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与知觉在设计中的应用
2、恒常律
• 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其给人们的感觉刺激由于某些外界 条件变化而在一定限度内变化,人对它的知觉不变。
返回
大小、形状、方向恒常性的产生主要来 自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画面中的情境 线索;二是人们的先验知识。
3、图与底
• “图”是居于前部的区域,“底”是被看成用来衬托图的背景。 • 图比底,轮廓较为完整,封闭,形状较为规则,面积比较小,色彩比
2.5.1 有效错觉
艺术设计创作
维克托·瓦萨雷利,《 Alom》以及莱利,《流》。 20世纪60年代盛行的所谓OP(Optical Art))风格,也称为“光效应艺术”,就是一种利用视 错觉的艺术。这种艺术的表现方式和目的就是利用光学、物理学、心理学等科学原理,通过几 何图形元素的并置、叠加、错位等方式愚弄人们的视觉。这些图形没有什么明显的主题思想, 它只是使人感觉闪烁、流动、模糊等,让平面、静态的画面出现奇异的动态效果。
能引起人体产生 感觉的最小刺激水 平。 •差别阈限(J. N. D 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
两个相似刺激之 间被觉察到的最小 差别。
视觉 30英里以外的一烛光 听觉 安静环境中20英尺以外的手表滴答声 嗅觉 弥散于6个房间中的一滴香水 味觉 两加仑水中的一匙白糖
从一厘米距离落到你脸上一个苍蝇
知觉的定义 1、知觉(perception)是对感觉经验的加工处理,是 认识、选择、组织并解释作用于我们的刺激的过程。
• 知觉组织:一切知觉经验,都必定是某种分门别类的加工过程的最终 产品,这种分门别类的工作就是将感觉信息组织到一起使人们能形成 连续知觉的过程。
• 简洁律 • 恒常律 • 图与底 • 错觉轮廓 • 整体特征优于局部:接近律和相似律 • 深度知觉
设计心理学
感觉与知觉在设计中的应用
两 小 儿 辩 日《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 远者小而
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 近者热
1、简洁律
• 人们知觉的有一种“简化”的倾向,所谓“简化”并非仅指物体中包含的成分少或成分 与成分之间的关系简单,而是一种将任何刺激以尽可能简单的机构组织起来的倾向。 • 知觉简化的特性对人的认知产生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它自身的力使它呈现向最 简化的结构或紧张力减少的状态发展的倾向,体现为人们对于简洁、对称、规则图形的喜 好;另一方面,简化、规则的倾向使人们的活动变得简单、程序化,这样就会有相反的力 则对它起到抑制的作用。
骷髅还是少女
老鼠和男人
4、错觉轮廓
• 错觉轮廓(Illusory Figures)也被称为主观轮廓,是指那些没有直 接刺激而产生的轮廓知觉。
• 原因: 1、画面内存在有规则的空白,人们试图赋予它意义; 2、人的知觉系统倾向于将事物组合成简单、具有一定意义的整体。
舒曼正方形 返回
凯尼撒三角形及在其基础上衍 变出来的其他错觉轮廓的图形
错觉轮廓,请问这是谁?
5、整体特征优于局部:接近律和相似律
• 接近律、相似律的本质上都是简化和整体化知觉对象的组织原则,即 人们在倾向于简化认知对象的同时,也倾向于将近似、接近的元素组 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认知。
返回
点阵图中接近的点被认知为一个整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
请比较中世纪的绘画《圣洛 伦佐的殉教》和达·芬奇的 绘画《最后的晚餐》,看看 两者表现三度空间的方式有 何不同?其深度知觉线索包 括哪些?
主要深度知觉线索包括: 1、大小:大的物体比小的物体显得更近; 2、质地:组成质地的单元大的比小的显得近,例如建筑效果图
中运用地板砖来表现室内空间纵深; 3、插入:阻挡其他物体的不透明物体显得更近; 4、焦距:细节清晰的物体比模糊的物体显得近; 5、饱和度:高饱和度的颜色比低饱和度的颜色显得近。
• 人们的视觉所观测到的外界世界是二维的,但所感知到的世界是 三维的,这是因为人的感知能通过一定的关于深度的信息确定深 度。
• 深度知觉产生包括主体和客体的双重原因, 1、主体:人双眼提供的视差和视轴辐合是产生深度知觉的重要 生理机制。 2、客体:所观测对象的图形为感知提供了深度线索。
• 设计中,设计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图像中的元素,增加或减少图 像的深度。
触觉 的翅膀
阈限的运用:不易察觉的变化
差别阈限内的图 形演变(Fisher 1967年)
美国贝尔电报电 话公司标志的渐 变过程
SONY 经典P系列数码相机 索爱手机外观演变
阈限的运用:易视性
比 较:国内外农机驾驶室控制器的设计上有什么样的差别?
现实与感知:视觉游戏
• 知觉(perception) • 知觉组织
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及区别
❖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1.感觉 2.知觉
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 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 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 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 产生的。
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 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 整体的反映。
远距离感觉 近距离感觉 内部感觉
视听 嗅 味 皮肤觉 饥 渴 胃疼
知觉的产生不仅需要具体的客 观对象,还需要借助于过去经 验或知识的帮助。过去经验、 知识甚至还可以补偿部分感觉 信息的缺欠。
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指最 小可觉察的剌激量, 即光、声、压力或 其他物理量为了引 起刚能觉察的感觉 所需要的最小数量。 •绝对阈限
2.5.1 有效错觉
营销技巧
返回
带有液晶显示器的产品常会在显示屏周围设计一圈深色的衬圈,黑色的 衬圈利用相互位置接近、属性类似的物体更易于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整体 的原理,使黑色光洁的显示屏和旁边深色的衬圈容易被作为一个整体, 从而增大了显示器的面积。
2.5.2 错觉矫正
调整轮廓线条和比例矫正形态错觉
避免错觉的交通标识 设计师有意识地拉长标识使标志显得比例正常、易于识别
面积相对较大的纯平面常常会给 人一种下陷的感觉,为了弥补这 一错觉,往往方形的大平面会设 计为向外凸出。
较浅;此外,更重要是能组织成为一定意义的区域倾向于感觉为图。 • “两难图形” :图底区别就不太明显。
左边的图形,没有明暗对比,并缺乏封闭的轮廓,因此图、底比 较模糊;如果将字母变黑,就能很容易地分辨出这些字母。
返回
• 两可图形是一些模糊的、不稳定的图形,它们使人们能对单一的图像 在知觉和辨认上产生多种可能。
返回
2.5 错觉:被愚弄的知觉
• 错觉是错误的知觉,是人在已被证明错误的方式下体验刺激。 • 幻觉和欺骗
1、幻觉:例如透视、恒常性、整体性等; 2、欺骗:来自信息“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即人记忆中存 储的概念,如对知觉环境的经验、知识、期待、动机、文化等 方面的对人知觉产生的影响。
• 有效错觉 • 错觉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