
□ 增值税转型改革涉及多方面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 改革对企业经营的短期及长期影响是什么?哪些产业将受益于这次改革? – 改革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宏观经济?它是否会与庞大的财政计划相冲突?
-3-
财政收入及占GDP百分比的变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 从税收结构上看,增值税是中国第一大税种 – “分税制”改革后,中国增值税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目前已占中国税收收入1/3左 右,是中国最大的税种 增值税在总税收中的比例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改革的催化剂:经济危机
□ 2008 年,中国宏观经济进入调整周期、经济转型压力凸现 – 作为中国主要出口对象的欧美,经济遭到重创,消费需求疲弱,其国内需求急剧下降 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出口产业,严重后果要远远大于97年在亚洲范围内爆发的金融危机 – 此外,中国经济结构上的缺陷凸现,目前中国还是靠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世界上保持竞 争优势,附加值和利润空间降低已成既定现实,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技术升级势在必行
3. 增值税改革的步骤和内容
□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国对增值税转型的改革作了长时间、细致的酝酿工作 – 从2003 年开始,中国的增值税酝酿新一轮的转型和改革,并于2004 年开始了转型的 试点,到2008 年8 月,已经先后推出4 批试点 y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2006 年到2010 年期间,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增值 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 y 增值税转型的方案终于在11 月9 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会议决定,自2009 年1 月1 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
《摘要》
增值税转型改革已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生 产型增值税的问题及弊端的批评不绝于耳。由于重复征税,遏制了企业在高新技术开发方 面的积极性, 影响了其对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地区和产业经济平衡发展的调节作用。自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国对增值税转型的改革作了长时间、细致的酝酿工作。从2004 年起,多轮试点转型也为这次改革积累了充足的实践经验。本次改革的重点是增值税由生 产型转为消费型,核心内容是企业购入固定资产过程中支付的增值税可以作为进项税从销 项税中给予抵扣,实质是给企业减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