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

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

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
一、中国模式的内涵及其兴起
所谓中国模式,就是相对西方而言的一种现代化发展模式。

西方现代化的发展模式简单地讲就是政治上形式民主化、经济上自由化,二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而中国模式简单地讲则是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经济上市场化。

具体而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是思想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经济上既坚持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积极作用,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

从时间上讲,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要远远早于中国模式。

西方模式尤以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最为典型。

西方模式发展至今,不仅经济发达、生活富裕,而且,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向全世界的扩张渗透,西方模式也随之在全世界曼延开来。

二战后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急于摆脱国家长期贫困落后的面貌,往往把西方模式当作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首选甚至于惟一选择。

而中国模式的出现,跟1978年以来中国所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有着内在的关联。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不仅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家的封闭状态,实施全面的对外开放,而且在经济体制上逐渐抛弃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实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使中国社会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飞跃性的提高,而且综合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

中国现代化发展至今所创造的中国奇迹使国内外专家学者普遍认识到: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是区别于西方模式的又一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对中国模式的关注和议论也普遍起来。

中国模式在世界的影响正越来越大,正日益显示出其世界性的意义。

二、中国模式的世界性意义
第一,中国模式的出现预示着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的古老国家。

历史上的中国在唐宋年间曾创造出举世瞩目的骄人成绩。

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饱受西方列强侵略,不断割地赔款。

因此,中华文明在近代严重落伍了。

面对西列强的侵略,国人在倍感屈辱的同时,又深深地感受到肩负着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重任。

近代以来,中国多少仁人志士为此不懈努力奋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真正成为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独立主权国家。

但是中国还没有实现繁荣富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还没有根本实现。

现在经过建国60年的发展,特别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建设,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国内生产总值(GDP)以每年近10%速度增长,国家经济实力从2000年开始几乎每年再上一个新台阶。

据有关专家估算: 2009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

因此,世界正在不断地见证着中国发展模式所创造的伟大奇迹。

中国正在走一条和平发展的崛起之路。

这一切都在向世界昭示:中华文明正在进行着伟大的复兴!
第二,中国模式的出现,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道路还具有光辉的前途。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因为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马克思主义又是崇高的思想体系,因为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大趋势,体现了人类长远的根本利益,并以改造世界,解放全人类为己任。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由科学的理论转化为活生生的现实。

随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出现及其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得苏联模式曾看作现代化发展的一种新生模式,并被誉为西方模式下的第二条现代化发展之路。

但到20世纪末,东欧的演变,苏联的解体就使得社会主义事业在这些国家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于是,西方一些学者如弗朗西期·福山就认为:东欧的演变和苏联的解体预示着西方模式已经取得彻底的胜利。

未来世界只有西方的自由民主一种模式。

未来人类的历史发展只能是西方自由民主道路内的自我完善,由此人类历史彻底走向终结。

诚然,东欧演变和苏联的解体,确实反映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现正处于低潮。

但西方这种“历史终
结论”的观点不仅没有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曲折前进的历史大趋势,而且无视人类社会发展多元文明下的多种发展模式合作共存吸融并进的客观现实。

就发展模式而言,有什么样的文明,就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中国文明下自然就会演生出中国模式。

改革开放30年后诞生的中国模式,其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诞生于中国文明这块土壤,而且还在思想上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

自然,中国模式的成功不仅在于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更为根本地在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创造性地转化,实现了马克主义的中国化。

因此,导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模式的出现,既再次用事实证明了西方“历史终结论”者思想上的自负,又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成果,它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既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模式取得成功的魅力所在。

第三,中国模式的出现,为广大贫困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道路选择。

二战后,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纷纷摆脱西方国家殖民统治,获得政治独立。

为摆脱国家的长期贫困落后面貌,一些国家纷纷向西方学习,甚至照抄照搬西方发展模式。

但照抄照搬西方模式实施政治民主、经济自由,使这些国家长期陷入战乱与贫穷的恶性循环之中。

因此,第三世界国家采用西方模式的结果并不如意。

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不得不重新思考和探索适合自己本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对于西方模式,中国模式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模式。

它吸收了西方模式中自由市场经济中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优点,同时又在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

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看来,中国在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能保证整个国家政治思想的统一;在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则保证了国家政治的长期稳定。

国家思想的统一和国家政治长期稳定无疑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稳定的政治环境。

自然,广大贫困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向中国模式的借鉴,并不在于他们要在文化上引进马克思主义,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而是他们企图从中国模式中探索到如何创造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文化氛围和稳定的政治环境。

这正是第三世界国家对中国模式谈论最多、借鉴最多的地方。

也许在西方学者看来,第三世界对中国模式的吸收和借鉴,就意味着中国模式对西方模式构成了挑战。

但这正恰恰说明中国模式为广大贫困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