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概论(2)..

现代汉语概论(2)..

现代汉语概论(2)整理:by汉师1407林颖第四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的含义:语法规则、语法学二、语法的构成:词法+句法(内容)三、语法体系:(一)词法规则+句法规则=语法体系(二)词法学+句法学=语法学的体系对语法规则体系的认识结果主观性(三)语法体系性的表现1.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2.语法成分和语法关系:(1)主语、谓语和主谓关系(2)述语和宾语(3)定语和中心语(4)状语和中心语(5)述语和补语3.语法手段:语序、虚词(功能词)第二节现代汉语词类系统词类概说划分词类的标准:词的语法功能1.具体表现(1)实词和实词之间的组合能力(2)实词和虚词之间的组合能力2.原因(1)词的语法功能具有普遍性(2)词的语法功能具有区别性现代汉语词类系统总表词类语法特点分类实词核词体词名词1.不受“不”的修饰(特殊情况:①形容词性的名词根②特殊对举情况)2.能受数量成分的修饰(名词的特征)3.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4.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谓语,构成名词谓语句5.有生名词后面可以加上“-们”表示“群”的意义6.能用“谁”“什么”提问,主要完成指称的任务1.普通名词2.处所词(不受数量成分修饰)3.时间词(常作状语。

cf:表示时段的数量词组、时间副词、非时点名词)4.方位词:单纯方位词、合称方位词量词1.一般不单独使用,先同数词组合为数量短语,然后充当定语、状语,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作谓语2.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表示“每一”或“多”或“逐一”含义1.物量词(名量词):个体、集合、度量衡量、种类、不定、借用2.动量词:专用、借用3.复合量词:物量+物量、物量+动量谓词动词1.能受“不”的修饰,经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1.动作行为动词2.心理动词2.动词受副词修饰,但不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心理动词除外)3.动词后可附上“着、了、过”等动态助词,表示不同的动态4.部分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少量、短暂或尝试的语法意义3.存现动词4.使令动词5.系属动词6.双宾动词:给予类、索取类、称说类7.能愿动词(常作状语)8.趋向动词(常作补语)9.形式动词形容词1.能受“不”“很”的修饰2.经常作定语、状语、补语,也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3.一般不带宾语4.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1.性质形容词2.状态形容词修饰词数词1.语法功能较弱2.主要作定语、宾语,也可以作谓语1.基数词:位数词、系数词(基数词+一定的成分,可表示倍数、分数、概数等)2.序数词区别词1.只能充当定语,修饰名词(非谓形容词)2.可以同结构助词“的”构成“的”字结构3.不受“不”修饰,可以受“非”修饰△cf名词:不受数量短语修饰1.音节:单音节区别词、双音节区别词2.意义:性状、规格等级、产用、体制cf形容词:不能受“很”的修饰cf副词:不能修饰谓词副词1.只能修饰谓词等陈述性成分,作状语。

(表范围、时间的副词还可以修饰数量短语或数量名短语)2.大部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一些表示肯定否定、时间、语气的副词可以单说)3.部分副词有关联作用,可以用来连结动词、形容词性成分(先后、条件)4.个别程度副词可作补语1.程度副词2.范围副词(总括、限制)3.时态副词(过去、当时、将来)4.频次副词(低频、高频、节奏、重复)5.态式副词(情态、方式)6.确定否定副词(肯定、否定)7.语气副词(反诘、追究、猜测、转折)8.处所时间副词叹词1.表示感叹、呼唤、应答,同时也表示一定的感情或情绪2.常做独立成分3.也可以作谓语、状语、定语等句子成分拟声词(象声词)1.可重叠,表多或连续2.主要作状语和定语,还可以作谓语和补语3.可充当独立语,也可以单独成句虚词介词1.不单独充当句子成分2.作用是引介体词性成分进入句法结构,同时标记引介成分的语义性质1.时空介词2.对象介词3.依据方式介词3.介词经常跟名词性成分组合成介词短语4.原因目的介词5.比较排除介词连词1.连词连接功能的区别2.同一个连词可以表示多种语法逻辑关系1.词语连词2.分句连词语气词1.句末语气词:陈述、疑问、祈使、感叹2.句中语气词:用于并列成分后,表示停顿和列举;用于句子开头的某些成分后;用在假设分句之后,有缓和语气的作用助词1.结构助词2.动态助词3.比况助词4.其他助词代词人称代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指示代词近指、远指、虚指疑问代词1.疑问用法2.非疑问用法:①任指(周边性任指、呼应性任指)②虚指③列举概括第三节现代汉语短语系统一、短语概说(一)定义:短语也叫词组,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组合起来的、没有语气和语调的语言片段,是静态的、过渡性的语法单位(二)构成方式:1.实词和实词按照它们的语法功能和一定的语序组合起来2.实词借助于虚词的帮助组合起来,或者实词和虚词组合起来(三)词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有语序、虚词、词类、语法关系等二、短语的结构类型(一)偏正短语(修饰语+中心语):定中短语、状中短语(二)方位短语(方位词+名词性、谓词性词语)(三)主谓短语(主语+谓语。

主谓关系通过词类、语序来表示。

谓词性短语)(四)述宾短语(述语+宾语。

述宾关系通过词类、语序来表示。

有些述语可以带谓词性宾语。

宾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和事物多种多样。

双宾短语)(五)述补短语(述语+补语。

结构助词“得”是述补短语的标志)(六)联合短语(一般由同类词语构成。

连接方式有:不用关联词、词语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停顿加语气词、用关联词语【连词或副词】。

整体功能同构成短语的词语的功能相同。

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七)连谓短语(连谓关系:动作行为的连续关系、方式和动作行为的关系、动作行为和目的的关系、条件和动作行为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事物转移关系、正反共述关系)(八)兼语短语(述宾+主谓。

兼语成分兼职充当前一个述宾短语的宾语和后一个主谓短语的主语。

谓词性成分具有时间上的顺序关系。

类型:意愿和目的关系、给予和行为关系、判定及其行为关系、存在与状况关系)(九)同位短语(名词性成分+名词性成分。

前后两个成分指称的对象基本相同,语法地位也是平等的。

名词性短语。

构成方式:名词+名词、代词+名词、代词/名词+代词、名词或代词+数量+(名词)、名词+指量短语+名词、代词+“的”字短语、动词或形容词+指量+名词(十)量词短语:指量词+其他词语,可以分为数量短语、指量短语、疑量短语(十一)介词短语(由介词引入指称性成分构成,其间是介宾关系。

介词宾语大部分是名词性的,但也有一部分是谓词性的成分。

语法功能主要是作状语,可修饰动词性或形容词性成分)(十二)“的”字短语(指称性短语。

构成方式:名词性词语/代词+的、形容词/区别词+的、动词性词语+的)(十三)比况短语(修饰性短语。

经常同动词“像、好像”配合使用)(十四)“所”字短语(构成方式:①指称性短语:所+及物动词。

②修饰性短语:嵌入主谓短语,所+及物动词+的)三、短语的功能类型(一)体词性短语(指称)名词性联合短语、定中短语、同位短语、“的”字短语(二)谓词性短语1.动词短语(陈述说明)动词性联合短语、以动词为中心语的状中短语、述宾短语、述补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2.形容词短语(说明修饰)形容词性联合短语、以形容词为中心语的状中短语、以形容词为中心语的述补短语、比况短语四、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原则:(一)功能原则:对一个句法结构进行分析,分析出来的直接成分要能按照成分的语法功能进行组合。

(二)意义原则:分析出来的直接成分要有意义;分析出来的直接成分不仅要有意义,而且还要符合被分析短语的原意;分析出来的直接成分要能按照成分的语法功能进行组合。

(三)结构原则:分析出来的直接成分应该是语言中允许有,并且被分析的短语也允许有的结构体。

五、歧义短语(一)词语多义(二)层次构造相同,结构关系不同(三)结构关系相同,层次构造不同(四)层次构造、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都不同(五)层次构造和结构关系都相同,语义关系不同第四节单句和复句系统一、定义: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语言单位,也是比短语高一级的语法单位二、特点:1.从构成上来说: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

大部分词、短语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或交际的需要加上一定的语气和语调就可以成为句子。

2.从表义上来说,句子可以表示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3.从语音形式来看,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气,这是汉语的句子同短语和词最重要的区别。

4.每个句子的末尾都有语音停顿。

在连续的话语中,句子和句子之间有较大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等点号表示。

三、句子的分类1.句型:句型是句子的结构分类。

根据句子的结构可以把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

2.句类:句类是句子的语气和表达功能的分类。

3.句式:句式是句子的局部特点的分类。

现代汉语句型系统总表句型特点分类单句主谓句名词谓语句1.名词谓语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的句子2.名词性谓语通常是判断性的形容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是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动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是由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1.述宾谓语句2.述补谓语句3.连谓谓语句4.兼语谓语句主谓谓语句汉语中的主谓结构是陈述性的,可以作谓语。

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叫作主谓谓语句,主谓短语作1.领属性主谓谓语句2.受事性主谓谓语句谓语是汉语语法的特点之一基本结构:大主语+主语谓语短语(小主语+小谓语)3.施事性主谓谓语句4.与事性主谓谓语句5.工具性主谓谓语句6.关涉性主谓谓语句7.评述性主谓谓语句8.周边性主谓谓语句9.复指性主谓谓语句非主谓句名词非主谓句动词非主谓句形容词非主谓句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复句联合复句并列复句1.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即各分句彼此平行,不分先后轻重2.常用排列分句语序的方式构成,也可以使用关联词语连接分句的方式1.平行式并列复句2.对比式并列复句顺承复句基本格式:A,然后B前后分句按照时间、空间或逻辑事理上的顺序排列,连贯地叙述连续的动作行为或事件的过程,分句之间有先后相承的关系解说复句基本格式:A,就是B1.前后分句一般是解释和被解释、说明和被说明的关系。

意义上相互承接2.解说复句一般不用关联词语1.解说式2.总分式3.分总式选择复句基本格式: 1.取舍式(先舍后取、1.与其A,不如B2.A,或者B 先取后舍)2.无取舍选择复句(或此或彼、非此即彼)递进复句基本格式:不仅A,而且B表达的是程度、数量、范围、时间的比较或变化1.单面递进式2.两面衬托式(正面衬托递进、反面衬托递进)3.三层递进式(实质上是衬托+单面)偏正复句转折复句基本格式:虽然A,但是B前面的分句(偏句)表达一种意思,后面的分句(正句)则转到相反或相对的意思上去1.重转式2.轻转式条件复句基本格式:只有A,才B前后分句之间有条件和结果的推论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