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健康教育学笔记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
(一)按目标人群或场所分类
1.学校健康教育
2.职业人群健康教育
3.医院健康教育
4.社区健康教育
(二)按教育目的或内容分类
1.防治疾病的健康教育
2.营养健康教育
3.环境保护健康教育
4.生殖健康教育等。
健康促进的定义: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
健康促进的领域
1.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2.创造支持环境
3.加强社区行动
4.发展个人技能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
《渥太华宣言》即倡导、赋权与协调。
人类行为基本要素
1.行为主体
2.行为客体
3.行为环境
4.行为手段
5.行为结果
人类行为因其生物性和社会性所决定人类行为分为:
1.本能行为
2.社会行为两大类
人类行为的特性; 1.目的性 2.可塑性 3.差异性
人类行为的主要适应形式反射、自我控制、调试、顺应、应对、应激。
人类行为的发展过程:1.被动发展阶段2.主动发展阶段3.自动发展阶段 4.巩固发展阶段
促进健康行为特点: 1.有利性2.规律性 3.和谐性4.一致性 5.适宜性
促进健康行为种类; 1.日常健康行为 2.避开有害环境行为3.戒除不良嗜好行为4.预警行为 5.保健行为
危害健康行为特点: 1.危害性 2.明显和稳定性3.习得性
危害健康行为的类型:1.日常危害健康行为2.致病性行为 3.不良疾病行为 4.违规行为
知信行模式(KABP)
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1.获取知识 2.产生信念 3.形成行为(知识-信念-行为)
健康信念模式(HBM)是运用社会心理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
1.认识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严重性和易感性
2.认识到采纳或戒除某种行为的困难及益处
3.对自身采纳或戒除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
传播的要素:1.传播者2.受传者 3.信息与讯息4.传播媒介5.传播效果
传播的分类:1.人际传播2.群体传播3.大众传播4.组织传播 5.自我传播
健康传播主要特点: 1.健康传播传递的是健康信息2.健康传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健康传播的过程具有复合性4.健康传播对传播者有特殊素质要求
人际传播的特点:1.是全身心的传播 2.以个体化信息为主 3.反馈及时
健康教育中人际传播形式:1.咨询 2.交谈或个别访谈3.劝服4.指导
人际传播的技巧
谈话技巧: 1.内容明确2.重点突出3.语速适当4.注意反馈
提问技巧:1.封闭式提问(收集简明的事实性资料)2.开放式提问(了解对方真实情况)3.探索式提问(莫伊问题的深入)4.偏向式提问(提示对方注意某事的场合)
5.复合式提问
小组讨论的步骤
1.明确讨论主题
2.小组讨论的人数一般以6~10人为宜。
3.选择时间和地点
4.排列座位
健康信息特点:1.符号通用易懂2.科学性3.针对性。
4.指导性
健康传播途径: 1.口头传播2.文字传播 3.形象传播4.电子媒介传播
健康传播途径的原则:
1.准确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速度快原则
4.经济性原则
受者“四求”的心理:1.求真2.求新3.求短4.求近
健康教育的步骤
高可变性行:
(1)正处在发展时期或刚刚形成的行为。
(2)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方式关系不大的行为。
(3)在其他计划中已有成功改变的实例的行为。
(4)社会不赞成的行为。
低可变性行为是:
(1)形成时间已久的行为。
(2)深深植根于文化传统或传统生活方式之中的行为。
(3)既往无成功改变实例的行为。
教育诊断: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3.学习因素。
管理与政策诊断的核心内容:组织评估、资源评估
在格林模式中划分:1.倾向因素2.强化因素3.促成因素
计划目标(三个W,两个H)Who-对象What-实现什么变化When-实现变化期限Howmuch-变化的程度How to measure-测量的方法
健康教育评价的目的
1.确定健康教育计划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2.执行情况
3.预期目标的实现及持续性
4.总结成功与不足,提出进一步假设。
偏倚因素:
1.时间因素
2.测试或观察因素
3.回归因素
4.选择因素
5.失访
测量或观察因素包括
1.测量者因素:(1)暗示效应:(2)测量者成熟性:(3)评定错误:
2.测量工具因素
3.测量对象因素(1)测量对象成熟性:(2)霍桑效应:
医院健康教育的意义
1.提高患者从依从性
2.心理治疗
3.消除致病因素
4.密切医患关系
5.降低医疗成本
患者健康教育分类及内容
1.门诊教育(候诊教育、随诊教育、咨询教育、健康教育处方)
2.住院教育(入院教育、病房教育、出院教育)
患者健康教育实施程序步骤
1.评估教育需求、
2.确定教育目标、
3.制定教育计划、
4.实施教育计划
5.评价教育效果
P1健康教育目的、
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分类)
P2健康促进、健康促进领域、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人类行为、人类行为特性、人类行为适应形势、发展过程
P3促进健康行为特点、种类、危害健康行为特点、行为类型、知信行人类行为改变分类、健康信念模式
P4传播的要素、传播分类、健康传播特点、人际传播特点、健康教育中人际传播的形式、人际传播的技巧、谈话技巧
P5提问技巧、小组讨论步骤、健康信息特点、健康传播途径、健康传播途径的原则
P6受者“四求”心理、健康教育步骤、高可变性行为、低可变性行为、教育诊断影响因素、格林模式、计划目标(三个W两个H)
P7健康教育评价目的、偏倚因素、测量或观察因素包括、霍桑效应、医院健康教育的意义、患者健康教育分类、实施程序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