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节 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

第十一节 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

•发病缓慢,疼痛是主要特征,服水杨酸钠药物疼痛可
暂时缓解,为此病特点。
四、骨样骨瘤(2)
【X线表现】 1.“瘤巢” 是本病的特征,诊断的依据 •肿瘤的部位可在骨皮质、骨膜下、骨髓腔和松质骨内 •位于骨皮质的瘤巢较小,常被反应骨所遮盖; •位于骨膜下的“瘤巢”在骨皮质旁,可压迫骨皮质 ,并引起局限性骨吸收; •位于髓腔的“瘤巢”有时可较大,达2-3厘米;
动及骨干畸形。肿瘤突然长大迅速及发生疼痛,
应考虑可能为恶性变。
单发性骨软骨瘤(4)
【X线表现】
1.长骨端见带蒂或广基底的骨性突起,背 向关节或垂直于骨干生长。骨干皮质延续至肿瘤 ,其顶端为圆管形或菜花状的软骨帽。可见不规 则的斑片状软骨钙化及骨化; 2. 肿瘤内有与骨干相连的松质骨; 3.肿瘤压迫附近正常骨骼,使其移位变形 或骨质缺损,伴硬化边缘。
六、骨血管瘤(2)

【临床表现】 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脊椎血管瘤多发生于较大年龄的妇女 颅骨血管瘤发生于成年人 约25%发生在长骨、锁骨、骨盆、肩胛骨。
脊椎血管瘤常为多发、细小无症状
六、骨血管瘤(3)
【X线表现】
1.脊椎血管瘤 可侵犯单或多个椎体,胸椎多见。 (1)患病椎体骨质被肿瘤吸收,残留的骨小梁代偿性 增粗,呈纵行排列,似栅栏状称之为“栅栏征”。小梁
10.来源不明
巨细胞瘤
恶性巨细胞瘤、长骨"造釉细 胞瘤"、长骨牙骨质瘤、腺泡 状肉瘤
11.其它来源
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 骨化学感受器瘤
表 骨肿瘤的分类(3)
(二)继发性 肿瘤 骨转移瘤
恶性肿瘤骨侵犯
良性骨病恶变
(三)瘤样病 变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畸 形性骨炎、骨囊肿、动 脉瘤样骨囊肿、上皮样 骨囊肿、关节软骨下骨 囊肿、骨内腱鞘囊肿
五、骨巨细胞瘤 (1)
•起源于骨髓结缔组织间充质细胞,是介于良、恶性肿 瘤间的一种较常见骨肿瘤;
病理分级:
•I级:属于良性;
•Ⅱ级:介于良恶性之间,可作恶性处理;
•Ⅲ级:属恶性。
五、骨巨细胞瘤 (2)
【临床表现】 好发年龄为20-40岁; 好发部位为长骨骨端,以股骨下端最多;胫骨上端 、桡骨下端次之; 早期可无症状或有局部间歇性疼痛,劳累加重,转 为持续性疼痛;
五、骨巨细胞瘤 (3)
【X线表现】 1.膨胀性、囊性破坏区:
肿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呈多房性膨胀性偏心性破 坏区,骨质变薄,肿瘤横向生长大于纵向,并迅速扩展 至骨干端关节面。上端正常之骨干与肿瘤分界清楚。
2.肥皂泡样分隔现象: 于膨大的肿瘤区内见不
规则的骨性间隔而呈分隔肥皂泡样,这是由于肿瘤内未 被破坏残留的骨嵴相互交错而形成。
(一)骨瘤(2)
【病理】
•致密骨(象牙)型为致密之骨质,坚硬如象牙 •松质骨型为松质骨占多数或全为松质骨
•混合型是两者成分均存在
(一)骨瘤(3)
【临床表现】
肿瘤发生于儿童时期,但常于成年后才开 始出现症状。 好发部位依次为颅骨、面骨、下颌骨,其
中以额窦多见,次为筛窦、眼眶等。
(一)骨瘤(4)
【临床表现】

(二)骨软骨瘤
• 骨软骨瘤是一种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又称为外
生骨疣。分单发性及多发性两种,占骨肿瘤的12%, 单发者多见。
单发性骨软骨瘤(1)
【病理】
•起源于软骨内化骨的骨骼,包括骨及软骨组织; •为骨端肌腱附着处的骨性突起; •分带蒂型及广基底型; •肿瘤的表层被胶原结缔组织的骨膜包绕; •中层被透明软骨覆盖,即软骨帽; •深层有一与骨骺板相同的软骨成骨区,即肿瘤的主体, 内含有黄髓的松质骨与骨干相连。
多见;

40岁以上多见转移瘤、骨髓瘤和软骨肉瘤;

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
一、概述(6)
3. 症状与体征

良性肿瘤少有疼痛,恶性者疼痛明显; 良性者肿块边界清楚,无压痛及皮肤改变;恶 性者反之;

良性肿瘤病程长,无明显症状;恶性骨肿瘤病
程短,病变进展快。
一、概述(7)
4. 实验室检查
良性骨肿瘤者的血、尿和骨髓检验均正常 恶性者常有变化。
多,有软组织肿块均为恶性征象 。
典型的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
六、骨血管瘤(1)
•骨血管瘤是起源于骨血管的良性肿瘤 •按组织上可分为海绵型和毛细血管型 •海绵型多见于脊椎、头颅 •毛细血管型多见于长骨、扁骨 •如合并多发性软组织血管瘤时称为血管瘤病 •因肿瘤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及X线征
一、概述(3)
(二)临床表现 骨肿瘤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
• • • •
发病率 发病年龄和性别 症状与体征 实验室检查
一、概述(4)
1.发病率
良性骨肿瘤中骨软骨瘤多见;恶性骨肿瘤
以转移瘤多见;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以骨肉瘤常见。
一、概述(5)
2.年龄和性别

婴儿期成神经细胞瘤骨转移较常见; 少年尤文瘤多见; 青年骨肉瘤、骨瘤、骨软骨瘤和成软骨细胞瘤
一、概述(8)
(三)影像学诊断 对骨肿瘤影像诊断的要求: ①判断骨病变是否为肿瘤; ②判断良性、恶性; ③肿瘤侵犯范围;
④推断肿瘤的组织学类型。
一、概述(9)
良性骨肿瘤的特点

生长缓慢,不侵及邻近组织,但可引起压迫移位,
无转移;

呈膨胀性骨质破坏,与正常骨界限清晰,边缘锐 利,骨皮质变薄,膨胀,连续; 无骨膜增生,病理骨折后可出现骨膜增生; 软组织多无肿胀或肿块,如有肿块,边缘清楚。
(一) 孤立性内生软骨瘤(2)
【X线表现】 1.囊性膨胀性改变:位于短骨骨干的肿瘤 可呈中央或偏心生长,呈圆形或类圆形透光区; 边界清,骨皮质膨胀变薄;皮质内缘出现不规则
之骨嵴或呈多弧状,有硬化边;
(一) 孤立性内生软骨瘤(3)
2.软骨内钙化或骨化:于瘤区内见无结构、砂粒状 钙化及骨化密影,为特征性征象。 3.无骨膜反应增生及软组织肿块; 4.长骨干的内生软骨瘤:病变始于干骺端,随骨发
五、骨巨细胞瘤 (4)
3.骨皮质改变:
膨大的肿瘤使骨皮质不规则变薄, 由于肿瘤向四 周生长,破坏骨皮质并刺激外骨膜增生,形成骨膜新 生骨,肿瘤生长再破坏新生骨。
皮质被肿瘤破坏穿破时,表现为模糊、残缺、断
续不连,有时可见到骨膜反应。
肿瘤侵及软组织时可有软组织肿块。
五、骨巨细胞瘤 (5)
4.恶性巨细胞瘤占10-30%,肿瘤生长迅速,疼 痛剧烈持续。 X线见骨皮质大部或全部断裂吸收,与肿瘤相连 的骨干边缘模糊破坏,周围骨质无硬化,骨膜反应增
•位于松质骨处者,四周可能无明显骨质增生 。
四、骨样骨瘤(3)
【X线表现】
“瘤巢”X线表现: •早期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减低区,约1cm;
•中期瘤巢表现典型,为明显的透亮区;
•晚期为成熟期,可出现钙化及骨化。
骨样骨瘤(图2)


平片示右胫骨中段内侧明显骨质增生硬化,其内 隐约见一低密度破坏区。CT平扫清楚显示骨皮质 内的破坏区(瘤巢),其内见钙化、骨化和明显的 骨膜增生。MR T2WI除可显示与CT上相对应的改 变外,还可显示髓内及周围软组织的水肿。 影像诊断:右胫骨骨样骨瘤。
育而渐移至骨干,肿瘤内可见斑片状及不规则的钙化;
孤立性内生软骨瘤(图1)
多发内生性软骨瘤
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图)
四、骨样骨瘤(1)
•本病原因不明,肿瘤组织主要是骨样组织及不典型的 骨组织,肿瘤生长缓慢;
•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10-25岁;
•可发生在任何骨骼的任何部位,以股骨、胫骨多见,
其它如腓骨,足部距、跟骨次之;

肿 瘤 ( bone tumor ) 与 瘤 样 病 变
(tumor-like disease)临床、病理和影像 学表现复杂多变
大多数病例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需
结合临床和病理检查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一、概述(2)
(一)范围和分类
包括原发性骨肿瘤(良性和恶性),继
发性骨肿瘤(转移瘤、良性肿瘤恶变
单发性骨软骨瘤(2)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多在儿童,而在10~30岁发病,男性多于
女性;
好发部位是长骨骨端肌腱附着处,以股骨远端、胫
骨上端最多见,腓骨上、下端亦较常见,桡骨下端、
肱骨上端,胫骨下端次之。
单发性骨软骨瘤(3)
肿瘤早期没有症状,可触及骨性硬块,表
面光滑或凹凸不平,不能移动,无压痛。表面 软组织无改变,关节附近之肿瘤可影响关节活
肿瘤本身常无症状,向外突出生长的肿瘤,见到局部 畸形及触到骨性肿物; 压迫症状 ; •向颅内生长骨瘤 头晕、头痛、癫痫、颅内高压;
•额窦、筛窦骨瘤,可有头痛及继发性炎症;
•眶内骨瘤 眼球突出、视力下障、运动障碍。
(一)骨瘤(5)
【X线表现】
1.颅骨骨瘤
•多为致密骨型; •单发多见外生性的位于颅骨表面,呈圆形、类圆形密 度均匀致密的小骨性突起,基底与骨板相连,骨皮质为 正常骨皮质连续; •位于颅内板生长的,板障增宽,内板可受压,但不引 起板障膨胀及破坏; •肿瘤可向颅内突入,但很少跨越骨缝。

二、成骨性肿瘤
(一)骨瘤 (二)骨软骨瘤(外生骨疣)
(一)骨瘤(1)
•是较多见的良性骨肿瘤,发病率仅次于骨软 骨瘤。此肿瘤起源于骨膜内层或骨内膜,只见 于膜内成骨的骨骼; •向骨外突出生长之肿瘤,表面坚硬覆有骨膜 ,切面与骨组织相似; •向骨髓腔生长者,与正常骨质无明显分界, 只有密度不同。
等)和瘤样病变。
骨肿瘤的分类(1)
组织来源 (一) 原发性肿瘤 1. 骨组织 2. 软骨组织
骨瘤、骨旁骨瘤、骨母(成 骨)细胞瘤、骨样骨瘤 骨软骨瘤、甲下骨瘤、软骨 瘤、皮质旁软骨瘤、软骨粘 液样纤维瘤、软骨母(成软 骨)细胞瘤 纤维骨皮质缺损、非骨化性 纤维瘤、骨化性纤维瘤、硬 纤维瘤、骨膜硬纤维瘤、骨 粘液纤维瘤、骨黄色纤维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