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大小非解禁问题最简单的办法 [原创 2008-10-30 23:30:59]字号: 大中小大小非股东在卖出股票时的前20天作为股权变动的重大事项委托上市公司进行公告,告知市场其即将售出持有的股票数量、比例、原因和方式,甚至售价的区间。
在售出股票之后的5天内,再把售出股票的具体情况做事后公告。
这几天,很有趣的评论和判断不断发生,就是有人开始唱多中国,而有人继续唱空中国。
唱多中国和唱空中国,都是为了中国资本市场有一个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唱多中国,是给市场更多的信心和远见;唱空中国,是给市场更多的冷静和建议。
两种意见,都应该值得我们的重视和深思。
唱多中国的人,包括著名的经济学家,也包括国际权威机构,认为近期因为国际社会对金融危机的协调,各国央行都出台了密集政策,市场会有一个反弹作为积极的表现。
另一方面,09年中国由于在短暂的经济下滑之后,明年中旬会因为其较为稳定的市场流动性状况和政府有预见性的政策而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资本市场出现反弹,并认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面临很多的机遇。
同时,他们也承认,要解决市场的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包括世界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国内时机的把握、耐心和资本对中国是否能够抓住机遇都很关键。
唱空中国的人,也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权威机构,认为影响中国A股市场的最大制度性问题,大小非解禁问题和限售股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市场的重心还会下降,下降的可能性甚至达到大小非的成本区间或者甚至到1000点,800点以下。
现在A股市场还没有被低估,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下降,市场继续下跌,有市场本身目前难以克服的理由。
本人在这个PK的过程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既不敢唱多也不敢唱空。
但本人的意愿也是中国股市能很好的发展。
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兜售一下原来的老观点,关于大小非解禁的老观点。
大小非解禁问题,确实是限制市场健康发展的大问题。
大小非股东急于解禁大小非的目的和冲动在哪里呢?股权分臵改革基本完成后,由股权分臵市场转变为全流通市场,是我国股票市场基础制度环境的重大变化。
股权分臵改革后,“大小非”与其他有限售期的股份在本质上都是流通股,只是限售期限各有不同。
为什么到了限售期满,大小非股东就急于将股权变现为现金?这里面肯定有其必然的原因。
从大小非股东的构成看,按其投资角色有发起人股东,有战略性股东,有策略性股东;按其控股比例有控股股东,非控股股东。
上市公司对于这些股东来说,相当与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
股东们辛辛苦苦的把一个公司发展为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就成为股东们利用资本市场配臵资源发展壮大的一个平台。
如果大小非股东把股权全部变现,就相当于解除了和上市公司的法律关系。
如果把股权局部变现,就减少了其在上市公司的发言能力或者说是控制能力。
有什么原因让大小非股东忍疼割爱呢?做一个上市公司的大小股东不是很好么?我想,原因可能有几种:第一,大小非股东对企业的发展前景不看好,通过解禁这个退出机制来套现,另外寻找项目;第二,有比上市公司更好的项目或者产品,吸引大小非股东套现,以获得投资这个项目或者产品的资金;第三,对经济预期不看好,怕自己的股权贬值;第四,由于大小非股东在上市公司的治理上存在分歧,一些大小非股东用脚投票,从而套现;第五,大小非股东采取市值管理的办法,对股票高抛低吸,以获得市场波动的差价;第六,股票的价格已经透支了上市公司本身的价值,股东需要退出市场;第七,大小非股东本身缺乏资金,迫切需要套现来解决资金缺乏的燃眉之急。
以上,都是影响大小非股东解禁的比较负面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基于一个市场伦理的假设,就是大小非股东解禁股票的目的,是让社会投资者分享上市公司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这些原因看起来,我们都可以理解。
但为什么市场那么怕大小非解禁呢?有两个现象:一是市场的估值水平受到严重影响,大小非的成本非常低,不管什么价格流通,大小非股东都可以挣钱。
很低成本的套现,相对于其他投资者的交易心理而言,不公平;二,大小非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情况最为了解,其掌握的信息程度对其他投资者形成了不对称的关系,在对企业的了解这个层面,大小非股东和其他投资者存在了同股不同权的矛盾,也就是说,其他投资者对企业的了解权利是不如大小非股东的,这是信息上的不公平。
一个很熟悉上市公司的大小非股东,把自己的股票卖给相对不熟悉上市公司的其他投资者,就相当与自己把自己的儿子不要了,卖给别人。
自己都不看好儿子,难道别人会看好你的儿子?那么,其他投资者愿意要么?《论语·颜渊》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市场对大小非的反应激烈,就理所当然了。
而市场大幅下调,对要进行解禁的大小非股东来说,也是得不偿失。
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股票卖在地板价上?市场经济的一个特征是公平交易。
我们发现,大小非在解禁中,大小非股东有两大优势,一是成本优势,一是信息优势。
成本优势,就是持有股票的成本比较低;信息优势,就是大小非股东对上市公司比社会投资者更为熟悉,其派出的利益代表包括董监高人员,就是公司的内幕知情人。
在大小非中,由于供求双方对大小非的价格存在分歧,造成了市场估值水平的不断降低。
如果大小非股东在占有这两个优势的前提下,把股票流通,这显然存在一个道德问题。
就是不管市场价格如何,我先做市场的“范跑跑”,把股票卖给你再说,以后市场情况如何变化,我不管。
局部的套现无可厚非,但当大小非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的时候,就不利于市场诚信的建立和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最后造成大小皆输的格局。
那么,只有一个理由来说明大小非股东解禁股票的现象是有道德的,这就是大小非股东愿意把自己持有的股票转让给其他投资者,让其他投资者来分享上市公司发展所带来的财富。
要让其他投资者分享上市公司发展带来的财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股东分红,现金分红或者送股。
最现实的方法就是现金分红。
在这个问题上,管理层最近推出的关于再融资公司需要把分红比例提高到30%的方法非常好,非常合适,和管理层现在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完全一致。
作为投资者来说,上市公司的分红情况,比银行年定期存款利息稍高,就达到标准了。
如果上市公司的分红,比银行年定期存款利息少,那投资者不如把钱存入银行了,还不用承担股价波动的风险。
如果上市公司的分红能保持一种比银行存款利息高的稳定分红态势,投资者肯定愿意长期持有这种股票,也愿意买入这种股票。
既然愿意买入这种股票,就会出现股票供不应求的情况,股价就会涨,而不会跌。
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充满信心的时候,市场的信心自然不会缺失,市场信心充足的时候,市场就不会大跌。
上市公司的大小非股东,宁愿把自己的股票卖给这些投资者,当然就是好事。
作为大小非股东来说,如果分红高于银行利息,那么就没有必要把钱存进银行。
如果分红的比例高于30%,他就可以再融资,把这个上市公司继续做强做大,让自己能够长期保持高回报。
除非有一个项目的分红比例超过30%,要不一个上市公司稳拿30%的分红,难道没有吸引力?但这个项目不会那么容易找。
既然这个项目不容易找,大小非股东解禁股票就成为一个怪现象,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东,更具备做上市公司价值投资者的条件。
马克思说:“当利润达到百分之10的时候,他们将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百分之50的时候,他们将挺而走险;当利润达到百分之100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当利润达到百分之300的时候,他们敢于冒绞刑的危险。
”如果大小非股东在零成本或者负成本的条件下,基于某些原因变现股票,获得资本套现暴利,无疑给市场很大的杀伤力;如果大小非股东在上市公司源源不断给股东创造价值和收益的时候,让利给其他投资者来分享收益,无疑是市场的道德高尚者。
上市公司大小非的股东,在信息的掌握上,比其他投资者更熟悉企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可能,造成信息权利的不公平。
在其卖出股票以后,其他投资者才知道大小非股东卖出股票,而且不知道卖出的原因,这样就让市场产生对这个上市公司估值的混乱。
好的公司,为什么它的股东把股票变现呢?它的大股东都把股票套现了,我们一般的投资者还能买这个股票么?从而就产生了我们讨论到的市场道德问题。
这个道德问题,和当初股改的时候,所签订的大小非股东流通股票在解禁后不受限制流通的约定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为了防范这个道德问题,也为了维护获得信息的公平权利,应该建立和完善大小非解禁的预先披露制度。
深交所的深市年报分析报告显示,大小非通过减持股份数量十分有限,不是导致当前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
在引入“控股股东减持预披露制度”之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情况大大减少,预披露制度对“大非”减持起到抑制作用。
深交所制定的《中小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指引》,就明确要求除了特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出售前进行预披露外,还要求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增持或减持公司股份达到公司总股份1%时应当及时作出公告;在出售后导致持有、控制公司股份低于50%、30%或出售后导致其与第二大股东持有、控制的比例差额少于5%时应对出售的原因、进一步出售或增持股份计划等事项及时做出公告。
我想,这个办法可以拓展到整个A股市场。
并且还可以更具体化,比如,大小非股东在卖出股票时的前20天作为股权变动的重大事项委托上市公司进行公告,告知市场其即将售出持有的股票数量、比例、原因和方式,甚至售价的区间。
在售出股票之后的5天内,再把售出股票的具体情况做事后公告。
为什么20天呢,这个相当于董事会公告召开股东大会的时间,股东大会的召开,需要提前20天公告。
这样市场就可以对大小非股东解禁股票的目的和影响在事前事后都有一个自己的心理预期和判断,知道如何采取规避市场波动风险的措施。
对于大小非股东而言,也给市场还自己一个清白。
上市公司的股东,不管大小非股东还是其他投资者,在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都要从上市公司获得回报,应该是一荣俱荣,唇亡齿寒的关系。
公司大小非股东在其资本退出市场的时候,给其他投资者一个预先告知,在情理之中。
如果确实因为某些限制,不能具体披露,也应该走一个程序,就是预先告知市场,我要卖出公司的股票了,但具体的数量、比例、原因、方式、价格区间因为某些原因限制而拒绝披露。
这样,市场就自动有反应了。
通过市场对股票供求信息的自动调整功能,把大小非解禁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
市场自然就会更为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