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锦
南京云锦的织造业主要分布在南京市秦淮区、建邺区、白下区、玄武区、栖霞区 等5个区。1954年,为抢救濒临消亡的南京云锦,“云锦研究工作组”组建成立。 1957年,江苏省政府批准建立“南京云锦研究所”,这是中国唯一一家集研究、 生产、展示、销售于一体的云锦专业机构。1979 年发展到15个加工点,97 台织 机,外加工人员达 300 余人,还研制恢复失传多年的传统品种妆花罗、妆花纱、 妆花绸等。2004年,在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南京云锦博物馆”。2003 年到2005年,南京云锦研究所生产的“吉祥”牌南京云锦分别获南京市和江苏省 名牌产品称号。2005年10月,南京云锦“吉祥”牌商标被南京市评为著名商标。 南京云锦研究所全部保留着历史上的妆花技术。他们曾成功地复制了明定陵出土 的万历皇帝过肩龙妆花纱织成袍料。自1979年以来,该所复制龙袍及匹料已达 100多件。2006年1月,云锦研究所再次受北京定陵博物馆委托,对一件明万历皇 帝龙袍进行复制。
•库缎是在缎地上起本色花。花纹有明花和暗花两种。明花浮于表面。暗花 平板不起花。库锦,又名织金。其花纹全部用金线织出。传统的织金图案 ,大多采用小花纹,以充分显金为其特色。 •妆花是缎底上突出五彩花纹,是云锦中制造技术最复杂、最华丽的提花丝 织品。妆花类织物是代表云锦技艺特色和风格的品种,是在缎、绸、纱、 罗等丝织物上用"挖花"技法织出彩色纬花图案,布局严谨庄重,纹样造型 简练概括,多为大型饱满花纹作四方连续排列,亦有彻幅通匹为一单独、 适合纹样的大型妆花织物(如明、清时龙袍、炕褥毯垫等)用色浓艳对比 ,常以金线勾边或金、银线装饰花纹,经白色相间或色晕过渡,以纬管小 梭挖花装彩,织品典丽浑厚,金彩辉映,是云锦区别于蜀锦、宋锦等其他 织锦的重要特点。《天水冰山录》中"青妆花过肩遍地金蟒缎"、苏州王锡 爵墓出土的"黄织金妆花斗中方补纱" ,地部全由扁金织出。南京云锦的代 表品种之一"金宝地"的织物也是满金铺地,全幅完全用金线织出地子,上 面再织出多彩花。"芙蓉妆"是一种配色比较简单的大花纹织锦,不用片金 绞边(即用片金线织出花纹的轮廓) ,也不用深浅不同的几重色彩来表现花 纹的层次。
品场 究 征童 “ 训 造 云 笔面 外 除 分。 满 * 很 、等 花 点辉 晕 常 物 列 纹 表 务 、 妆 承 云 及* 发 集子 妆 艺 工 锦 筒、 * 出 地著 足 南 少 外* 锦 。映 过 以 ( * 样 云 府 “ 花 了 锦 消开 展 收戏 花 徒 艺 的 、提 又 口 表名 欣 京 * 贸供 、 * 渡 金 如 亦 造 锦 “ 库 、 明 过 费发 打 藏桃 纱 * 逐 科 名包 发 做 现红 赏 出 即 等应 敦 是 * 线 明 有 型 技 缎 缎 库 、 去 品了 下 了绫 ” 恢 渐 研 片、 展 高 出学 者 版 使 的蒙 煌 年云 以 勾 、 彻 简 艺 匹 ” 锦 清 专 *服 了 ” 等 复 恢 人 盒马 了 档 来家 的 社 是 需、 锦 后锦 纬 边 清 幅 练 特 库 ) 、 时 供 受饰 良 、 * 了 复 员 等夹 新 服 了李 好 出 南 要藏 、 *区 管 或 时 通 概 色 ” * 库 期 宫 到、 好 多明 复 失 * 经 日、 的 装 ”希 奇 版 京 。兄 金 在别 小 金 龙 匹 括 和 而 库 缎 的 廷 市工 的 件代 制 传 并 过 用领 花 面 。凡 * 的 人 弟 银 传于 梭 、 袍 为 * 风 得 金 等 传 御 场艺 基 云“ 了 品 搜 努 工带 色 料 先 又 《 亦 族 妆 统蜀 挖 银 、 一 多 格 名 、 几 统 用 的画 础 锦妆 汉 种 集 力 艺、 品 及 生 可 中 是 截服 、 品锦 花 线 炕 单 为 的 * 库 大 风 或 欢屏 。 实花 代 “ 整 * 品挂 种 供 截称 以 国 如 止饰 菱 种、 装 装 褥 独 大 品 沿 锦 类 格 赏 迎、 目 物纱 的 双 理 把 。屏 * 少 止赞 作 南 此 和 锦 的宋 彩 饰 毯 、 型 种 用 等 ( 而 赐 。日 前 资龙 “ 面 了 濒 、 如 数 这 为 京 . 书 、 基锦 * 花 垫 适 饱 * 至 等 见 有 功 用 * 料袍 素 锦 云 临 手 云 民 本 云 云 关 画 装 础等 织 纹 等 合 满 图 今 以 “ 所 臣 饰 南 *” 纱 ” 锦 消 机 锦 族 书 锦 锦 于 年装 饰 上其 品 * ) 纹 花 案 。 清 妆 发 之 年 品 京 为等 禅 、 图 亡 多套 台 服 “ 研 》 云 *裱 锦 创他 典 经 用 样 纹 布 妆 代 花 展 物 * 等 云 南珍 衣 “ 案 的 年、 毯 饰 把 究 * 锦 了、 及 新织 丽 白 色 的 作 局 花 织 ” * 。 生 众 锦 京贵 ” 凹 和 南 来桌 、 、 云 者 倒 的 解旅 台 品锦 浑 色 浓 大 四 严 类 成 、 传 现 产 云 多 又 云文 、 凸 画 京 *旗 靠 演 的锦 的 是 书 锦游 毯 种的 厚 相 艳 型 方 谨 织 后 “ 统 代 工 面 锦物 宋 锦 稿 云 南、 垫 出 云的 案 既 则 的纪 、 *重 * 间 对 妆 连 庄 物 输 库 品 云 艺 向 的* 代 ” * 锦 京云 、 服 锦美 头 可 更 人念 靠 如要 金 或 比 花 续 重 是 入 锦 种 锦 礼 市 研并 “ 、 培 织 锦 被 饰 充 书 以 少 品 垫 雨特 彩 色 * 织 排 * 代 内 ” 有 继 1949 900 2009 2009 40
南京云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 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南京云锦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 “中国四大名锦”。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 云锦则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戊,位于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 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因其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 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亦是中华民 族和全世界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南京云锦的产生和发展与南京的城 市史密切相关。南京丝织业最早可追溯到三国东吴(222—280)时期,东晋 (317—420)末年,大将刘裕北伐,灭秦后,将长安的百工全部迁到建康(今南 京),其中织锦工匠占很大比例。后秦百工中的织锦工匠继承了两汉、曹魏、西 晋和十六国前期少数民族的织锦技艺。417年东晋在建康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 署——锦署,被看做是南京云锦正式诞生的标志。从元代开始,云锦一直为皇家 服饰专用品。明朝时织锦工艺日臻成熟和完善,并形成南京丝织提花锦缎的地方 特色。清代在南京设有“江宁织造署”,《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 曾任江宁织造20年之久。这一时期的云锦品种繁多,图案庄重,色彩绚丽,代表 了历史上南京云锦织造工艺的最高成就。 南京云锦织造鼎盛时拥有3万多台 织机,近30万人以此和相关产业为生,是当时南京最大的手工产业。1949年后, 政府先后投资几千万元用于恢复和保护云锦,南京市云锦研究所还成功地科学复 制了20世纪70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褝衣”、北京十三陵定陵出 土的明万历皇帝“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等,但云锦仍然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 面,现在全国真正懂云锦技术的不过50人。
云锦
郭俊大师讲座报告
郭俊,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 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吉祥云锦艺术总监 主要作品:《黄地 真金孔雀羽八宝九龙妆 花立屏》、《万寿中华 》、《丹顶和鸣》、《 吉祥金狮》等
生产于六朝 发展于南宋至元朝 鼎盛于明清 衰于清末民初 恢复期解放至今
• 2007年,他创作了有史以来独立纹样最大的云锦《 黄地真金孔雀羽八宝九龙妆花立屏》,入选由中国艺 术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联合举 办的北京?2008《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获金 奖,在《锦绣中华.中国织绣精品大展》中荣获设计 金奖。 • 2009年创作出云锦1600多年历史上的旷世巨作《 万寿中华》(首次在云锦织品中运用鸵鸟羽毛)被人民 大会堂、中国工艺美术馆、云锦博物馆、南京市政府 分别收藏,被评选为2011南京“十大文化精品”,这 是云锦作品第一次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具有重要的历 史意义。 • 2010年创作了建国以来云锦首次被外交部选作国 礼的《丹顶和鸣》、《瑞虎呈祥图》,由胡锦涛主席 赠与南美友邦。其中《丹顶和鸣》在《首届中国非物 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在《南京市首届外 观设计专利与创意设计大赛》获优秀奖。
南京云锦是一种提花丝织工艺品,为南京工艺" 三宝 " 之首,与苏州缂丝并誉为 " 二大名锦 " 。南京云锦与成 都蜀锦、苏州宋锦并称中国三大名锦,但现在只有云锦 还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和独特的技艺,一直保留着传统的 老式提花木机织造。 南京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运用 " 色晕 " 层层推出主花,富丽典雅、质地坚实、花纹浑厚 优美、色彩浓艳庄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 独特风格。
•
明、清时为宫廷织品。有多处官办织造局生产,用于宫 廷服饰、赏赐等。晚清以来始有商品生产,行业中才产 生“云锦”的名称,凤其富丽华贵,绚烂如云霞而得名。 现代只有南京生产,常称为“南京云锦”。
现代云锦继承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格而有所发展,传 统品种有妆花、库锦、库缎等几大类,[1]库金、库锦 等等以清代织成后输入内务府“缎匹库”而得名,沿用 至今。
• 2 0 1 1 年创作的《九九祥龙》联体屏风荣获《2011年 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评比》“百花奖”金奖, 在第二届《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荣获迎春花奖。 • 2011年创作的云锦挂屏《吉祥九龙》、《吉兆祥瑞 》在《南京市首届外观设计专利与创意设计大赛》中荣 获优秀奖。 • 走进一间繁杂但又井然有序的工作室,我们见到了 郭俊和他的工作团队正在专注地伏案工作,在这种浓郁 的艺术创作的氛围中,我们了解到了这位年逾六旬然而 不为人全知的郭俊,了解了荣誉与奖杯的背后付出的辛 劳与汗水。在这里,学生亲切的称呼他为“郭老师”, 外界称呼他为“郭大师”,而他认为自己是一员怀着为 云锦贡献绵薄之力的“下岗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