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Analog Electronics
课程编号:12314020
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
总学时数:80
学分:4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类专业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
它具有自身的体系,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模拟电路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和基本的测试手段,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中的容,以及为电子技术在专业中应用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容及要求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
1、教学容
1.1半导体基础知识
1.2半导体二极管
1.3半导体三极管
1.4场效应三极管
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及其伏安特性、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半导体二极管伏安特性
难点: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
3、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及其伏安特性。
理解: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半导体二极管伏安特性。
了解:场效应管基本知识。
第二章放大电路基础
1、教学容
2.1 放大电路的基础知识
2.2 放大电路工作状态的分析
2.3 放大电路的偏置电路
2.4 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估算
2.5 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组态
2.6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2.7多级放大电路
2.8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放大电路工作状态分析、放大电路的偏置电路、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估算
难点: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估算
3、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放大电路工作状态分析、放大电路的偏置电路、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估算。
理解: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组态。
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第三章集成运算放大器
1、教学容
3.1 零点漂移
3.2 差动放大电路
3.3 集成运算放大器介绍
2、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差动放大电路
难点:基本差动放大器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用途
3、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基本差动放大器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用途;共模抑制比的计算。
理解:零点漂移及抑制方法,差模信号、共模信号、差模增益、共模增益的计算。
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
第四章负反馈放大电路
1、教学容
4.1 反馈的基本概念
4.2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4.3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
4.4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
2、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负反馈方式的判定;负反馈对电路性能的改善
难点:负反馈方式的判定
3、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负反馈方式的判定;负反馈对电路性能的改善。
理解:闭环电压增益和反馈系数的估算。
了解:深度负反馈的分析方法、反馈深度的概念。
第五章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1、教学容
5.1 集成运放应用基础
5.2 基本运算电路
5.3 有源滤波电路
5.4电压比较器
5.5 5.5 集成运放的使用方法
2、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比例运算、加减法运算、微积分运算电路的原理及计算方法
难点:比例运算、加减法运算、微积分运算电路的原理
3、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比例运算、加减法运算、微积分运算电路的原理及计算方法。
理解:运放电路的应用。
了解:集成模拟乘法器及其应用。
第六章波形产生电路
1、教学容
6.1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6.2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6.3 非正弦信号发生器
6.4 集成函数发生器
2、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RC正弦波振荡电路、LC正弦波振荡电路
难点:RC正弦波振荡电路、L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原理
3、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RC正弦波振荡电路、LC正弦波振荡电路
理解:非正弦信号发生器
了解:集成函数发生器
第七章功率放大电路
1、教学容
7.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和分类
7.2 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OCL电路)
7.3 单电源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OTL电路)
7.4 集成功率放大器介绍
7.5 功率管的散热问题
2、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OCL、OTL功放和复合管互补对称功放电路组成、元件作用难点: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3、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OCL、OTL功放和复合管互补对称功放电路组成、元件作用。
理解:集成功放的正确使用。
了解:功率放大器工作原理及输出功率、效率和管耗的估算。
第八章直流稳压电源
1、教学容
8.1 概述
8.2 单相整流电路
8.3 滤波电路
8.4 稳压电路
8.5 三端集成稳压器
8.6开关型稳压电源
2、本章重点和难点
重点:单相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
难点:滤波电路、稳压电路
3、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单相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
理解:三端集成稳压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了解:开关稳压电源。
三、教学时数分配
四、实验容与安排
五、教材、教学参考书
建议使用教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仲林主编,人民邮电
建议参考教材: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教程》(第二版),华容茂等编,电子工业,2003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源生编,,电子工业,2003
《电路分析基础》,瀚荪编,人民教育
《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
1999
六、成绩考核大纲
1、考试目的: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容的掌握程度,检验教学效果。
2、考试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晶体管和MOS管的工作原理、
特性曲线;能应用等效电路法分析三种基本组态电路、差分电路的性能指标;能正确判断电路的反馈类型;掌握集成运放组成的常用功能电路;
掌握整流滤波及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3、题型比例及难易程度:
考试题型由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组成,大体分布如下:
难易程度分布:易30%,中50%,难29%。
4、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计算。
其中平时(考勤、课堂、作业)占20%,
实验占20%,期中测试占20%,期末考试占40%。
5、考试时间:120分钟。
七、说明:
1、本课程课堂教学要求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要求在实验室进行。
2、本课程的重点在于基本电路的分析和应用,对器件部的物理过程不作过多的讨论
3、在教学中注意将分立组件电路分析与集成电路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分
立组件电路立足于过渡,教学应侧重于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应侧重于外特性和应用。
4、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在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
高学生分析电路和应用电路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与相关的实验课、实验与课程制作协调配合。
执笔:毛玉青
审阅:
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