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小段三分论点五连环
——适合高考议论文的写作结构
高二语文李杏贤
清代戏曲家李渔认为,工匠造房盖屋必须首先筹划“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就是说胸中先要有“构图”方能“运斤挥斧”,正式开工。
写议论文犹如建房屋,挥毫着墨之前也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总体构想,写作过程中遵循这种构想,文章完成时要体现这种构想。
一篇好的高考议论文肯定也是一篇讲究构思、结构清晰的文章,而这种文章往往也是最容易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
议论文是高考写作的一种常见的文体,我在教学中给学生介绍一种适合高考的议论文模式:五小段三分论点五连环,试行几年后效果很好。
“五小段三分论点五连环”可以简单的诠释为:议论文全文共安排五段,三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共五个环节。
具体阐释如下:“五小段”的结构安排体现议论文引论、本论、结论的文体特征。
引论是提出中心论点部分,提出的观点要明确、醒目,还要简洁精练,就独立成一段;本论部分是论证中心论点部分。
这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可以用三段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议论;结论部分是归结论述的部分,应该呼应分论点,联系现实,启示告诫今人或提出希望等,这些内容安排一段。
如果语言驾驭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尝试用排比或比喻来开头或结尾,会使文章有文采,有气势,相当漂亮。
“三分论点”,即论证部分,有三个分论点。
作为议论文的本论部分应该做到内容充实,层次分明。
所以每个分论点的内容可以安排为一段,共三段。
三个分论点的安排能体现论证的层次性。
每个分论点下面都至少应有一个论据,体现议论文论据充分的基本要求,使得文体特征展示清晰,同时还能使议论文在结构安排上得以合理分配。
“五连环”,即每个分论点段都要经过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五个环节的内容,完成一个完整的论证段。
第一个环
节是观点句。
就是提出分论点,这是要从某个角度具体阐释观点;第二个环节是阐释句。
这就是在提出一个概括性很强、抽象性很强的观点后,对这个分论点进行扣题性的解说;第三个环节是材料句。
也就是述例,使用事实论据阐述前面提出的分论点;第四个环节是分析句,将材料和分论点勾连起来分析;第五个环节是结论句,就是将前面三个环节归结起来,引申到抽象的规律性,挖掘出事物的普遍性。
这个五环节的具体运用,可见下面语段:
工作上的成功源于对事业永不言弃的坚持。
(观点句)事业是工作的桥梁。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因此,追求工作上的桥梁需要坚持的力量。
(阐释句)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她没有因为丈夫的不幸深受打击,反而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心愿。
她起早贪黑,勤奋工作,经过数千次实验,终于成功地制取了金属镭。
(材料句)居里夫人之所以对事业一丝不苟,源于她对事业的永不言弃的坚持。
(分析句)因此说,在共组欧尚取得成功,就得对自己的事业坚持不懈。
(结论句)
“五环节”的各环节在具体操作时注意以下要求事项:
观点句:扣住话题、扣住题目、扣住中心论点,将题目或话题的关键词嵌在分论点的句式中,概括性要强。
阐释句:
1、能概括话题、题目。
2、能诠释分论点。
3、能选准例子扣到话题的切入点。
4、要少而精,达到扣题符合题意的要求。
材料句:
1、使用那些准确概括事例的词语。
2、这些词语必须是扣住话题。
3、切入点的关键词。
4、对材料的表述概括性要强。
5、所有词语的指向都是话题、题目、论点、观点,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线,层次要分明,合情合理,符合事实。
6、可以一个事实论据或多个事实论据。
分析句:
1、“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常用句式有:
因为……所以(才),
……因此……
2、“假设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就是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使得人们服你。
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应从例子的反面进行假设,并且用上导引词“如果”“譬如”“若”等。
常用句式有:假如(如果)……就……
正是因为……才……
试想……
3、“意义分析法”
“意义分析法”就是透过论据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所蕴含的意义,或予以高度评价,或揭示其要害、危害等,从而证明论点提出的看法和主张的影响、价值、效果等。
常用句式有: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这事告诉我们,……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
结论句:脱开个例,引到同一类例子的共性上去总结共同的规律和事物的普遍性起到依次类推的作用不要重复引语中的语言,不要重复概述事例的语言。
下面我用简单的图示说明“五小段三分论点五连环”议论文模式
引论(提出论点) (100字左右) 论证分论点①: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
分析句、结论句 (200字左右) 议论文模式 本论 论证分论点②: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200字左右)
论证分论点③: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200字左右) 结论(回应全文) (100字左右)
这种模式最适合高考考场快速成文,也是最简单易学的,因此,
我们可以把它当作重中之重来训练。
在指导时,我们要注意几个细节。
首先肯定是要有论点,不仅要有中心论点,而且还要有分论点。
论点一定要用一句或几句话明确地表述出来。
其次,还要注意将论点
放在恰当、醒目的位置。
笔者是这样要求学生的:中心论点一般放在
第一段的末尾,语言要准确简练,明白扼要;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
的开头。
分论点的提炼和表述是指导的重点,要求学生注意以下要点:
1、一篇议论文要有三个分论点。
2、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3、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4、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
扣题。
⎪⎪⎪⎩⎪⎪⎪⎨⎧⎪⎪⎪⎪⎩⎪⎪⎪⎪⎨⎧
5、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
三个问题,重点解决其中一个问题
6、分论点段每段的字数控制在200字左右。
在考场议论文写作中,考生想要快速展开论题,使文章内容充实,并能达到一定的字数要求而得到应有的分数,这种作文模式比较有效。
当然,“五小段三分论点五连环”法作文只是一种写作形式,所谓“文无定法”,要想全面提高写作水平,不是单纯依靠一种所谓的模式就可以实现的。
我只希望通过指导学生掌握了这种基本方法,举一反三,再生根发芽,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下面提供“五段三分四环节”写作模式范文一篇:
走向成功
成功,一个令人向往的名词。
不少卓越人物都从这里涌现出来。
他们或叱咤风云,傲视群雄;或矢志治学,硕果累累;或以长篇巨著传世,或凭艺术珍品留名。
总之,要想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因素。
成功需要尝试。
儒勒·凡尔纳动笔写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是一次尝试,他拿着队的第一部小说走进出版社也是一次尝试,他在妻子的鼓励下走进了第16家出版社又是一次尝试,这些尝试最终使他成功了。
试想,如果缺少了这些尝试中的任何一个会怎样?也许我们就不会看到他的这部《气球上的星期五》了,也许世界上会少了位著名的科幻小说家。
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是成功的开端。
然而尝试需要勇气。
人的一生中有着许多次尝试,而做任何事要的就是这敢于去尝试的勇气。
做一件事无论成功与否,首先就是要敢于去做,如果连最起码的尝试都不敢又何来成功呢?小孩子怕摔跤就永远学不会走路;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到现在我们也尝不到螃蟹的美味;儒勒·凡尔纳不做出第16次尝试就不会成功。
所以凡事不要说不行,而要说:"让我来试试。
"
成功也需要毅力。
古语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它告诉我们恒心毅力是成就事业的保证。
山再高只要坚持不断地一步一步地向
上走,总有一天会登上顶峰;书再难,只要坚持不断地一页一页地去读,总有一天会全面读懂。
马克思的《资本论》写了40年,法布尔的《昆虫论》写了20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写了20年,曹雪芹的《红楼梦》披阅了十载。
锲而不舍,水滴石穿,顽强的毅力使他们成功了。
成功当然还需要智慧。
智慧是成功的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所谓智慧,一是对于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对于事物的洞察力,二是有丰富的知识积累。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就是他对我国国情和国际形势的了解,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和洞察力。
19世纪的著名数学家贝尔证明出了“阿贝尔--鲁菲尼定理”,他能证明这一定理是因为有了丰富的知识,这就是他的智慧。
试想,如果让一个文盲来证明这一定理会怎样?也许花上一生的时间也不会成功。
如果说尝试是一扇门,那么成功就是门对面的一座城堡,智慧便是门前一条通往城堡的路,而毅力就是路上带刺的鲜花。
冰心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当然除了尝试、毅力、智慧,成功还需要奋头号、自信等等。
而具备了这些条件便会带你走向成功。