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护色剂与漂白剂 (
面粉中常含有类胡萝卜色素,所以色泽不是很白,一 般情况下均采用氧化型漂白剂处理。
二、还原漂白剂
还原漂白剂是利用色素受还原作用而褪色,以达到漂 白目的。发色基团均含有不饱和键,还原漂白剂释放 氢原子可使发色基团所含的不饱和健变成单键,有机 物便失去颜色。有些食品的褐变是由三价铁离子的存 在引起的,加入还原漂白剂可使三价铁离子变成二价 铁离子,防止食品褐变。
肉制品中加人亚硝酸盐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 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进行,要做到专人领用,专 人保管,随领随用,用多少领多少。对领取后没有用 完的添加剂要进行妥善处理,以防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对发色剂亚硝酸盐的使用更要特别谨慎。
七、亚硝酸盐在肉制品中应用时注意的问题
我国规定灌肠制品中
(1) 亚硝酸盐的添加量要严格控制
(3) pH的控制
发色与抑菌要求pH控制在6.0左右,而
提高保水性能则要求pH接近中性,为了制品的安全与
质量,还是以pH6.0左右为好。
(4) 抗坏血酸盐助色剂的使用量要适当 一般应控制在
200mg/kg ~300mg/kg之间,并且宜先加入肉中, 然后再添加亚硝酸盐与食盐的混合盐水。
(5) 加热温度 一般为提高制品嫩度和保水性能,制品
强烈的刺激臭。易溶于水,与水化合生成亚硫酸,亚 硫酸很不稳定,易分解放出二氧化硫。
硫磺为黄色或淡黄色粉末、粒状或块状,易燃,不溶 于水。
S+O2→SO2 SO2+H2O→H2 SO3
熏硫漂白原理:
① SO2具有还原作用可以抑制氧化酶活性,从而可阻
止酶促褐变,使果实中的单宁物质免于被氧化变褐;
第五章 护色剂与漂白剂
(Colour Fixatives and Bleaching Agents )
1、护色剂与漂白剂的定义 2、护色剂的护色机理 3、亚硝酸盐的安全性及在肉制品中的合理应用 4、还原漂白剂的作用机理及常用的漂白剂
第一节 护色剂与护色助剂
在肉制品加工中,肉类首先要经过一道腌制的工艺。 腌制时需添加某种肉类护色剂(又称发色剂)和助色剂, 这些护色剂能对肉类在腌制过程中起到腌制的肉类呈
腊肠配方 修整碎猪肉(75%瘦肉) 酱油 猪背膘丁 桂皮 食盐 34kg 112.7g 11.3kg 28g 0.9kg
硝酸钠
白糖 亚硝酸钠
7g
0.45kg 3.5g
加工方法实例 猪修整肉经过12.7mm眼板绞肉机绞碎,已冷冻的猪背 膘切成6.4mm膘丁。在拌馅机内将绞碎的猪肉、膘丁与 食盐、糖、酱油、调味料混合均匀,并进行腌制。然后 灌人26号纤维素肠衣内或相同尺寸的动物肠衣内,香肠
熏硫时接触的表面积。
② 掌握合适的硫磺用量。其量除与熏硫室的大小有关 外,通常为0.1-0.4%,即1kg食品需要1-4g硫磺。
③ 掌握合适的温度。 ④ 掌握合适的时间。一般约为30-60分钟。 ⑤ 熏硫室要严密,但要求通风良好。二氧化硫在车间 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5mg/m3。
规定的残留量。
五、关于亚硝酸盐替代品问题
亚硝酸盐可抑制引起肉类变质的微生物生长,特别对
引起肉毒中毒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亚硝酸盐除抗菌作用外,还有抗氧化及增强风味的作 用。尽管如此,由于亚硝酸盐的安全性即致癌问题, 使其应用愈来愈受到限制,全世界都在寻求理想的替 代品。
完全取代亚硝酸盐 ? 部分取代亚硝酸盐
② H2SO3可与葡萄糖作用而阻止由还原糖与氨基酸所 引起的非酶褐变;
③ 亚硫酸对果实组织有软化作用,可促进干燥; ④ 对于果脯、蜜饯来说,熏硫还可使产品保持半透明 状浅黄色或金黄色;
⑤ 抑制细菌的生长、防止日晒期间的发酵。
(2)安全性:
ADI:0-0.7mg/kg (3)应用: 二氧化硫可用于葡萄酒、果酒,最大用量0.25g/kg,二氧 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0.05g/kg。 FAO/WHO 1994
NaNO2 + CH3CHOHCOOH ---→ HNO2 + CH3CHOHCOONa
Mb + NO2- ---→ MbNO2
亮红色
在使用硝酸盐与亚硝酸盐作为护色剂的同时,常用L-抗坏
血酸、L-抗坏血酸钠及烟酰胺等还原性物质来防止肌红蛋
白氧化,并且可以把氧化型的褐色肌红蛋白还原为红色的
还原型肌红蛋白,以助发色。
把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与食盐等配成混合盐对原料肉进
行腌制,混合盐的比例为食盐96%,砂糖3.5%,亚硝
酸钠0.5%,使用量为2%~2.5%。
(4)亚硝酸盐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实例
维也纳香肠 猪肉(25%脂肪) 肥膘 混合盐 配方(%) 50.00 15.00之前,把用量限制在最低水平。
据研究,亚硝酸盐的添加量在0.024g/kg以下发色不好,
在0.024~0.04g/kg可以发色,发色程度随添加量的增
加而增加,发色较好的添加量约为0.13g/kg,其中亚 硝酸盐的残留量为0.04g/kg,JECFA建议午餐肉等罐 头中亚硝酸盐的添加量为0.2g/kg。我国规定亚硝酸盐 的加入量为0.15g/kg,此量在国际规定的限量以下。 JECFA建议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残留量为0.125g/kg, 我国规定的残留量为0.03~0.05g/kg,远低于国际上
硝酸盐的毒性作用主要是因为它在食物中、水或在胃
肠道,尤其是在婴幼儿的胃肠道中,易被还原为亚硝 酸盐所致。 (3)应用:肉制品,最大使用量为0.5g/kg,残留量 控制同亚硝酸钠。CCFA建议本品可用于火腿和猪脊肉,
最大用量为0.5g/kg,单独或与硝酸钾并用。
(4)硝酸钠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举例
的中心温度常控制在68℃,20min~30min,但为破坏肉
毒毒素,最好中心温度达到72℃,18min,以保证制品
的安全。
(6) 保持原料肉的新鲜清洁 虽然肉毒中毒的概率很低,
但发生以后无法挽救。所以,为了肉食品的发展,必须
正确全面认识亚硝酸盐的作用,尤其是它对肉毒中毒的
预防作用,正确地使用它可保证肉制品的安全。
长10cm。烟熏室内温度50℃,熏烟48h。在15~18℃温
度下放置24~48h,进行包装。此产品是生猪肉产品,
通常这种产品在风干贮藏间干缩30%~35%。
4、硝酸钾( KNO3)
硝酸钾的毒性作用参照硝酸钠,在硝酸盐中硝酸钾毒
性较强。硝酸钾用于肉制品的最大使用量为0.5g/kg。
四、亚硝酸盐的安全性问题
第二节 漂白剂
漂白剂是指能使色素褪色(破坏、抑制发色基 团)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食品添加剂。按其作 用方式分为两类:氧化漂白剂和还原漂白剂。
一、氧化漂白剂
氧化漂白剂是利用色素受氧化作用而分解褪色达到漂 白目的。其优点是食品经过漂白后,再暴露于空气中, 不会再受空气中的氧所氧化而使颜色再现。其缺点是 有些色素不受氧化漂白剂的作用。
极限用量一次为0.3g。摄取多量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
可使正常的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
的功能,导致组织缺氧。潜伏期仅为0.5~1h,症状为
头晕、恶心、呕吐、全身无力、心悸、全身皮肤发紫,
严重者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抽搐。如不及时 抢救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由于其外观、口味均与食 盐相似,所以必须防止误用而引起中毒。
香料 玉米淀粉 磷酸盐 冰
2.00
0.50 3.50 0.50 26.50
香精
0.50
加工方法实例
将猪肉添加25g/kg混合盐,腌制一昼夜,用4mm孔板
的绞肉机绞碎。再将其余剩下的混合盐、磷酸盐与肉 在斩拌机中混合,加大豆蛋白开动斩拌机,继续加冰, 直到肉温保持8℃,再加入背脂,斩拌到乳化程度,温 度至10℃左右为止,加入香料、香精,斩拌到12℃为
极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有吸湿性。
(2)安全性:亚硝酸钾的毒性作用参照亚硝酸钠,
ADI:0-0.06mg/kg FAO/WHO 1995。
(3)应用:(CCFA)建议亚硝酸钾可用于午餐肉、
碎猪肉、猪脊肉、火腿和咸牛肉罐头,最大用量同亚
硝酸钠。
3、硝酸钠( NaNO3 )
(1)性状:硝酸钠为无色、无臭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味咸,易溶于水。 (2)安全性: ADI:0-3.7mg/kg FAO/WHO 1995;
二、护色剂的护色机理
肉的红色是由肌红蛋白(Mb)和血红蛋白(Hb)呈现 的一种感官性状。肌红蛋白约占70%-90%,血红蛋白
约占10%-30%。新鲜肉中Mb为还原型,很不稳定,易
被氧化变色。
+O2
+H2O
Mb -----→ MbO2 -----→ metMb Fe2+ 紫红色 Fe2+ 赤色 Fe3+ 褐色
止,再加入淀粉,斩拌到14℃为止。然后充填到直径
18mm的人造肠衣中。最后进行干燥、烟熏、蒸煮、冷 却,其干燥温度为60℃,时间30min,烟熏70℃, 12min,蒸煮78℃,15min。冷却用冷水淋浇15~20min。 然后送入冷却间贮存。
2、亚硝酸钾( KNO2 )
(1)性状:亚硝酸钾为白色或微黄色晶体或棒状体,
亚硝酸盐在肉制品加工中的特殊作用?
三、常用的护色剂与护色助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