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动机内涵及意义

学习动机内涵及意义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引言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

而学习动机之所以能影响学习效果,是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

所谓学习积极性,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认真、紧张、主动和顽强的状态。

这些心理状态,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态、情绪倾向和意志毅力三个方面,它们是学习动机的外在表现,与学习动机的性质和水平是相一致的。

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一致,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

反之,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必然低。

而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到学习效果。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什么是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

它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

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

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

由于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
可把它称为学习的诱因。

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
机的重要构成因素。

学习动机对于人类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长期的认知领域的学习,学习动机的作用更加显著。

因为长期的认知领域的学习需要个体不断地作出积极的努力,把新
观念材料组合到自己的已有的观念中去。

它要求个体具有集中注意、坚持不懈以及提高对挫折的耐受性这样一些意志与情感方面的品质。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毫无知识需求的学生对长期的有意义学习是不
会作出努力的。

他们表现出一种不能胜任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不能
获得各种精确的意义,不能把新的材料同自己已有的观念组合起来,也不能根据自己特有的经验和词汇重新阐述新的命题。

此外,他们
也不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和复习。

这样,他们所学到的
知识就不牢固,也谈不上为随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所以,长期的领
域学习,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