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关节见习五-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

骨关节见习五-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


11-30岁占70%,男女3:2 病变进展慢,可达数十年 可引起骨痛、肢体延长或缩短,骨干弯曲、跛行、 骨性狮面等
X线表现-囊状膨胀性改变
X线表现-磨玻璃样改变
X线表现-丝瓜瓤样改变
肿瘤样病变--骨囊肿
1.
2.
3.
20岁以下少年,多有外伤史,骨折后发现 长骨干骺端,股骨上段、肱骨上段多见 X线表现 卵圆形或圆形透亮区,位于骨干中心,长径 与骨长轴一致,不跨赿骺板 骨质稍膨胀性,内无骨嵴,边缘光整,边缘 硬化 病理性骨折,骨片陷落征
亦浆细胞瘤,起于红骨髓,多弥漫性浸润

男性、40岁以上多见 全身性骨痛、尿本周氏蛋白(Bence-Janes) 阳性。
好发于红骨髓部位:脊柱、肋骨、颅 骨、骨盆

X线表现:

广泛性骨质疏松:椎体压扁、双凹变形等 多发性骨质破坏:呈穿凿状、鼠咬状溶骨性骨质 破坏,边缘清或模糊,无硬化,颅骨最多见和典 型

年龄: 婴儿多为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 童年与少年好发于尤文肉瘤、骨囊肿 青少年以骨肉瘤为多见 40岁以上,则多为骨髓瘤和转移瘤

症状与体征: 良性骨肿瘤较少引起疼痛 恶性者,疼痛常是首发症状,而且常 是剧痛
实验室检查: 骨肉瘤、成骨转移碱性磷酸酶增高 尤文肉瘤血白细胞可增高 前列腺癌转移酸性磷酸酶增高 骨髓瘤患者血清蛋白增高,尿中可查出 Bence-Jones蛋白。
多发性骨髓瘤:颅骨弥漫粟粒状、 穿凿样骨质破坏,边缘模糊
多发性骨髓瘤:尺 桡骨弥漫虫蚀样 骨质破坏,边缘 模糊
骨纤维组织肿瘤—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干骺端纤维性缺损,为非肿瘤性病变,认为是儿童 期的正常变异,多自行消失,到成人时称非骨化 性纤维瘤 男、6-15岁、股骨远端后壁多,可两侧发生,常 无症状
右股骨上段骨样 骨瘤:股骨上 段内侧小转子 下方局限性类 圆形骨质破坏 区(瘤巢), 周围骨质硬化
右股上段骨 样骨瘤
成骨性骨肿瘤--骨肉瘤


多见于青年,11~20岁 股骨下端,胫骨、肱骨上端,干骺端为好发 部位 血行转移,肺转移最多见,其次为骨转移 (跳跃性) X线:
成骨型:以增生为主,肿瘤骨,象牙质变 溶骨型:以溶骨性破坏为主,常形成骨膜三角 混合型:两者并存
胸12椎体溶骨型转移并病理性 压缩性骨折:椎体骨质破坏 (密度减低),呈楔样变形, 相邻椎间隙正常

胸腰椎成骨型转移
骨盆成骨型转移
胫骨中段溶骨性转移
L2-L4成骨性转移
混 合 型
混合型
其他骨肿瘤—骨巨细胞瘤

部位: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桡骨下端 年龄:20~40岁
骨巨细胞瘤

X线平片
病变数目:原发性骨肿瘤多单发,转 移性骨肿瘤和骨髓瘤常多发


病变数目:原发性骨肿瘤多单发,转 移性骨肿瘤和骨髓瘤常多发
骨质变化:边缘清晰、连续与否,有 无硬化,有无膨胀改变,内有无钙化、 有无骨嵴,有无骨膜反应


发病率:在良性骨肿瘤中以骨软骨瘤多见, 恶性骨肿瘤以转移瘤为多见,而原发性恶 性骨肿瘤,则以骨肉瘤为常见。
X线表现 骨皮质表层不规则骨质缺损,正位圆形或长圆形, 侧位水滴状或杯口状,直径多小于20mm 少数内有粗细不均索条,呈多囊状 边缘清晰,有薄层硬化 一般无骨膜反应。
股骨下端纤维性骨皮质缺损:股骨下干骺端偏 侧性骨皮质缺损区,边缘有薄层硬化
股骨下干骺端纤维骨皮质纤维缺损:多个不规则骨 皮质缺损区,边缘清晰,有薄层硬化
胫骨下端纤维骨皮质缺损
骨纤维组织肿瘤—非骨化性纤维瘤
组织学表现、发病部位同纤维骨皮质缺损 非骨化性纤维瘤:大而有症状、膨胀有髓 腔侵犯 纤维骨皮质缺损:小而无症状、限于骨皮质


8-20岁,胫、股、腓骨干骺部多,可有局部酸痛、 肿胀等轻微症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X线表现:
A、皮质型:一侧骨皮质内,单或多房透光区, 与骨干平行,直径可达200mm,边缘有硬化,皮 质膨胀变薄或中断,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 B、髓质型:长骨干骺端或骨端,呈中心性扩 张的单或多囊状低密度区,有硬化边。



好发于骨端 瘤区分为分房型(内见纤维骨嵴)和溶骨型 偏侧性横向膨大,最大径线与骨干垂直 边缘无硬化 无钙化、无骨膜反应、无软组织肿块
右胫骨上端骨巨 细胞瘤恶变: 肿瘤与正常骨 交界处模糊, 有虫蚀状、筛 孔状骨质破坏, 其内骨性破壳 及骨嵴残缺不 全,周围软组 织肿块较大
骨肿瘤样病变—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X线表现
病变呈多发性:多骨多发、单骨多发 溶骨性 成骨性或混合性:前列腺癌、乳腺癌。松质骨内 散在的斑状、片状、棉絮状或结节状致密影,密 度均匀,骨皮质完整,骨轮廓多无改变 一般无骨膜反应、无软组织肿块



骨盆溶骨型转移:弥漫性溶骨性破坏,边缘较清 晰,无骨膜反应,以左半骨盆为明显

X线表现: 病变位于骨干中段 弥漫性骨质收疏松和斑点状、虫蚀状骨质 破坏,边界不清(浸润性骨质破坏);周 围骨皮质呈筛孔状或花边样缺损,断裂; 骨膜反应:葱皮样或放射状,可有Codman 三角;
股骨中段尤文肉瘤: 股骨中段见虫噬样 骨质破坏,周围见骨 膜反应
骨髓源性骨肿瘤—骨髓瘤

顶骨骨瘤(致密型): 突出于顶骨半球状 致密影,均匀密实, 与外板相连
左额骨骨瘤(疏松型): 自额骨外板突出的扁平状密 度增高影,边缘光滑,密 度似板障
成骨性肿瘤—骨样骨瘤



良性,30岁以下,患部疼痛,夜间加重, 服水杨酸类药可缓解疼痛 多发于长骨骨干,胫骨、股骨多见,85% 发生皮质 X线:小于1.5cm的骨破坏(瘤巢),周围 不同程度的反应性骨硬化,常见瘤巢内的 钙化或骨化影

股骨下端骨软骨瘤
髂骨骨软骨瘤
多发骨软骨瘤:腓骨 小头、股骨下端
多发性骨软骨瘤
成软骨性肿瘤—软骨瘤

病变部位分为内生性软骨瘤(enchondroma)和外 生性(皮质旁)软骨瘤

10-50岁, 四肢短骨多见;表现为局部肿块,生 长缓慢,有压痛
内生性软骨瘤X线表现: 髓腔内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边界清晰; 瘤内有沙粒状钙化点或间隔 局部骨干膨胀呈梭形或球形,骨皮质变薄、完整 CT扫描可见骨干膨胀皮质变薄,内有小环状、点 状或不规则钙化影和稍低于肌肉的软组织影。
成骨性骨肿瘤—骨瘤

良性,11-30岁最多见,长期不增大或缓慢增大 好发于颅骨,多见于颅骨外板和鼻旁窦壁 颅面骨骨瘤X线:
致密型:突出于骨表面的半球状、分叶状高密度 影,内部 骨结构均匀实密,基底与颅外板或骨皮质相连 疏松型:少见,密度似板障或呈磨玻样
骨瘤表面软组织凸起,不受侵蚀、不增厚
右胫骨中上段 非骨化性纤维 瘤:皮质内多 房状透光区, 皮质膨胀变薄, 边缘硬化,无 骨膜反应及软 组织肿块
股骨下干骺端非骨化性纤维瘤:骨质破坏范 围大,有髓腔侵犯
转移性骨肿瘤
多见于中老年人 持续性疼痛,夜间加重 成骨转移:碱性磷酸酶高 前列腺癌:酸性磷酸酶高 红骨髓集中的中轴骨(骨盆、脊柱、颅骨、 肋骨)最多见,膝、肘以下转移相对少见
骨骼肌肉系统见习五
-- 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
医学影像学系 陈海波
见习内容



成骨性肿瘤:骨瘤、骨样骨瘤、骨肉瘤 成软骨性肿瘤:骨软骨瘤(单发、多发)、软骨 瘤(内生性、外生性) 骨髓源性肿瘤:尤文肉瘤、骨髓瘤 骨纤维组织肿瘤:纤维性骨皮质缺损、非骨化性 纤维瘤 转移性骨肿瘤:成骨型、溶骨型、混合型 其他骨肿瘤:骨巨细胞瘤、脊索瘤 骨肿瘤样病变:骨纤维异样增殖症、骨囊肿
右手食指近节指骨单发内生性软骨瘤 并病理性骨折
左手掌指骨多发内生性骨软骨瘤:多个髓腔内类圆形膨胀性骨质破坏区, 边缘硬化,邻近骨皮质变薄或偏心性膨出,其内可见小环形、点状或 不规则状钙化影
Maffucci综合症: 多发性骨软骨 瘤合并软组织 血管瘤
骨髓源性肿瘤—尤文肉瘤



起源于骨髓腔 少见,约占恶性肿瘤的4%,好发于5岁至 15岁 股骨、肱骨、胫骨骨干或干骺端 发热、白细胞升高 肿瘤对放射线极为敏感
生长情况 局部骨变化
骨膜增生 周围软组织变化
一般无骨膜增生,病理骨折后可有少量 多出现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并可被 骨膜增生,骨膜新生骨不被破坏 清楚 多无肿胀或肿块影,如有肿块,其边缘 侵入软组织形成肿块,与周围组织分
肿瘤影像诊断特征性信息

发病部位: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长骨骨 端,骨肉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而骨 髓瘤则好发与扁骨和异状骨

硬化(成骨)型:股骨 上段大量云絮状象牙 质样肿瘤新生骨
骨肉瘤(成 骨型): 股骨下端大 量放射状 肿瘤骨
股骨下端骨肉瘤 (溶骨型)
成软骨性肿瘤—骨软骨瘤
又称外生骨疣,最常见骨肿瘤,单发多见 病理:肿瘤由骨性基底、软骨帽和纤维包膜组成 长骨干骺端好发,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最常见 X线: 骨性基底:与母骨骨皮质相延续、背离关节生长的 骨性赘生物,其内见骨小梁;顶端略为膨大,或 呈菜花状,或呈丘状隆起 软骨盖帽、纤维包膜不显示

右肱骨中段囊肿并 病理性骨折: 肱骨中段中心见近 卵圆透光区,边缘 清晰,长轴与骨干 一致;骨皮质变薄、 断裂

右股骨上段骨囊肿: 股骨上段中心见囊状透光区,长轴与骨干一致, 局部骨质略示膨胀,边缘光整,有硬化边
左肱骨中上段骨囊肿 并病理性骨折

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良性 恶性 生长缓慢,不侵及邻近组织,但可引起 生长迅速,易侵及邻近组织、器官 压迫移位 无转移 有转移 呈膨胀性骨质破坏,与正常骨界限清 持其连续性 呈浸润性骨破坏,病变区与正常骨界 成不规则破坏与缺损,可有肿瘤骨 肿瘤组织侵犯破坏 界不清 晰,边缘锐利,骨皮质变薄,膨胀,保 限不清,边缘不整,累及骨皮质,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