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三章
• 不同山地草地分布垂直带的差别,一方面受该山
地所在的水平地带,即基带的制约;另一方面也 受山体高度、山脉走向、山体结构的影响。
二、中国草地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每个山体都具有其特有的草地分布垂直带系列,但位于同 一水平地带中的山地,其垂直带结构总是比较接近的。据此, 可以将我国山地草地垂直带分布划分为干旱区和湿润区两大类。 干旱区又可分为温性草甸草原、草原、荒漠草原、温性荒漠、 暖温性荒漠五个亚地带。湿润区分为暖性灌草丛、热性灌草丛 两个亚地带。
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南坡和藏东南一带河谷,有少量森林 破坏后的热性和暖性灌草丛,主要草地带如下: 1、高原东南部高寒灌丛与高寒草甸带; 2、高原中部高寒草原带; 3、高原西部山地荒漠带性
一、草地类型垂直分布的一般规律 山地草地分布的最显著特点是随海拔高度的上升更替着不 同的草地地带,呈现垂直地带性分布。垂直地带性的变化是随 山地水热条件的变化而相应发生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其递减度一般每l00m为0.5-0.6℃。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长, 在一定高度以上,通常是森林线以上,又有下降,从而在山地 不同高度地带形成了不同的垂直气候带,相应形成不同山地草 地类型的垂直地带分布。
(一)干旱区山地草地的垂直分布;
(二)湿润区山地草地的垂直分布;
(三)高寒区山地草地的垂直分布。
第四节
草地类型分布的非地带性特征
非地带性草地是在地带性的气候下,由于地质构造、地形、 土壤基质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形成地带内水、热、土壤矿物营 养的差异,在地带性草地分布区域内出现的隐域性草地。 一、沼泽草地的分布 沼泽以温带地区和青藏高原为多,在亚热带地区只有零星分 布,热带地区在沿海一带有少量分布。热带、亚热带沼泽做为 草地利用,价值不大。
二、低地草甸草地的分布
三、盐土质荒漠草地的分布
再见
非地带性草地类型的分布主要是由于地形、土壤基质的变
化,形成不同于所处地带的土壤水分条件而出现。 非地带性的草地类型的出现和分布也有较广的范围和与 环境相关性规律,并且总要反应出所在地带的影响。 此外,植被的分布在相当的程度上还决定于古代的地质 历史原因。
第二节
草地类型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一、草地类型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 草地类型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受纬度和经度影响。 太阳辐射随地理纬度的高低而有所不同,从南到北形成各种 热量带,每一个带向东西延伸,又由南向北依次更替,与此相 应,各种植被类型也成带状从南向北依次更替。 海洋上蒸发的大量水汽,通过大气环流输送到陆地,是陆地
上大气降水的主要来源,在不同纬度地带有所不同,在同一纬
度带的不同地点,往往也十分悬殊。一般是从沿海到内陆渐次
减少,植被因水分状况变化相应地成带状依次更替。
二、中国草地的水平地带性分布
(一)东北部草原草地
东北部草原草地是在温带热量和半湿润半干旱水分条件下 发育而成的,包括草甸草原、草原和荒漠草原类型。
第三章
一、草地类型地理分布的概念
草地分布
第一节 概 述
草地类型分布是指它存在于地球表面的空间位置。
草地分类是根据草地成因和经营一致性,将具有特定自然与经 济特性的草地划分为类型,类型必然有其特定的环境,分布于 特定的空间。草地分布是在草地分类的基础上,从宏观上研究 草地类型分布与环境的关系,形成的空间分布格局、地理规律。
(二)西北部荒漠草地
西北部荒漠草地是在温带、暖温带热量和干旱、超干 旱的水分状况下发育而成的。包括有作为过渡类的草原化 荒漠草地和大面积分布的荒漠草地。荒漠草地的分布有四 种类别: 1、草原化荒漠草地; 2、东部亚洲中部温性荒漠草地; 3、西部中亚温性荒漠草地; 4、暖温带荒漠草地。
(三)西南部高寒草地
二、影响草地类型地理分布的因素
热量和水分:对草地类型地理分布起决定作用 “三向地带性学说”
在地球表面,热量随所在纬度位置而变化;降水随距海洋的远
近以及大气环流和洋流特点而变化,也称之为随经度位置而变
化,构成草地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在山地,水、热状况在基带的基础上,随海拔高度而变化,构 成草地分布的垂直地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