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建创新教育基地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的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课题。
大学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前途,还直接
关系到学校声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学校纷纷出台措施,千方百计拓展学生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建设,并把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工程。
校企合
作作为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在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提升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实践能力,增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
合素质,更好满足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校企合作的内涵及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1.1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内涵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指高校为提升创
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大学生的科研技能和就业能力,借
助学校的人才、科技优势,通过与企业联合建立科研实践基地、教育
实验中心等方式的以互利双赢为基础的合作模式。
同时,校企合作又
是一种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注重专业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应用,注重
发挥学校与企业两种资源、两种平台共享的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适应
了当前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要求,做到了与市场接轨,满足了企业
等用人单位需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新理念,是高校素质教育改
革的重要内容。
1.2校企合作共建科教基地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校企合作共
建科技教育实践基地的根本目的就是借助学校与企业两种资源平台为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创造良好条件,持续提升学生的就
业技能,从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更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模式下,通过引导学生进入科技教育实训基
地进行科研实践训练,对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及就业能力
的强化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校企
合作科研拓宽了大学生行业信息渠道来源,拉近了与社会的距离;(2)
校企合作科教为将来大学生的职业教育规划引导提供了条件和基础;(3)校企合作科研基地有助于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创新人才支撑;(4)校企合作科教基地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质量提供了有力平台。
2就业导向下校企共建科教基地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校企合作共建下的科技教育基地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专业技能的提升以及科研水平、职业素质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科教实训基地的锻炼和培训,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都得到了明显增强,整体看,校企合作下的科技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发展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2.1坚持做到科教实训环境的仿真性科教实训基地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无论在规模设施设备还是操作实践过程中都要坚持培训即实战的原则。
科研场所设施要尽可能与实际工作相一致。
工作环境要按照实际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尽可能做到高度契合。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具体指导,及时纠正实践中存有的问题和不足,经过反复训练,持续提升学生对设施设备和器材仪器的掌握运用水准,最终达到独立操作,独立承担一般或加大科研专项任务的目的。
2.2坚持做到科教实训技术的先进性随着世界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高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科研资源优势,增强与企业、科研院所、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等的联系和沟通,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提升科技教育实训基地的层次和水平,及时跟踪世界先进技术发展前沿,无论在设施设备、器材仪器,还是在科研创新、新技术、新工艺等科研领域体现先进性,高端性,引领时代发展潮流,指导和教育学生通过科研实践,尽快熟悉新技术、新工艺,为提升专业技能和就业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2.3坚持做到科教服务中的适用与开放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就业水平,关键在于培养一支业务精湛、思想活跃、
服务到位的教师队伍。
教师一定要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改变传统
教育理念,做到理论传授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尽快熟悉运用先进的器
材设备和科研工作流程工艺,为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做好知
识储备。
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科研实践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尊重、开放、包容、平等,在场所、设施、器材运用上做到一视同仁,
从空间到时间向学生全面开放,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和科研实训基地利
用效率。
2.4坚持做到科教基地职业上的接近性校企合作科技教育实训基地无
论在科研训练,还是在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上都要围绕学生就业为中心,努力营造集科研、生产、服务、管理于一体的真实的职业环境,从场
所建设、设施设备配备、科研流程、服务管理、专业指导、项目攻关
等多方面模拟或接近职业环境和现代企业运作的经营管理模式。
3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建立科教基地的对策
3.1围绕学生就业素质提升,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程设置科学与
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学校应以校企合作
为契机,建立校企双方共建共教共管的“双向型”专业教学模式。
定
期做好市场调研,根据市场和社会的实际用人需求,及时做好对专业
设置、内容编排的调整,并围绕市场要求制定出符合创新人才培养和
科研实践规律的教学规划,教学规划要突出实践性、科学性、层次化、模块化,以学生创新意识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通过科研实践训练,提升就业技能,促进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3.2围绕学生专业技能提升,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
意识、科研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和必备环节。
受传统教育
科研体制机制的影响和制约,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有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应用”的现象,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创造意
识不强,毕业后往往因为不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而被拒之门外,给大
学毕业生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精神负担。
同时,用人单位为提升毕业生
的岗位适应能力,不得不投入相当大的费用为新员工进行培训,增加
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
因此,高校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在科研实验、专业实习和职业技能实习等环节的训练,将学
生职业发展课程根据学习阶段实际情况纳入到日常教学规划体系之中,从而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社会科研实践等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职业素质高、就业能力、
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3.3围绕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学校要适应素质教
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坚定不移地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科研立项等开展基地科学研究、项目攻关、技术推广、经营管理等方
面的研究,加快科研成果中试产业化进程。
要积极吸收学生参与到科
学实验、科研创新中来,做到理论知识学习与科研应用实践相结合,
生产实践与科研实习相结合,健全学生培养体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就业水平。
通过与企业合作,在提升学校
整体声誉、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为企业持续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3.4增强“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教师的
科研实践能力对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科技教育基地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更是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直接保证。
因此,学
校要把提升教师队伍的科研实践水平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借助校企合作平台,通过选调部分青年教师到企业任职锻炼,定期开
展专项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在指导学生科研实践的基础上积累生产
经验,调整优化知识结构,丰富教学科研方法。
此外,企业还可以选
聘部分具有实践经验和指导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到科教基地进行科研
实践指导,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优势,承担部分实践教学任务,在相
互促进中持续充实和增强教师队伍力量,提升教师科研实践指导的能
力和水平。
校企共建创新教育基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