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苹果树种植密度及重要技术

苹果树种植密度及重要技术

苹果树种植密度及重要技术
一、确定栽植密度的依据
第二,品种特性。

包括生长势、干性、成枝力、萌芽力、枝果比、成花结果难易、丰产稳定性、抗病虫害能力。

第四,栽植规模大小、资金投入力度、劳力状况、机械化水平等。

考虑到上述诸点,才能确定较合理的栽植密度,使以后数年果园管理不走弯路,达到现代化果园的要求,取得满意的生产效果。

二、不同砧-穗组合栽植密度
1、乔砧-普通型砧穗组合
该组合树体生长势最强,树冠高大,长枝量最多,树体难控制。

一般行距为4-6米,株距为2.5-4米是,具体栽植距离应因地制宜
确定。

如水肥条件好的平地或山地丘陵,以行距5-6米,株距4米
较好,每公顷栽417-500株;在肥水条件差的山丘地,以行距4-4.5米,株距3-4米为宜,每公顷栽624-740株;而在旱塬地和瘠薄地上,行、株距应分别缩小0.5米左右。

2、乔砧-短枝型、矮化中间砧-短枝型和矮化砧-短枝型-砧穗组

这三个组合的综合生长势显著弱于乔砧-普通型组合,树冠要小
1/3-1/2.因此,其行、株距应分别比普通型品种组合小0.5-1米。

3、矮化中间砧-普通型砧-穗组合
这种组合的树势中庸,树冠中大,以行距3-4米,株距2-3米为宜,每公顷栽825-1665株。

4、矮化自根砧-普通型砧-穗组合
其综合生长势弱或较弱,树体矮化程度中等。

以行距4米。

株距1.5-2米为宜,
无病毒砧-穗组合每公顷栽植990-1665株。

5、无病毒砧-穗组合
在相同栽培条件下,无病毒砧-穗组合植株的年生长量要比有病
毒的大30%左右,树势强、树冠大、枝条长、难控制,因而其栽植行、株距比有病毒的大0.5-1米。

三、不同树形的栽植密度
因树形不同,树冠大小明显不同,所以定植前要确定所用树形;
主要考虑株间距离大小,成龄树冠是否会严重交叉,光照情况怎样?
是生产那种类型果品(普通果、精品果、加工果)都应事先计划好。

一般行距比株距大1米。

大冠型树形,如主干疏层形、十字形、变则主干形等,株距在4
米以上。

中冠型树形,如小冠疏层形、小冠开心形、自由纺锤形、改良纺锤形等,株距宜用3-4米。

小冠形树形,如细长纺锤形、高纺锤形、松塔树形、折叠式扇形等,株距1.5-2米。

不同类型果园成龄后,株间可连成树墙,冠间枝条交接率以不超过10%为宜。

一、苗木的选择和种苗繁育
1.苗木的选择
苹果树的适应能力十分强,分布的地区也十分的广泛,在种植过程中,由于地区存在差异,我国的苹果种类十分繁多,成熟的季节
周期也比较长,一年中从六月中旬到十一月上旬都是苹果的成熟期。

苹果树具有产量高,产值大和影响强的特点,因此,在选择种苗过
程中,应该根据地方的气候选择合适的品种,一般情况下,本方地
区的适合栽培那些早熟品种,同时可以适当的发展中晚熟品种,在
种植过程中,应当适当配置相应的授粉树种,提高早熟品种的比例。

2.种苗繁育
二、建立高标准的苹果园
三、花果的管理
四、病虫害的防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