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绪论草地:是指具有一定面积和牧用价值的植被及其生长地的总称。
草业:指把草业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进而变为经济优势的产业部门。
草业科学:指草业生产的科学原理、生产实践的升华、生产发展的指导及各方面的统称。
草业科学形成的标志性事件:发展简史: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建国之初,在王栋主持下,对内蒙古、甘肃草地做了调查,写出了《皇城滩和大马营草原调查报告》《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概况及主要牧草介绍》是我国最早的草原调查报告。
1955年,王栋出版《草原管理学》对草原调查作出了系统的阐述。
自70年代以后,草业资源迅猛发展,国家组织全国草地资源调查,基本搞清我国草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产草能力与载畜能力,制定了全国草地资源区划图。
1986年,钱学森提出草业科学的理念,草业引起次生草地形成草原恢复草畜产品增值大气、土地、生物和生产劳动因素说,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因素学说◆非生物因素大气因素:水热地带性分布形成草地的地带性,和草地生产活动关系密切(生产能力-水热值、配置;生产季节;生产措施)。
土地因素:是草地立地条件,直接分配和供给植物光、热、水与养分。
位点因子:直接影响草地开发利用◆生物因素:生物因子居于核心地位,是草地存在的基本依据;草—畜关系构成草地生产的特色,表现为草地生产能力有空间、时间和种间3种关系。
◆社会因素:赋予草原的农学意义,直接决定草地开发与利用的水平。
三、草地分类六大分类方法中重要的是南北草调分类法和综合顺序分类法十八类草地类型中重要的是暖性草丛和低地草甸类纬向地带性径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一般规律)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垂直地带性(山体高度山脉走向与其位置坡向坡度 )非地带性 (沼泽草地低地草甸盐土荒漠)世界主要草地名称:斯太普(针茅):亚洲普列里: 北美萨王那:非洲维尔德:南非潘帕斯: 南美洲草地分类:是草地类型理论的具体实践。
分类实质: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根据对草地自然和经济特征、发生发展的认识角度和程度,从多元的因子中归纳抽象出一定的因子,作为分类的依据,建立分类系统与标准分类原则,任继周(1985)分类要素的完整性,包括分类的理论依据、体系结构、指标、命名原则(分类四要素)分类体系的周延性,任一草地、各类草地发生学联系分类体系内涵的综合性,唯物地综合各要素分类指标的相对稳定性同级指标的可比性(同质比较)特征指标的确限性分类指标作用不同等级上划分草地类型反映草地现象整体或局部的数量或质量特征对分类的科学性具决定意义▲基本单位:类、组、型、类:高级分类单位。
成因一致,类间草地自然、经济特性具质的区别组:中级分类单位。
类范围内,生态经济特性基本一致,组间生境与经济价值区别明显型:低级分类单位。
草地组范围内,生境更趋一致,植物种类组成、草地质量与产量更为接近的生产力分类级。
型间草地属性主要是量的差异二、草地分类方法植物群落分类法主要代表人物:美国桑普孙、霍莱切克美国斯托塔Stoddart 和Smith 前苏联谢尼科夫、索恰娃中国王栋评价植物群落学分类是草业科学早期广泛使用的草地分类方法,起启蒙和先导作用;主要着眼于植物群落特征,各级指标及命名均如此;认为植物群落是草地最本质的特点;土地—植物学分类法主要代表:英国坦斯莱、 T.C.E.威尔斯和 D.A.威尔斯L.K .瓦德评价 1 土地—植物分类法是英国传统方法2 基本分类指标土壤酸度3 次级指标为土壤特征或缺无4 三级指标为植物优势种或混合种5 仅适于地域狭小、气候单一区域6 土壤与植被对规划、利用、改良提供了一定基础植物地形学分类法主要代表前苏联饲料研究所(拉明斯基,1940;查芩肯,1961;1987),中国贾慎修(1982);章祖同(1963);许鹏(1979,1985,1995)新西兰戴里(1974)植物地形学分类法评价:重视对草地生境的分类。
1 优点:包括了多种因素的综合分类方法重视草地类的地带性有明确的分类原则,严谨的分类系统,有不同的级别2 不足:各级分类指标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在表述上不够明确,从第一级到第四级各级的划分都涉及植物和包括地形、土壤、气候在内的生境条件。
如第一级类的分类特征包括了地带、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特征,但实质上是以地带、地形和植被为主要特征。
气候—植物学分类法主要代表澳大利亚牟尔、哈荣敦日本沼田真评价:指标明确,体系简括(气候和植被)各类型间关系明确(热带、温带)2级指标无发生学的依据农业经营分类法主要代表英国戴维斯、瓦斯敦法国海登和卡尔盖勒评价1、因英国(西欧)草地培育时期长,根据人类对草地经营程度分类,反应管理措施差异对草地的作用;2、未将地带性特征作分类指标,只适于版图小国家的草地分类和生产实践;3、未将草原分类与草原分级明确区别综合顺序分类法任继周提出分类单位:类组、类、亚类、型、亚型◇类:同一地带性农业生物气候◇亚类:土地特征◇型:植物▲类,基本单位类为基本单位的依据水分和热量是草原生态系统能流与物质转换的基础,影响草原结构、状态,草原类型更替基础;生物气候条件牧草与家畜立地条件最本质特征;类所依据生物气候条件,空间上基本呈地带性分布,类的确定利于区划;生物气候条件在草原发生学诸因素中,具较高稳定性根据地带性划分的类,较其它分类等级具最完整的内涵和独立特点由7热量级,6个湿润度级,以及一个草甸级和一个沼泽级,可形成56个草地类(见图类检索图)◆类命名,将热量与湿润度连缀,再加以地带性植被确定,如微温极干温带荒漠类类的检索图意义:◇检索图右半部7个热量级与2个非地带(草甸、沼泽)构成14类自上而下,具纬向地带性特点地带性坐标上确定非地带性类的位置中国南北草调草地分类法分类体系:类、亚类、组、型四级分类1.1 类的划分标准成因一致,水热为中心(气候、植被)●具一定地带性或反映大范围内生境条件的隐域特征●类间具质差异(自然、经济)类的划分原则●成因一致●范围大(地带与非地带)●类间差异(质)类的划分指标◆气候特征,从中国热量级基础出发分:1、温性(寒温、温带)2、暖温(带)3、热性(亚热、热带)、干热4、高寒(青藏高原、高山与亚高山局部热量)植被特征角度,从中国植被基础出发分10个◇地带性草地类(7个)草甸草原、干草原(典型)、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草丛、灌草丛◇非地带性草地类(3个)草甸、沼泽、稀树灌草丛组的划分标准类与亚类下,以组成建群层片的草地植物经济类群划分;组间具生境和经济价值差异;组的划分指标建群层片草地植物的经济类群型的划分标准组下,以主要层片(多个)的优势种相同,生境相似、利用方式一致划分型的划分原则1、草地的自然特性与经济特性有机结合,即生境相似、主要层优势种相同、利用方式一致3者结合;2、主要层片准确确定3、优势种正确鉴定型的划分指标主要层片的优势种相同;生境相似(中地形);利用方式一致,放牧、刈草、刈牧兼▲同型应为草群主要层片的优势种相同,中地形等生境条件相似,草地利用方式一致型命名:以主要层片优势种命名暖性草丛类形成条件:是在暖温性落叶阔叶林区域,山地丘陵的森林灌丛反复破环后形成的已经稳定的次生植被。
年降水量400-600mm。
另外,暖性草丛草地也可出现在亚热带地区山地的中山带以上。
分布: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冀中、晋东南山地,黄土高原中南部等地。
主要草地型:暖性草丛的建群种多为旱中生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混生有杂类草或蒿类植物,经常有少量乔、灌木散生其中。
①低山丘陵草丛中分布最广泛的是中禾草组,主要有由黄背茅、白羊草、毛秆野古草、荩草为建群种组成的不同草地型。
矮禾草组出现在疏林下或放牧过度地段,主要有结缕草。
半灌木组主要有以铁杆蒿为建群种组成的草地型。
②山地草丛,出现在低山丘陵草丛带以上的低中山带,也以中禾草、矮禾草两个组为主,其建群种与低山丘陵草丛相似。
产草量:干草产量每公顷约900-3000kg。
低地草甸类形成条件:是由地形条件导致的水分补给,包括河水泛滥、潜水、汇集的地表径流,超出于当地由气候决定的水分供应,形成局部土壤水分丰富的中生环境,而发育形成的草地。
分布:由于成因不是气候所决定,因此它们可以发生在温带、暖温带、热带和高寒地带,具有这种地形和水源的环境中。
这种隐域性草地不成地带性分布,但也多出现在范围较大的地区,呈条带状,片状分布。
主要草地型:这类草地主要是由喜温耐盐,并具有一定抗旱能力的中生、旱中生禾草、杂类草组成。
分类:根据着生地地形和水盐状况,划分为以下四个亚类。
①湿地草甸亚类(割草地)②低地盐化草甸亚类③滩涂盐生草甸亚类:④低地沼泽化草甸亚类例如:温性草甸草原类建群种:为中旱生或广旱生的多年生禾本科和部分杂类草植物。
高寒草甸草原类建群种:是在寒旱生禾草中出现有中旱生的杂类草层片。
紫花针茅与高山嵩草、杂类草组成的草地型,新疆银穗草与细叶嵩草、杂类草组成的草地型。
四、草地植物生态经济类群1、短生及类短生草本类群(一年生)定义:是在早春萌发后,春夏就结实成熟,生长期很短的一类植物。
2、一年生长营养期草本类群定义:是指无论在春季萌发,或者是前一年秋季萌发,但都经过夏季以后才能结实成熟,生长期较长的一年生植物,前一年秋季萌发的称为越年生或两年生植物。
1)短生、类短生草本:禾草(早雀麦)与苔草、杂类草(离子芥)早春萌发后,春夏结成实成熟,生长期很短的一类植物2)长营养期一年生草本:无论春萌或秋萌,均到夏委以后才能结成实;禾草(小畜喜食)狗尾草豆科草苜蓿杂类草一二年生蒿类黄花蒿(臭)非盐生一年生猪毛菜类沙蓬,防风固沙的先锋植物盐生一年生猪毛菜类盐角草 0.5-6.5%含盐量3 、多年生禾草:(亚类)小丛禾草(密丛、疏丛、匍匐茎小禾草):30cm 以下,富含蛋白,狗牙根;密丛中禾草:大针茅,羊茅属;疏丛与根茎中禾草:营养繁殖方式;高大粗糙禾草(密丛、根茎高禾草):芨芨草,盐碱滩——盐碱指示植物;4、多年生豆科草:(亚类)小丛豆科草中型细茎豆科草粗大豆科草5 、多年生莎草类草:小莎草类草本:苔草属,蒿草属---草皮深厚,耐牧性强。
大莎草类草本:沼泽,沼泽化草甸6、多年生杂类草:小杂类草、中型细茎杂类草(细茎、鸢尾属、葱类、蒿类杂类草)、粗大杂类草7 、半灌木:广泛分布在干旱地区,是半荒漠和荒漠地带草地的重要组成植物;蒿类半灌木:(蒿类小半灌木、蒿类半灌木)盐柴类半灌木:以藜科为主的半灌木类群多汁盐柴类半灌木:具有肉质多浆的叶片,主要分布在平原盐土荒漠上的藜科植物采食这类植物,完全可以代替补盐盐穗木、盐爪爪杂类半灌木垫状半灌木:高寒荒漠植物,适口性较好,营养价值较高8 、灌木:是草地植物中分布广、种类多的一个类群,从平原到高寒地区都有分布,超旱生、旱生灌木是荒漠的基本组成成分;无叶灌木:叶退化,用绿色小枝行光合作用,分布于荒漠地带梭梭;肉叶灌木:霸王、四合木;小叶灌木:绣线菊属;宽叶灌木:小檗、忍冬小灌木;9、乔木:竹类、小乔木、针叶乔木、阔叶乔木10 、苔藓地衣、蕨类:苔藓地衣、蕨类附:有毒有害植物有害植物:组成中并不含有有毒成分,但由于形态构造上的特征,或者含有特殊气味的物质,往往对牲畜造成机械伤害而引起个别器官的疾病,有时甚至也能导致死亡,或者能降低皮、毛、肉、乳等他畜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